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14 04:29:26

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煤炭采选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良好运营,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为了促进中国煤炭采选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知道相关公司的运营状况,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提高相关煤炭采选业公司的运营水平。

鉴于公司的运营水平通常能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中综合体现,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及营运能力指标被普遍运用于分析公司的运营水平。本文选取了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通过其反应不同公司的运营状况并互相对比,从中发现公司间盈利能力形成差距的原因,以此找出影响煤炭采选业盈利能力的因素。笔者通过对比观察煤炭采选行业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业务范围选取出了三家样本企业:中国神华(股票代码601088)、大有能源(股票代码600403)、上海能源(股票代码600508)。样本企业的相关数据均出自其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文通过分析三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比率,找出影响中国煤炭采选业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帮助投资者把握煤炭采选业公司的利润变化和投资价值,帮助债权人追踪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同时帮助公司经营者了解过去经营的成果,评估相关经营政策的效果,提升经营水平和盈利空间。

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最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业绩,其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及财务费用-资产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利润+投资净收益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经营业务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多,贡献越大,说明企业集中力量抓经营业务,获得较高收益的发展前景良好,从经营者角度体现企业盈利能力。

从表1看出,大有能源的营业额一直处于三家公司最小的位置。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的合计利润收入,大有能源仅是上海能源27.55%,中国神华的1.58%,且除去2011年,大有能源的营业利润率一直是三家公司中最低的。

从五年的营业利润率的表现来看,中国神华的经营水平是三家公司中最好的,营业利润率最高且相对稳定,但稳中有降。上海能源的经营水平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表现平稳,且稳中有升。大有能源的经营水平处于三家公司的最低水平,且表现起伏不定。但在2010年最后一次大跌之后强势反弹,于2011年超过上海能源。

(二)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其公式如下: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利润

其中,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销售净利率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能力,分析该指标可促进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盈利水平。它除却流向债权人和政府的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从所有者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表2看出,中国神华的净利率的水平也是最高的,基本上每年的销售净利率都比另外两家公司高十个百分点以上。但它也是五年间唯一销售净利率有所下降的公司,从28.19%下降到24.74%降幅为12%。下降的部分主要来自于2011年,之前四年的净利率都基本维持在28%左右的水平。虽然2011年净利润有了绝对增长,但从利润表看包括营业成本的增加,销售费用的增加以及投资收益减少等等原因,净利润不升反降。

相对比之下上海能源在五年的净利率则处于上升趋势且震荡较小,公司的营业成本一直较稳定,费用的变化也较小。大有能源的销售利润率同其净利润一样,经过了2010年的大跌,在2011年净利润达到了同上海能源相当的水平。

三组销售利润率的表现大致同营业利润率的表现相符,从所有者的角度来讲,中国神华是盈利能力最强,但该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上海能源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且稳中有升,但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缺乏有力的上升势头。大有能源的盈利很不稳定,前三年虽然持续上升,但近两年先是大幅下跌再是大幅上涨,虽然相对五年前增长有限,上升势头正猛。

(三)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利润与投入的资本比例关系来衡量利润的增减变化,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其中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

总资产报酬率计量的是公司每投入一元资产所能获得的利润,该比率越高,公司在产生单位利润时,一定时期内占用和耗费的资产越少,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大,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

从表3可以看出,三家公司按所拥有资本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中国神华大于上海能源,上海能源大于大有能源。公司拥有的资本越多,说明企业拥有的资源越多,企业的潜在利益的可能性越大。但拥有丰富资产资源的中国神华的总资产报酬率不及上海能源。这说明资产规模大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的资产的利用水平。另一个影响资产报酬率的因素是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中国神华的资产周转率处于加快的趋势,但明显低于另外两家公司(见表4)。较慢的资本增长率是中国神华总资产报酬率较低的原因,虽然该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大大好过大有能源和上海能源。大有能源的资产周转率也一直在加快,但速度明显快于中国神华,弥补了其在销售净利率中的不足。上海能源的资产报酬率五年来在1.2至1.37的高水平内徘徊上升,表明该公司的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速度较快,时间较短,盈利能力也是最高。要提高各自的总资产报酬率,中国神华应大力提高自身的资产周转率。大有能源和上海能源则是提高其销售净利率。

