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14 12:33:08

小议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增加幼儿的知识,促进益智、表达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能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游戏 教育 教学

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游戏如何体现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述如下:

一、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意识处于一个较弱的水平,这和幼儿的年龄和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讲道理和老师的指令只能暂时有效。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每次课间休息,教师让小朋友们上厕所,只见大家直往厕所冲。一会厕所里就传出了争吵喧闹声。教师强调多次也没有效果。通过歌曲《大猫小猫》教学启,教师在小朋友们上厕所之前提出了要求:“大家学小猫轻轻地走路,比比哪只小猫上厕所一点声音都没有。”小朋友们一边轻声的说着“喵”,一边轻手轻脚的走向厕所。

在游戏中孩子不再感到常规活动的枯燥乏味,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无疑是有助于愉悦幼儿的情绪,让其更乐于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活泼、好动、爱玩、爱表现,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东西。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学习融于游戏之中,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导入引出教学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孩子们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强。在活动的开始之前,教师要创设游戏环节,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在小班美术活动《开汽车》中,整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大胆地练习画长长地直直地直线。活动开始前,孩子们集体开火车进入,教师提出要求:“火车开得长又长、直又直。”在游戏的影响下,幼儿对直线地理解很容易就掌握了。又如在绘画《帮帮小动物》中,教师在自制的电影小剧院里带领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笼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哎呀,这个笼子怎么坏掉了?动物跑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啊?孩子们在参观动物园时看见了笼子是用一根根横线和竖线交织成的,再让幼儿帮帮小动物们做一个笼子,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帮助它们。进而也顺利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学会画横线竖线。

游戏使幼儿产生了愉悦的生活体验,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由地变换动作、自由地重复感兴趣的动作和活动,满足了孩子们身体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有实际体验,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在选择与设计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所选择的趣味性、以及与幼儿的需求相符合。如在小班活动《小手真能干》中,娃娃要过生日的游戏情节,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要给娃娃送生日礼物。送什么好呢?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来制作自己的生日礼物――项链(穿珠活动)、喂苹果(撕纸活动)、糖果(绘画活动),孩子们在享受制作生日礼物的过程中,技能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小手的能干,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情节展开教学,比单纯的让幼儿练习穿珠、撕纸、绘画来得简单明了,孩子们学得轻松,做得开心。

(三)游戏活动巩固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经过新知学习后,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必须消化吸收。此时便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用边玩边练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根据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利用游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

三、操作创造,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在游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一次在给小妹妹们梳头时,有的孩子就发现梳子梳头发时,一些头发会被梳子吸上来。这时,教师可及时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摩擦产生静电的科学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由于天气干燥,和塑料制品相互摩擦是容易产生静电。通过这种随机教育,幼儿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一天滑滑梯时,许多孩子都发出了“哎呦”的声音,还听见有孩子在说:“刚才滑下来的时候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我知道了,这个梳子梳头一样的,也是产生了静电。”他们的好奇心与所了解的科学原理结合在一起,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在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孩子们玩气球,让他们探索如何把气球放在头顶上不掉下来。幼儿在摩擦起电的原理带动下,一个个顶着气球神气的走来走去。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幼儿也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教学游戏化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已知出发,从幼儿的学情出发。教师只有深入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才能使教学游戏化落到实处,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游戏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而不能只流于形式。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2.游戏设计的启发性。开展游戏是为学习和巩固知识,活跃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3.游戏形式地多样性。俗话说得好:“把戏不能久玩”。再好的游戏玩过几次后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来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花样。如此才能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4.游戏开展的灵活性。即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开展游戏,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节奏的调整与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细心地观察,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科学地指导游戏,利用游戏巧妙地开展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上一篇:谈谈幼儿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谈师德体现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