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14 11:38:53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将在审视过去的基础上,探讨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探讨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多维实践潜能,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传统基础上引进现代教学理念,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从本质上去改善和处理好传统与现代、课堂教学与市场的联系,探索构建服装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改革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服装设计 基础课程 创新教学 以赛带学 设计实践

一、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我国高校服装专业基础教学环节中,侧重于老师的理论讲述

课堂上老师讲完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后,给学生留一些形式感很强的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缺乏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真实性,使专业教学与现实生活需求严重脱节,这无形中就使得刚毕业的学生不能顺利地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工作中。

2、一部分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课本,不重国际流行信息

作为一个时尚的行业,服装设计教学乃是创新的教育活动,必须顺应瞬息万变的流行与时尚生活,及时调整服装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3、产学研严重脱节

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

针对服装专业基础教学出现的问题,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培养更专业的服装设计人才,基础课堂亟须建立学教并进的教学模式,将艺术与技术并重,全方位的培养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努力塑造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塑造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特色品牌课,构建新形势下的课程内容体系;

2、加强专业基础训练,端正专业课堂素质教学培养方向:

3、根据不同的师生特点,围绕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摸索一系列特色教学方法:

4、建立服装设计基础教学的特色平台,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奠定有效专业基础。

(一)创新教学目标:

以培养富有创意,具备专业基本技能的服装设计综合人才为目标,采用全新思维教学理念,配合“以赛带学”的教学引导方式,将服装设计与服装营销,服装工艺等专业方向接轨,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将专业设计教学与市场、技术、信息有机结合。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关键因素——端正课堂教学专业素质培养方向,整合服装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

①专业设计教学基础阶段,必须重视绘画基本功和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徒手描画的本领。技术进步一度为高校专业教学带来无比的欣喜,以专业基础课《服装效果图》、《服饰图案》教学为例,当鼠标和键盘代替了传统的笔和纸,原来必须用画笔在纸上描绘的设计效果图、服饰图案,学生往往只需一台电脑和一些绘图软件就能快速完成设计;但是,高校专业教学逐步缩短了绘画与设计基本功训练课时,一部分学生过分地依赖于电脑和数码技术,逐渐懒惰,降低了右脑的使用率,创新思维开始滞后;同时,基础教学不注重对面料的识别研究,单纯注重以电脑技术处理艺术效果,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实用价值,使基础课堂走进教学误区。绘画教学是培养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世界上一流的服装设计大师也都是相当出色的时装画家。通过绘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教学中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大众,从纸面走向成衣,从学校走向社会。

②创新教学的第一步需要针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有效整合无用功式的重复教学,合理安排课程的秩序乃是基础课创新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构建合理的、新颖的服装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是首要任务,理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的前后秩序,使其贯穿为具有实效性的“专业知识链”,是基础教学事半功倍的有力前提与保障。在重视传统的理论与基本知识、技能的课程模块基础上,必须大胆引进先进的专业知识,重点突出以市场价值为评估标准,更重视掌握市场、适应市场、生存于市场、并在竞争中占领服装设计前沿领先地位的课程模块。

⑨基础课程教学链整合前的问题:

课程内容无法有效衔接以往的教学层次混乱:比如服装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前的教学安排是先学Photoshop,后学Coreldraw,颠倒了专业软件设计先设计款式、再描绘服饰效果的步骤,学生的学习过程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会感到有所牵制,极大影响专业基础软件教学。

部分课程课时安排相对偏少,实践内容无法深入:服饰图案、服装面料肌理设计、服装色彩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教学内容纸上谈兵,重理论,少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成果不明显,影响学生今后升入高年级的专业课学习。

④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链的整合措施:

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主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顺序整合为: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计算机Cordldraw设计——计算机PhotoshDD设计——服装设计学——服装色彩设计——时装画技法——形态创意设计——服装工艺基础——服装面料肌理——服装营销学——立体裁剪,经重新调整后的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完整通顺,有机结合设计基础手绘、创意设计、计算机设计、工艺基础、市场营销基础的知识内容,将感性与理性、设计与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基础教学平台,为服装专业师生提供了合理、高效的教与学空间。

2、重点突出——突出“以赛带学”应用实践特色教学

在“以赛带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僵化,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急需改革;

②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与社会缺少交流,使其视野局限性缩小;

③教师、设备、信息、成果等诸多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解决方法:

以引发创意灵感,培养专业技能为教学重点,采用教与学、学与赛的训练,以比赛带动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是服装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各项专业大赛每年轮番进行,这些大赛为高校师生搭建了比课堂更精彩、更有益的学习舞台,服装课堂训练必须合理利用国内外、校内专业设计大赛,进行可操作性专业课题设计,使学生及早接触专业设计的实操领域,在具备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效果图绘制、图案设计、面料处理等设计与开发的能力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进行服装设计与基本制作、修改,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有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也使教学获得良好成果,为专业基础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三、创新教学实施方案与研究方法

