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伸向通信业的传销黑手

时间:2022-05-28 12:52:44

警惕伸向通信业的传销黑手

2008年2月13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最终方案,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有了一定程度的下调,尽管幅度不大,却也给了各移动通信用户一个答复。同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也作为一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从3G到4G的发展路径,其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甚至世界在4G时代的市场版图。

然而,记者在各大直销论坛、博客中看到,电话卡业务、回拨业务、网络电话业务的宣传此起彼伏,每个“公司”都愿意来分这一杯羹,并为那些有着发财梦想的人“提供”这样一个捷径。

记者很早关注这些“公司”,也为其为何拥有那样好的盈利方式,移动和联通等运营商为什么没有介入,如果违法,相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查处而思考过,正在这时,这些“公司”的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有些公司甚至已经被查处,现在已人去“网”空。

通讯业的“美丽神话”

如今活跃在各直销互动社区的除了地面的一些直销企业一些电子商务之外,几近疯狂地发贴拉人的,恐怕得算上这些跟通讯业沾边的业务了。记者了解、访问了这些“公司”后,了解到原来通信行业的“高科技”也被利用来做“直销”。

“网盛国际”是近段时间内最疯狂的电话卡业务之一。然而现在他的网站已经不能访问,据称后台也不能进行充值,而全国各地警方接到的报警电话也此起彼伏。记者了解到的消息,这样一个从起盘到后来的问题全面暴露,维持了仅仅三个月时间的“公司”,涉及区域却遍及全国,涉案金额极为惊人。

记者关注网盛国际的时间比较早,差不多在它正式起盘之日,便进入了记者的眼帘。由于记者也会使用到其业务,相对熟悉,所以也就增加了关注度。

“网盛国际”所打的旗号是“空中充值”。“空中充值”业务其实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在全国新推出的一种充值方式,用户可以在指定的充值商处通过短信直接给自己的手机充值话费。它是一种最新的电子预付费下载服务,它依赖一种全新的手机SIM卡;只要手机的拥有者输入相关密码,并发送短信至移动公司的充值中心,就可为指定的手机号码充值。这种“空中充值”的方式对移动公司、充值商和消费者来说,都较原先的塑料充值卡先进,而且比较环保。此外,手机用户还可以灵活地掌握充值面额,不须再像现在这样购买50元以上的大额充值卡,一般来说,10元、20元这些小面额的充值量都是允许的。

然而网盛的空中充值推出的套餐竟然是“充300送300”。记者之前联系过其中的一位成都的加盟商,他很积极地向记者推销其所谓的“移动空中充值业务”,并表示此业务是同中国移动合作,拥有相关证书。记者查看了其出具的相关“证书”,证书颁发机关为“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业务种类为“移动网增值电信业务业务专项”。记者表示质疑,而对方称可以电话查询。记者电话联系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对方称,没有颁发过此证书(许可证),证书号是假的。而向网盛的加盟商求证时,对方却含糊其辞,诡异地表示这其中另有原因。而记者当时登录网盛的内部系统,发现分红等信息异常火爆,然而银行卡更正信息却也不断。

迅速崛起,迅速覆灭

“我现在一天接到10几个找我要话费的电话,有些是要话费,有的是要我退钱,都是些亲戚或者朋友,我都没有脸去见他们了。”广东一位受骗者给记者诉苦。

网盛国际正式起盘的时间就在2008年1月,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问题便迅速显露出来,并且已经逐渐让人看到其崩盘的迹象:

2008年1月23日正式启动市场;4月17日,加盟者发现网盛的后台无法登陆;4月23日后,网盛网页无法访问,显示为“正在维护”;4月25日后,网盛官方网页已经被删除。全国各地的受骗者纷纷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以求挽回自己的损失,严惩让其上当受骗的组织者。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网盛国际的受害人大多集中在广东地区,但由于其网络性,也遍及全国,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山西、山东、四川等地,都有网盛国际骗人的影子。

广东顺德的刘先生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于3月底进入网盛国际的。当时由于朋友的极力推荐,而且自己确实在朋友的帮助下收到了其帮忙充值的话费,刘先生便加入了。刘先生按照朋友的介绍,投入了1500元,做了一个“大单”,并向自己的各位朋友推荐。在刘先生的努力下,自己的朋友也有很多加入进来,报单,充值,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被拉了进来。刘先生说,自己最多的时候有近500人的下线,而自己收到的钱也通过银行汇给了上线,继续购买充值卡,然后给自己的下线们充值。然而,跟大家一样,在仅仅加入网盛一个月后,便看到网盛的网站后台不能访问,他联系到上线,其上线也称自己不清楚。现在刘先生的朋友都追着他要充值费,让他很苦恼,“我现在是家也不敢回,朋友也不敢见了。”刘先生称,自己已经报警,警方开始介入调查。

通过几个被骗加入网盛的受害人,记者联系到一个网盛比较大的上线,广东的张先生。张先生还是另外一家中国大陆获牌直销企业的经销商,他称自己也是被骗了,当初也是朋友的介绍加入网盛的,由于自己本身是直销公司的经销商,人际网络比较广,发展得很快,最多的时候下线遍布全国,人数众多。他说自己投入了12万多,现在也打了水漂。由于怕被下线报复,他已经报警,并开始协助警方调查。

