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标准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2022-06-13 11:29:25

以职业能力为标准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它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力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高职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以职业为导向,围绕职业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职教育的主体与立教之本。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高职教育中,结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包括设备设施、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训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学生、教学评价等8个方面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

一、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评估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对职业能力认识不清、标准模糊,职业能力培训的主线尚未贯通,教与学的运行不协调等相互关联的问题。具体情况是:(1)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抽测结果很不理想;(2)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并被高职教育评估列为主要问题;(3)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影响的结果。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完整性、系统性;学校要传授职业所需的一切知识;只要理论知识过硬,获得职业能力就很容易。学科知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育,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结构排列,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不协调,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分离甚至发生冲突,实践教学在客观上处于陪衬的地位,且所谓的实践教学大多依然徘徊于动作性的技能训练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再开展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二、职业能力及其目标

在关于能力的认识中,“人的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活动保持着紧密联系”,这一点得到了普遍认同。人的能力总是与一定的活动对象有关,“职业”是高职学生活动的对象,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表现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高等职业教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1.实践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才需求调查表明,目前,以应用性和实践型为特征的高职教育,在人才类型需求中占主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高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较为符合现代国际所倡导的新职业能力观。

2.技术应用能力

强调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高职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这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这是对高职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作用与特点的诠释。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对象应具备的最核心的职业能力,突出了高职实践教学的职业特征和技术特征。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学科型教育比较,两者实践教学之间本质的差异是职业性。同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标准上也区别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培养的是“大学生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的技术型人才。

3.综合素质

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对高职教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而且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术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与务实精神、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4.专业知识

实践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印证,是通过实践发现专业知识的不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要相互促进,建立实践性专业知识。

5.创业能力

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谋生本领,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在校内实训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归宿。当前,就业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通过创业教育推动就业是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

6.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际上惟一通用的从业资格证明。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指学生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起来。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应当兼顾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把学生已达到的标准以能力证书的形式给予肯定。在实践教学评估中,学生的证书过级率是衡量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以职业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杜威非常反对人为地把知识割裂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教学的方法,他认为这样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主张以职业主题为轴心,进而按知识逻辑不断展开,用职业来吸纳并整合学习内容。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打破学科界限调整知识结构就在所难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从“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入手,按职业逻辑来选择和组合学习的知识,即以职业活动为起点来设计教学。应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建立各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开展社会职业调查,建立职业能力行为目标。应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各组成能力模块,确定形成能力模块的技术技能内容。

2.选择实践性学习模式

以职业逻辑建立的知识结构,要求学习者采用完全不同于学科理论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要以“实践”为先导和主线,以“在做中学”为主要形式。工作场所要成为教育过程中积极的学习环境。企业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供机会。为了使学生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迅速变化的技术,学习环境必须重复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技术、社会和时代特征,尽可能提供由学校到就业岗位全过程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工作环境中。要根据课程学习的整体任务,设计系列的递进的技术与技能项目,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生的学习项目,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实践性学习同样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只不过这种理论学习与传统学科理论知识学习有着根本差别。传统理论学习方式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理论知识,再展开练习、实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理论学习主要是为职业的现实与潜在需要而设计的,对于不同的职业要求,理论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与实践知识构成一个整体。在实践性学习中,知识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因而学生能够理解它的价值,并有效地结合情境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文件与实训教材还处于缺乏和水平不高的状态。因此,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以职业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在教材编写前,要深入企业,加大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力度,首先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得出该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围绕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教材中设计大量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切合实际,即取材得当,适用性较强,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当反映本学科技术科学领域的新发展。

4.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柔性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统筹就业和学习的需要,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专业技术学习的稳定性。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确定必修课程,组成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群,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应若干个职业岗位需要的学习模块,或根据企业的即时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定制的学习内容,形成“2+1”模式,并使之成为企业“订单”服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体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设计思想,避免学校教学相对于就业市场的偏差。

5.产学结合,建立多功能实训基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训练项目与产业要一一对应,模拟企业环境。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现代企业强调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如岗位技能、敬业精神、合作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必须在生产和服务的职业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实训基地应包含针对企业实际的实训内容和专业技术训练内容,按“职业功能”和“学习功能”实现原有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情境和学习方式等组织结构适应高职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人才的实训场所,又是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的环节,是实现产、学、研结合必备的物质条件。归纳起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社会功能和研发功能;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功能、预就业功能、产学研合作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和参与教学方案设计功能。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进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研究生,鼓励教师进修,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逐步形成专兼有机结合的高职教师队伍。

将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实践课程的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突破职业活动与学校教学在时空上的障碍,超越传统手段所带来的实践教学的局限,并由此促进学习模式的转变。建立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开发教师课程主页、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开展网上交流、网上辅导等活动,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途径。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运用 下一篇:智慧教育观中的探究学习与探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