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

时间:2022-06-13 09:40:15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逻辑性较强的高中数学来说,进行反思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能力对于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反思性教学 含义 内涵 意义 进一步开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杜威曾提出:反思是对所得到的结果,根据其结论和推理依据而进行的周密的再思考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后的很多学者也对反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今,反思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现今要想建立好完善的教育制度,就必须要切实建立适合教师自我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制定教学模式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此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反思过程,教学反思会加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目的等方面不断反思自我对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最终达到建立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活动过程。另外,数学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以教师的回顾、判断和调整为前提,来实现对不良教学行为的完善和改正,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学改革方式的要求。

三、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数学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2.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的转型。当代教师专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且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并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得教学和反思得到有机地结合,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

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发展学生。

四、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一步开展反思性教学

1.提高反思意识,完善反思内容。反思意识是实施反思行为的前提,是改变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可以使数学教学开展的更顺利。因此,要使数学教师始终保持反思精神,树立反思意识,始终以敬业精神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调整自己,将自己的最优化状态展现在课堂中。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教师研究方向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保存下来,以供后续反思教学之用。

2.营造良好的反思教学氛围。浓厚的反思性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因为反思性教学需要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下,教师不会有约束感,会畅所欲言。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教师间的交流会,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彼此间坦诚交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学习和提高。所以,有必要对此开展研讨活动,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帮助教师解决,也促进教师思维的扩展,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科学研究的过程,这对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其次,要对反思教学进行总结。教师的反思行为有理论性的反思,也有实践性的反思,这些反思行为都是教师思维的展现,对其进行总结有助于促进思维的深化,帮助教师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反思性教学:教师在职发展的必要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05).

[2]夏昕.论反思性教学策略及其运用[J].体育科研.2005(02).

[3]郭晶,冯文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教学[J].学习月刊.2010(15).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