(一)实施方案

1、建立服装专业基础教学全新思维,重点突出“特色”教学

①教学培养系统中除重视传统的理论与基本知识、技能的模块,重点突出以创新实践为目标,更重视把握专业基础的教学效果,在基础课程中加入服装设计前沿领先地位的知识的你呢管理的模块,进一步加快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教学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突出“实践”的应用特色。

②专业课题训练,贴近市场实际,建立教学和参展参赛互动的“以赛带学”模式。

③发挥流行信息在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服装设计教学理念,解放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以及“新颖创造力”的视觉观念,教学内容传达最新设计信息,突出服装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教学实践能够使大学生服装设计的品质全面提升,使专业基础课教师课堂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成果。

2、重新调整教学秩序与教学内容,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有效衔接

在学生课程安排方面充分利用有效课时安排,突出课程中设计实践模块,合理安排授课顺序,对以往不合理的设计基础教学秩序进行重新整合,相应加大设计实践的训练课时。

3、创造与完善基础教学“大服装设计”课程平台建设

在基础教学中,努力探索拓宽实践内容的口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造力,以此途径使学生能够尽快接触专业技能,将设计通过专业技术手段转化为产品,学有所用。

比如:在服饰图案、面料肌理课程的内容方面,相应调整课时,课程的大作业改变以往在纸上画设计稿,转化为运用各种技法或服装面料加工手段,在T恤衫或其他服装表象出来设计成品,然后在营销专业的实训工作室展示和销售,从而促成了大学生对专业的极大热情,从实践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综合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逐步完善基础教学“大服装设计”课程平台建设。

(二)研究方法

在服装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中,以“教育创新、特色鲜明、资源共享、校企双赢”为核心,不断进行创意设计专业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的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建自主特色的多元化教学体系,建立教学与比赛、基础知识与设计实践有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应用性特色。

①教学与比赛

为锻炼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和专业领域中社会兼职,建立了奖励制度。—方面在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践中,专业教师先通过基础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主题设计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设计与制作服装实物作品,确保设计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大赛,使教学与比赛实践相结合,科学的培养模式、雄厚的教育实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近年来,本专业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国内服装专业各类大赛的奖项200余项。师生在国内外多项设计大赛上荣获大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大提升了院校知名度,为院校招生录取与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基础知识与设计实践内容合理衔接

突出“实践”教学,用设计实践检验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围绕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大服装设计”平台建设方向,结合高校教学规律与服装设计发展潮流进行合理定位,整合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塑造专业基础特色品牌课,如服装画技法、形态创意设计、服饰图案、服装计算机基础教学等课程,从教学管理、课时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加大力度,1—2年内打造校级、省级精品课程,3-5年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

③“大服装设计”课程平台建设借力校外产学研基地

产学合作基地的建设能够帮助在校师生进一步深化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内容,比如将优秀的服饰图案、服装面料肌理设计的课堂设计作业通过专业数码印刷,专业工艺流程制作成产品实物,使设计更加直观,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图案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实践项目,是特色教学构想落实到应用的最好体现。以此模式塑造造专业特色品牌教学,构建新形势下的课程体系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④必须完善相关的教学设施

学校相关部门必须为服装设计教学中相关的基础课程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实实在在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的画几幅服装画就结束了课程的学习。

例如:服装面料肌理设计、传统的手工印染、服饰配件设计等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开阔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为顺利开展新形式下的创新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

⑤向双师型优秀师资学习,带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

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与沟通,授课过程中应反复辅导学生修改设计作品,因材施教,逐步增强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建立在校教师向双师型专业人员互学机制,使服装设计知识内容与市场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带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⑥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往的专业教学考核,主要存在课题空洞,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动手兴趣,在考核的环节上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践作品相互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帮助学生像设计师一样思考方案,展开设计,明确服装服饰作品做出来的成本是多少,用到的材料是多少’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学会评估成本与价值。

四、结语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为目的,必须在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基础上,逐步加强实践环节,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加快服装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力度,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理论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探讨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优化课程的配置定位,逐步建立起以服装设计创新思维为基础,在工程实践中探索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运用系统论科学为方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研究并综合协调服装设计实践各环节因素,彻底改善以前那种教学只重传统形式不重实质效果的局面,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使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更好地为创新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引导青少年姿势和行为的学习桌椅设计指标探索 下一篇:校园休闲活动广场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