更可恨的是,网盛在全国高校广告,寻求高校,各高校受害学生众多。广东某著名高校的大四学生小黄就是其中之一。“学校是一个人群聚集之地,像电话卡这样既能为自己充话费节约钱,又能在下线身上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在听到网盛宣传后,黄同学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网盛是跟移动公司合作的,是合法的,绝对能让他在课余时间赚到足够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黄同学便用1500元报了一个大单,然后通过自己在学校的论坛、学生会等多种渠道开始发展,由于学生人际关系网的广阔,发展很快,而黄同学也忙着收钱。可是正在他幻想着赚更多的钱来添加数码产品的时候,网盛倒了,所有的流言都传过来,不能充值,后台不能登录,继之,上线难以联系,接着便是自己同学上门讨要话费和学校论坛里的一篇骂声和谴责。“其实我也是受害者啊,都怪我当时没有调查清楚,才让更多的同学受骗了”。黄同学很懊恼,“我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同学和校友,但是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去报警,并且协助警察调查,争取能为全国的受害者寻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谨入通信“直销”迷途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众多的直销人也加入到电话卡的业务当中,因为他们都抱着一个信念,自己要打电话,充值便宜,在自己的网络中加入这个产品,还可以从自己的下线中拿钱,有什么不好的呢?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网盛这个充值卡大蛋糕中,让人听着十分诱人。然而却没有看到移动、联通来分一羹,而让人感到奇怪。网盛样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到移动和联通的业务,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移动和联通等通讯行业的任何干涉?难道真如网盛所说的那样,跟移动有合作关系?

网盛倒掉后,曾有人出来辟谣,称其因为将北京某公司的电信许可证盗用了,而被对方,现在正处于资金冻结阶段和法院调研阶段。记者电话联系到网盛所称的“北京高阳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方称,确实曾经警告过网盛的相关人员,不要再盗用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但并没有对其提讼。那么后面的资金冻结一事,则更是子虚乌有了。这样则更加确定了网盛这个骗局。

同时,记者联系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其都称,此类业务为非法业务,跟其没有关系,并且也正在进行调查。“你觉的他们有资格和移动合作吗?”这就是移动江苏老总王建的回答。

在记者的调查中,更发现在网盛不再运作后,原来记者联系的几个加盟商已经改头换面了,打出了“天凯国际”、“联邦商务”等听起来更加强势的名字,然而仍然是做着电话卡充值等业务,询问其原因,只是被告之,“网盛已经没有了,我们是自动转过来的。”

骗局,其实很简单

从最新的调查情况显示,网盛国际的受骗人数已经过万,而其诈骗金额也十分惊人。仅仅三个月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大数额?其实,骗局很简单。

跟记者联系的成都那位网盛的加盟商,现在已经重新加入了另外一个公司――“联邦商务”,同样的,还是电话卡业务,充值400送200,只是附加了其他诸如教育之类的完全没有任何价值的服务。记者问及其为何转移,以及现在的公司如何时,其对记者的介绍和回答跟原来咨询网盛国际时几乎一模一样。

因此,记者对诸如网盛等此类电话卡业务的操作猜测:网盛的操作手法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加逃之夭夭策略”。比如,如果有一百人参加充300送300,那么网盛的一次性收入30000,按照一个月返50的规定,这些钱能够让100人每人充值6个月,能让200个人每人充值3个月。所以只要充值的人足够的多他那里就会有相当大数额的钱,达到利益最大的时候,也正是这些公司该换一个名字的时候了。也许你会说我充了而且还真是充300送300了,那只是拿别人的钱补上那差价300元。它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充300送300。等这些公司觉得是时候收手的时候,投资者就没那么好运了,崩盘在即,没有任何可救之处。

此类通过电话卡业务做起的公司其实还很多,而且还参入了更多的“技术因素”,比如现在也十分火爆的“美亚国际”。“美亚国际”主推的是一种名叫“mycool”的网络电话,这种“产品”其实使用的是一些根本无需终端消费者来付费的服务作为“产品”出售,实际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做法。而其制度等与电话卡业务也都如出一辙,并且记者顺藤摸瓜,发现其董事长谢某从一家公司干起,经历了“华宇科技”、“南方通讯”、“亿唐商务”等多个公司,这些公司无不涉及电话卡或者通讯相关产业,可以看到,一个此类公司的倒掉,必然出现另一个类似公司的出现,而操盘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其打着“××国际”等名号,声称自己是来自香港的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而记者调查中发现,此类公司也不在少数,很多的注册地址都属于香港的一个地址,所以这些镀金了的“营业执照”只不过是在香港等地,花上两千多元注册的“集体户口”,没有任何意义。

在直销业内,许多直销人会用到网络电话等,而使用移动电话的频率则更高。在直销界内以直销的名义做着这些“项目”,也会让更多不明真相的直销人因其光华的表面和宣传陷入其中。因此,直销人更应该看清楚这种骗钱到卷钱闪人的方式,慎入其中,以免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到记者发稿时为止,据公安部门初步统计,全国约有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上万人参与网盛国际的充值活动,涉案金额超过1千万元,目前涉案人员陈沛等人正在携款潜逃中。

上一篇:乾元 金富泰废墟上的危房 下一篇:直销人忠诚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