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时间:2022-06-14 04:11:32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文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实 际,探讨了如何因文施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 现代文阅读 策略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学生积累和丰富语言材料,培植入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创设氛围,有效的进行感受教法

感受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以及未直接明言的内涵,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起点。在文学赏析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想象欣赏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营造“如观其人,如闻其声”的氛围。为了有效地感受作品的形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展开想象,经受作家创作时的思维历程。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在描写荷塘时多处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是由远景推向近景,太近就看不清“曲曲折折”的全貌,而“弥望”就是满眼,显然已由远及近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这是荷叶的近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是由近景变为特写镜头,以少女的风韵写尽荷花白璧无瑕的美质。“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是从近景拉到全景,翘首仰望,月夜碧空如洗,犹像弥望的田田荷叶;荷叶星罗棋布,宛如镶嵌在“碧空”中的明珠,视野开阔,全局尽收眼底。如果学生能够像欣赏电影镜头那样去想象上文的景象,就不难获得“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的效果,就能欣赏到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

二、通过发现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语文课程标准将“发现创新”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希望学生能“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发现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的表述可以是:“我发现这篇文章在……方面很好,或在……方面写得不够好。”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通过质疑释疑,让学生追求文本的价值

质疑释疑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的教与学的能动过程。运用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创造的支点。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漪老师也曾说过:“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实践反复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为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必须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问难,寻根究底。

首先,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氛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

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教育学生要善于从平常处发现问题,于无疑处生疑。如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大家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而不叫“贺六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等等。这些问题会引向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虽然有时可能没有什么准确的答案,甚至不可能得出什么结论,但却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形成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学习方式,在中小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因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探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问题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出,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篇图文并茂、文质俱佳的科学小品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研究的专题分别为:本文说明顺序安排,引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科学小品的特色,修饰限制词的运用等。要求学生尽量掌握文中所有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学可以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发现研究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紧扣课文独特之处提问,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紧扣文章写作思路提问,紧扣作者写作意图提问,紧扣文章的社会意义提问等。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后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

总之,教师必须深入文本,发掘教学价值,因文施教,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审美价值,使现代文阅读取得实效。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议初中物理的趣味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