(四)煤炭采选业务盈利能力对比以上四项盈利能力指标均衡量的是三家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包括他们除去煤炭采选之外的其他所有业务。除去煤炭采选业务外,大有能源还包含矿山设备及配件生产、销售,煤矿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上海能源还包含铝材、铸造铝材加工及销售,机电设备制造、维修等;中国神华则还有铁路、发电、港口和航运另外四大分业务板块。为了避免受到干扰,下表5出了三家公司煤炭采选业务的单独盈利水平作对比衡量。

对比表5和表1,可见除了中国神华,另外两家公司煤炭业务营业利润率均高过其总的业务营业利润率。大有能源整体营业利润率同煤炭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差距较大。上海能源整体营业利润率的影响来自电解铝业务,铝加工业务和其他业务,这些业务五年来的营业利润率几乎均为负值。而对中国神华来说,它的总体营业利润率却高于它煤炭业务单独的营业利润率。

而对比各公司间煤炭采选业务的数据,明显上海能源的营业利润率最高,刚起步的大有能源次之,中国神华最后。可以看出上海能源的营业利润率在维持了高水平的同时也经历了较大起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公司虽然形成了上下游互补的“煤电铝运”产业链,但上下游产品不能提供互补优势,产业规模小、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是上海能源近几年的营业利润率滞留于40%左右水平的原因。

与此同时,位于河南的大有能源第一年的煤炭生产进展顺利。2011年公司通过科学制订销售策略,加强与战略用户的合作,加强路矿合作等方法,着重加强销售理念的创新,以强化公司的市场开发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除了狠抓销售之外,大有能源通过狠抓煤炭质量质,科学组织科学调配煤炭生产,讲诚信重服务,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当年公司的吨煤完全成本相对计划降低了15.36元,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使得第一年营业利润率基本追平经营多年的上海能源。

作为中国煤炭采选业的内的“大佬”,中国神华拥有远超其他两家公司的硬件和软件实力,但从表5的数据来看,中国神华的营业利润率却明显偏低,在三家公司中一直垫底。结合表4的数据,对比其他煤炭采选业公司,中国神华的存货较高、存货的周转率缓慢,可能是致其营业利润率低的原因之一。从2009年开始,公司没有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在公司的长期合同煤和出口销售都有了明显下降的时候,没有减缓生产速度导致库存上升,销售压力大幅增加。加上公司商品煤产量增加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以及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外购煤采购量及价格上涨等种种因素导致中国神华的营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中国神华的盈利能力还有很多提升空间,管理者应从过去几年的经验中总结教训,即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经营计划。

三、案例分析

(一)大有能源大有能源的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每股收益的明显走势在于,各指标均在2010年突然大幅下跌后在2011年跃升至高于下跌前水平。数据上的不正常变动是由于2011年初公司大幅变更业务范围,从网络技术行业转入到煤炭采选业。转业后的大有能源在第一个会计期间盈利能力处于较正常水平,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均略超过上海能源,且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同上海能源相比有明显优势。这说明大有能源在2011年实现了转业后正常的经营。

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上和资产报酬率在2011年上的明显优势,其实是源于公司转业前后的资产总额的巨大差异,并不能体现大有能源具有强大的资产周转速度,也不能说明任何其销售情况的良好。总的来说大有能源作为煤炭采选行业的新公司,其经营能力处于正常范围,能不能保持当前的盈利水平并稳步成长提高,关键是在企业能够抓紧时间建立自身的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毛利率,学习同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减少在期间费用上的消耗,突出安全生产主线,筑牢安全发展根基,突出调结构转方式主题,提升企业发展优势,全面加强资本运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加强产销组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着力推动管理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二)上海能源五年来,上海能源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有了显著提高,但其毛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基本持平。企业在扩大盈利,稳定现有的盈利水平上有所表现,但同其他保持有更好的盈利能力的公司相比,企业缺少突破,缺乏提升现有盈利水平的动力,且受到铝业加工和电力生产的毛利率较低的影响,上海能源的毛利率处于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上海能源又相对其他两家企业有更高的资产周转率。这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强,资产利用率高,企业可适量增加生产资产,提高产量和销售量,扩大利润额。

