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突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时间:2022-06-13 09:33:33

谈如何突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摘要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质的教育,语文教学要把握这一特点,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越来越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教学本色

仔细观察审视如今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有不少语文课远离了语文本色,出现了以说、问答冲击诵读、课件取代阅读、人文掩盖词句等现象,致使学生的语文素质总体不尽人意。为此,必须倡导本色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牢牢把握语文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的基本特点就是语言工具。而作为一种工具,它是有一定的形制的,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模式、样子,是讲语法规律的,离开这些,则文就不能达意,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回到语言工具这个基点上。教者要准确把握“语言文字”这一语文特点,学者才能扎扎实实掌握这个“工具”。

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及汉语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地孤立地机械地进行,只有在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以至形成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作者固化在文本中的实情实景展现出来,把编者编文本所包含的语文学习目标、任务、要求认真落实,把文本的字、词、句、段、篇落实好,只有抓住本色语文的基础,才是真正把握了语文的特点,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二、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就要突出它的基础工具性,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因文悟道,接受思想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呢?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倘若过分强调人文性,便会大谈作品的时代背景,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甚至联系现实歌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等,这种削弱语言文字的教学,偏重思想内容的开掘显而易见地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而倘若把此文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就会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小女孩形象上大做文章,尽情抒发,这无疑又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倘若将该文当作语言工具的理解与运用的一个示例,就应当着力于语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理解人物,体会每次幻想的内容。在理解语言文字中,与作者的思维相碰撞。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语文工具上。当然,每一课有每一课的特点,但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树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观,就一定会正确处理好语文工具性人文性之间的关系。

三、扎扎实实提高语言训练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尝试:

3.1 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教读、练读、自读”的读法系统,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教读,即通过教师教给学生读字、词、句、段、篇的具体方法和正确理解读物内容和意义的具体方法。“练读”,则是通过训练和强化教读的读书法,使学生达成由“读”到“读会”。“自读”,这是读法系统中的根本,学生通过“圈读” “查读、参读” “精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教读、练读、自读”是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最佳读法系统,只要适当运用,就一定能触发学生的语感。

3.2 强化实践,养成语感。叶老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训练的主体地位,着力于“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对文中的字、词、句、段等语文基础知识,利用“换词、换句法”和“将心比心、换把椅子坐”的体验法,加强对文章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情感的感悟。动手实践就是多写多练。教师应经常引导督促学生将文本中学到的知识,通过遣词造句、口语交际、写日记、读书心得或办黑板报、手抄报等种种形式加以实践,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发他们自身的语言文字积淀,促进语感的形成。

总之,语文教育是工具性质的教育,语文教学要把握这一特点,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越来越浓!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幼儿数学在教学中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