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学习中情感的培养

时间:2022-06-14 04:08:09

浅谈声乐学习中情感的培养

摘 要: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它和技术一样都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演唱中缺乏情感表达,不仅会使学习者对学习声乐失去兴趣,更让音乐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笔者将结合切身感受,通过提高音乐修养、深入分析声乐作品、充分发挥主体创造力来完成声乐情感的培养。一方面使学习者在自觉培养情感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声乐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演唱者有感情的演唱,使演唱技术与演唱情感完美结合,让声乐艺术的魅力能够更完美地展示在世人面,从而使演唱者与倾听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引起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声乐学习;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83-02

歌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在歌唱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歌唱的灵魂。情感表现的真实感和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我国古代《乐记》中写道:“凡乐之起,由人心生也。”声乐语言艺术的本质是抒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不能引起欣赏者情感共鸣的演唱,便失去了学习声乐的初衷,只有把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才能达到学习声乐的目的,才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共鸣。

一、提高音乐修养

(一)重要性

良好的音乐修养是培养声乐演唱情感的必要前提,它能帮助演唱者提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内涵,乃至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修养的提高,是声乐学习中情感培养的基石。

(二)方法

1.注重积累各方面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因此要有计划地学习音准、节奏、和声、曲式等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以便形成能独自准确地分析乐谱的能力。在课余时间,要勤于阅读音乐文献、音乐历史资料、熟悉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特点,以便能正确的判断音乐作品的风格性质。

2.注重积累与其相关的姊妹艺术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一定要了解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哲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等的相关知识,并逐步学会使之融会贯通,从而使自己的音乐想象力更加丰富。演唱者思想情感越多变化,理解作品就越有深度,音乐表现也更具说服力。

文化素质低,艺术修养差,会限制演唱者自身的发展,制约艺术品位的表现,因此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较高的歌唱技巧,才能将自己心灵的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和特有风格的美妙声音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具体分析声乐作品

只有透彻地去剖析它,才能感悟和领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歌曲的情感内涵。要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不仅要对它的节奏、音高等进行正确地分析,而且要对它的内在涵义进行较深入地剖析,通过对作品本身各方面的研究,使没有生命的谱面通过演唱者有感情的演唱活跃起来、逐渐建立起一种充满生动、鲜活的音乐映像。

(一)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意图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品表达的主旨和产生的社会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特殊感情。

《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1935年离开祖国去日本前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一首插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正处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非常时期,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中国大地,焚烧我家园,杀害我同胞,这个时期的歌曲创作大都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不平,而旧中国的歌女更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了解,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写了这首女声独唱曲。 反映了当时社会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对那些鄙视这位歌女的人们发出沉痛的控诉,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歌曲演唱时要充分感受到旧社会饱受欺凌的歌女的悲苦,带着一种、控诉、愤怒、呐喊的感情基调来演唱。

(二)词曲传情,用心感悟

1.从歌词出发

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的艺术,歌词对歌曲内容的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把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以歌词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演唱者再充分理解歌词,扮演一个中转站的角色,通过演唱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就能够帮助演唱者更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和主题,进而完整的演唱声乐作品。

通过对歌词的领悟和理解,会有助于我们从那些韵律美的歌词中,挖掘出它的内在情感与色彩,使我们能演唱出更为优美动听的音乐。

2.从旋律出发

旋律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歌曲中旋律的发展,既要有符合歌词内容表现的需要,适应歌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又都保持自己音调风格的统一。要唱好歌曲,应对旋律的内涵加以体验,从中感受作品的情感。

认真分析歌曲的旋律线特征。它是种隐伏的,表现多样的线条,推动着旋律的发展,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上行”“下行”“平行”的旋律线在起作用。上行旋律线是由乐音连续向上行进构成,是应表现情感的逐渐明朗、高涨、激烈、激昂和振奋的感情。演唱时要用渐强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旋律伴随着情感的涌动而起伏,在歌唱中要巧妙地把这些微妙的变化通过渐强、渐弱等的音乐表现手法表现出来,逢强必弱,逢弱必强,灵活而不呆板,动情而不失原则,从而使情感表达的羽翼更为丰满。

3.从曲式结构出发

各种调式、调性、和声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和表现能力。分析歌曲中的曲式结构,不仅可以为分析理解作品作参考,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一般说来,那些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歌曲都属于大调式的歌曲,和声色彩比较鲜亮。而那些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情绪的歌曲都属于小调式的歌曲,和声色彩比较阴暗。

三、主体创造能力的发挥

一个优秀的演唱家不但应具备娴熟高超的演唱技能技巧的能力、准确表达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能力、表达作曲家思想内涵的能力,还要能在演唱中在不影响表现原作的同时,融进自己的思想理解和个性魅力,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更具艺术的感染力,这个过程就是主体再创造的过程。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中曾经谈到:“许多作曲家都允许艺术家的表演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概念,也有许多事例证明艺术家们各不相同的表演使作品的情趣更加丰富多彩,细致动人!…表演的差异是个人音乐感的问题,是不能强求一致的,我想没有两个头脑是完全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声乐演唱者主体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主体创造能力,架起歌手与作品之间沟通的桥梁。当歌手的情感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基本吻合时,才能沟通二者情感交流的渠道。此时歌曲的音符已不再是纸上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属于词曲作家也属于歌手的鲜活的生命。多明戈的演唱热情奔放,声音华丽而富有戏剧性,帕瓦罗蒂的演唱以浓郁的抒情风格和极具穿透力的高音来征服听众,而卡拉雷斯却以内在含蓄的表现赋予声音无限的魅力,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声乐大师,同样演唱《我的太阳》却表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展示出对心中太阳各自的不同的感受而征服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听众们的心。

赵元任先生的著名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有人解释此曲是通过描写天上的白云、微风、水面、鱼儿、海洋、月光等来表达对人的感情。也有人解释为爱情诗,或者是怀念人的诗等等。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这首作品是写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思念之情,通过写景来抒发心中之情:微风、白云是春天的感觉,更多一些向上的情绪,生机勃勃。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秋天,这两句节奏的附点要清楚,更激动些,表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最后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摇”和“烧”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之情。不同的个人理解赋予了作品不同的生命意义。

四、结语

歌唱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坚持”二字要始终铭记在心,每天都要有所计划,通过不断的反复学习、感悟和实践来提高自己审视和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另外,要用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唱出好的歌曲,才能把歌声唱到人们的心坎里。在声乐作品中融入自己的血液,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我们刻画和塑造的音乐形象更真实、更丰满,达到演唱者与听众情与情的互动,心与心的交融,使听众沉醉在优美的歌声中。

参考文献:

[1]罗宪君,李滨逊,徐朗.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5]胡建军.声乐艺术理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上一篇: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下一篇:谈少儿钢琴辅导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