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专利现状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2-06-14 07:30:49

通信业专利现状与对策探析

【摘 要】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一词,软实力是一种更加灵巧的实力,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比硬实力占的分量还要重。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通讯、金融、医药、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成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一方面可以扩大与世界的接触,各个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然而,另一方面,与机遇伴随而来的是挑战,尤其是科技领域的挑战,新千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脑力与智力的时代,谁拥有足够多的专利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强弱对比。

纵观我国专利的授权数量,从2001年到2011年,专利授权数快速攀升,由11.4万件跃升到96.1万件。当然伴随着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是专利授权质量的普遍不高。仅以发明专利为例,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12.7%,新世纪的前十年上升至26.69%核心专利的数量与美欧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距离。通信行业的专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美欧日等国家的大公司通过专利联盟等方式长期主导专利的主导权,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此,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当下必要之策。本文从剖析现状入手,进而提出几项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通信产业专利的现状提供建议。

【关键词】通信 专利 低质量 创新 技术标准

一、通信产业专利现状

专利是知识产权具体内容的一个分支,而通信产业的专利又是专利中的一个重要的点。对于通信产业现状的了解和梳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这也标志着入世以来,我国将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知识产权的家族中包含着专利权、版权、著作权、商标权、竞争权利以及商业秘密所享有的权利等一系列成员,正是这些成员构成了知识产权的庞大家族。家族中的长子非知识产权莫属,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专利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至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正是这至关重要的一环却在近些年问题频出。首当其冲的就是低质量专利大量涌现。“其制度根源在于一系列‘亲专利’变革,如罗达专利保护范围、降低专利授权条件、延长保护期限等,提高了专利制度的激励程度。这使得发明人既倾向于申请专利,也更容易获得专利授权,专利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并由此产生大量的低质量专利,也被称为劣质专利,问题专利。”简而言之,问题专利就是那些权利要求范围超出现有技术,但仍被专利商标局授权的专利。低质量专利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出现,近些年,中国的低质量专利也大量的涌现。毋庸赘言,低质量专利的大量涌现,伴随的必然是负面效应的日益显现:一方面,大量低质量专利给后续专利申请构成了重重阻碍,面对大量的低质量专利的阻碍,技术研发必须投入巨额资金来绕开它,同时在专利申请上也相应的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对于专利审核部门而言,海量的低质量专利也给专利管理以及科技评价带来诸多难题。然而,我国相应的研究工作还非常薄弱。

从目前来看,我国通信企业缺乏系统化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通信业专利申请量的海量增长带来了几个重要的负面影响:第一,伴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而来的并不是质量的同步增长而是大量低质量专利产生,对整个通信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企业竞相申请申请专利,而产品质量未见提升。和国外的一些大企业在竞争力上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还有扩大的趋势。第二,国家对专利大量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的并不是相应的通信产业人才的培养和专利申请质量的同步提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将专利申请量作为评定职称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整个通信产业的健康以及良性的循环发展。专利成为了考核员工的唯一工具,形成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倾向。第三,公司为了片面追求高数量的专利战略,而转向寻求高数量低质量的专利战略,公司的反应是寻求更多的专利而忽视个体专利质量。长此以往,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专利泡沫加剧产生。

反观企业自身,之所以面临现在的境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但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创新缺乏统一战略、统一理念、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企业的创新往往是分散而非集中的,不能做到整个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使得创新工作以及资源难以协调配置,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第二,通信企业对创新的工作评价机制落后。往往以数量决定员工的晋升与否,未能够形成创新的有效管理机制,也没有实现对创新绩效的有效评估和引导。第三,知识产权意识相对单薄。即便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信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做的仍显单薄,未能形成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流程和方法。

二、通信产业低质量专利的对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迅猛,但面临低质量专利的问题使得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通信产业进行对比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和使国内通信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地位,一定要实行高质量、高产量的专利战略。

第一,大力推进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国内以大唐、华为为首的企业在专利申请以及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成为其他通信企业的标杆。大唐电信提交的TD-SCDMA技术标准成为首个被国际电信联盟和第三代伙伴计划等国际标准组织接受的中国标准。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华为公司在WCDMA标准中以5%的核心专利量,成为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在国际上与思科等企业不相上下。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LTE-4G标准也开始正式应用,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案例都说明要实现企业的发展,专利占据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高质量的专利更是承担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改变人才的考核体制机制。现阶段通信企业普遍实行的是以专利数量而不是专利质量作为考核人员绩效的标准。人员的晋升与否完全是参照所申请的专利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的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变这一机制的重要一点应该是改变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改变以往的以数量为标准的考核方式,转而转向以质量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培养并形成良性的专利生产机制。

第三,争夺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而不是片面追求专利的数量。虽然我国企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斩获,但目前义工通信领域的高端主要还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美国及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从技术发展上看都在全球起着主导作用。技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技术标准竞争是知识经济竞争的新特征。谁掌控产业的技术标准,谁就取得了竞争的主动权,也就具有了将标准转化为经济收益和垄断市场的能力。技术标准是企业、区域、国家对行业话语权的争夺和市场利益的分割,是对游戏规则的重行建构。相较之下,专利的数量仅仅是一时的得失,大量低质量的专利还会拉低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无论是通讯企业还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应该大力倡导对与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

第四,专利审核部门加强对专利审核人员的技术培训。最终的技术审核落到专利审查员的肩膀上,专利审查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决定了低质量的专利申请能否过关。专利审查部门应该将对一线审查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只有这样低质量的专利才不会逃过审查员的双眼。专利审查部门同时要做好专利申请的引导工作,引导企业做标准而不是做集成。

面对大量的低质量专利申请,无论是企业还是审查部门都应该树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导的意识,谁主宰了价值链的理论创造和分配的游戏规则,谁就能够独占鳌头。专利控制产品;标准控制产业。企业应铸就高质量的专利,并形成高质量的技术标准。

三、结语

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技术专利原来越成为重要的竞争力,甚至在竞争的过程中占据核心的重要地位。专利是企业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企业攻守兼备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守。高质量以及高价值的专利申请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竞争力。大量的高质量专利群能够为企业建立有效、周密的专利保护网,使得企业免受其他企业的侵权危害,并能够有效、全方位的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专利授权前景,增加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在与竞争对手的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米尔,胡素雅,国伟,《低质量专利的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科研管理,2013年第3期,第122页

上一篇: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利用高山台站扩大车载电视信号覆盖范围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