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时间:2022-06-13 07:17:11

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摘 要】 学习数学是需要乐趣的。但如何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老师们经常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师生情、情感教学、创设生活情景、挖掘数学等几个方面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关键词】 数学;个体情感;学习潜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又要求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乐”作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笔者针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归纳总结一下几点,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营造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和教师的心弦产生共鸣,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要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智慧和成功。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

二、情感教学思想实现数学教学方式

的转变

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改的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个性思维积极活跃,人格发展自然和谐。教师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振奋的情绪状态,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活力,才能激发思维,培养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只有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学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事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深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爱数学、愿学数学。

四、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中、“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五、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

六、增强成就

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采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其次,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皮亚杰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予恰当的帮助,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自信心的根本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活动需要,为具有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并与其他学生分享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适应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学会关爱 永不言弃 下一篇:高质量源于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