对上海能源来说,除煤炭采选业以外的业务,虽然加快了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但这些业务普遍是毛利率较低的行业,公司的总营业毛利率此受到影响,盈利能力受到限制。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公司虽然形成了上下游互补的“煤电铝运”产业链,但上下游产品不能提供互补优势,产业规模小、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是上海能源近几年的营业利润率滞留于40%左右水平的原因。公司应该考虑摆脱相关业务,在保持一定资产周转率的前提下,促进销售利润率的提高。

(三)中国神华作为煤炭企业中的大佬,中国神华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拥有持续扩大煤炭产能的资源储备和资金实力,积极通过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的方式进行外延式扩张,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公司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整合形成反应迅速的统一销售体系,以市场营销为工作龙头,改进煤质管理与客户服务,完善现货定价机制,优先下水煤销售,充分发挥内部煤电业务的协同作用和外购煤业务的调节功能,提高了灵活应对煤炭市场剧烈变化的能力,有效地推进大销售战略的落实。中国神华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不仅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具有保障盈利空间的竞争优势,而且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独特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对中国神华来说,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应该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减排,在煤电路港航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深度合作、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强化竞争优势,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并举。中国神华应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确保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四)总结以上的对比分析显示,煤炭采选业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一下一些因素:

(1)从营业利润率来说,企业应努力提高其营业利润率。因为其显示了煤炭行业公司通过销售业务能获得利润的能力。公司的成本控制,市场的价格波动均会对营业利润率造成影响。公司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降低成本费用率、降低期间费用的增加利润空间的办法显得单一被动,不能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而依靠煤电运一体化产业链,可整合公司上下游业务,上游业务的亏损能从下游业务的盈利得到补偿。有方向性的多样化企业的业务同样能提高营业利润率。

(2)能对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是资产报酬率,这意味着企业除了增加销售利润率,还应想办法提高存货的周转率,提高销售速度。这要求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销售市场。并通过外延式扩张,兼并或注入资金以提高整理盈利能力。

(3)公司的资本结构也影响盈利能力,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由于负债的节税效果,一定比率的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但是当负债筹资所占的比率较大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的成本提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但除去行业特征外,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是增强企业盈利的最根本方法。企业管理者可从提高安全生产,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着手企业的生产战略,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努力。

综上所述,从营业利润率来看,中国神华的经营水平是三家公司中最好的,营业利润率最高且相对稳定,但稳中有降。上海能源的经营水平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表现平稳,且稳中有升。大有能源的经营水平处于三家公司的最低水平,且表现起伏不定。但在2010年最后一次大跌之后强势反弹,于2011年小超上海能源。三组销售利润率的表现大致同营业利润率的表现相符,从所有者的角度来讲,中国神华是盈利能力最强,但该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上海能源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且稳中有升,但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缺乏有力的上升势头。大有能源的盈利很不稳定,前三年虽然持续上升,但近两年先是大幅下跌再是大幅上涨,虽然相对五年前增长有限,上升势头正猛。

从资产报酬率来看,三家公司按所拥有资本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中国神华大于上海能源,上海能源大于大有能源。但拥有丰富资产资源的中国神华的总资产报酬率不及上海能源。这说明资产规模大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的资产的利用水平。从煤炭采选业务的营业利润率看,大有能源和上海能源的煤炭业务营业利润率均高过其总的业务营业利润率,说明两家公司的煤电一体化进程不够完善,铝发电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挖掘,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而中国神华突出的集团能力,特别是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为提高公司整体营业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反而煤炭分布的业务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料成本、期间费用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盈利水平负相关,产业一体化程度和存货周转率同企业盈利水平正相关。另外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是增强企业盈利的最根本方法。企业管理者可从提高安全生产,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着手企业的生产战略,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纽民华、杨林:《煤炭公司上市后的盈利分析》,《能源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2]潘锡金:《关于煤炭企业在中国得失的思考》,《管理研究》

2006年第1期。

[3]张智捷:《煤炭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财会导

报》2012年第1期。

上一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研究 下一篇:大学预算制度系统及其结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