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时间:2022-06-13 06:35:11

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天津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成天津市旅游业与其城市定位和形象的一致与协调。这就需要明确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针对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主导战略,结合现代科技促成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提高结构效益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天津;旅游产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79-04

一、背景

天津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88.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2.9%;国内旅游接待人数5 48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03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9.3%和11.2%。天津旅游业发展速度处在全国较快地区行列,在全国的排位呈上升趋势,其中,国际旅游创汇位于全国第10位,旅游综合业绩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天津旅游业与发达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要推动天津市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天津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和服务业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必须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成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提高结构效益和发展水平。

二、天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有两个基本要求,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前者是指产业之间的内部联系,后者指的是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发展。因此,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在旅游业成为天津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进程中,基本实现旅游产业宏观结构合理化、旅游产业内部微观结构合理化、旅游产业动态发展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促进旅游产业合理化主要应用协调机制,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则主要应用创新机制,这是我们考虑如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基点。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使旅游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要求的比例,同时,促使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加大,保证旅游产业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三个层次:

(一)旅游产业宏观结构合理化

宏观结构合理化,即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必须与第一、第二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要求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天津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行业,需要加快其发展速度。应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制度等建设与维护,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最终形成社会资源在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达到以旅游促进经济,经济支持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旅游产业内部微观结构合理化

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主要是指旅游产业构成协调配套,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生产力要素基本协调,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不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现象,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适应。

(三)旅游产业结构动态的合理化

动态结构的合理化,即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应是长期协调发展,并不断向高级化演化的过程,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一定历史条件和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合理化,同时,又是将旅游产业结构不断推向更高阶段的合理化。天津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高级化和合理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三、天津旅游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行业结构

1.行业结构中基础要素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发展需求

目前,天津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铁路、公路、管道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客运方面,天津市区主要有3个铁路车站承担客运任务,通过列车55列,其中,直通始发列车12对,可到达我国大部地区。航空客运方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06年夏秋季航班54条,其中,货运航线13条、客运航线41条。国内航线38条,国际航线16条。实际执行航班594班次/周,通航城市国内26个(含港澳地区城市1个),国际城市15个。公路方面,本市位于环渤海的中部,东临渤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本市承担着重要的过境公路主枢纽的交通责任,连接四面八方的几条高速公路已成为外埠进市的主要交通要道。海运客运情况,拥有万吨级泊位三个,现有7个国际国内旅客候车厅,设计年通过能力60万人次。现有航线三条,分别是天津―大连、天津―神户(日本)、天津―仁川(韩国)。全年旅客吞吐量约30万人次,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游客的进入。截至2006年底,天津A级景区已达31个,其中,4A级景区1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处;星级饭店116家,客房1.6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6家;各类旅行社265家,其中,国际社29家;旅游车船公司20家,设置旅游专业的旅游院校23所。全市核心旅游企事业单位5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1万人。

2.行业结构各要素的发展并不合理和平衡

旅游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交通、住宿、餐饮等需求弹性较小的部门以及需求弹性较高的购物部门;而需求弹性较高的娱乐、游览、邮电等部门,其收入所占比重较小,限制了旅游产业的总体高速发展(见表1)。根据国际上旅游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主要体现在游览、娱乐、购物等需求弹性较高的经济指标上,即使与我国国际旅游收入构成(见表2)的比例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天津市旅游业各组成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3.行业结构有待升级

旅游业六要素表现在食、住、行、游、购、娱,其中,前四项是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后两项是旅游业的提高要素。在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旅游业的基本要素要占较高的比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会发展,由最初的在旅游活动中生理上、安全上的需求,转化为社会交往、被尊重的需求,最后达到追求体验、审美等心理感受的最高需求。因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六大要素,应逐渐增加提高要素的比重,减小基本要素的比重。根据2006年天津国际旅游收入构成数据显示,天津市旅游业的基础要素部门,即交通部门、住宿部门、餐饮部门、游览部门的总收入占到63.7%,而提高要素部门,即娱乐部门、购物部门、邮电部门的收入只占到25.6%。而据统计,在世界各地旅游消费中,用于购物消费的部分高达50%以上,在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收入比重已经超过60%。由此可见,天津市的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总体上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升级。此外,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待优化。以饭店业为例,2006年,天津市116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9家,三星级55家,二星级32家,一星级4家。首先,星级饭店数量多,但真正能够达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饭店为数不多,尤其是五星级饭店的数量相对较少,与其国际化港口城市的定位极不相称;其次,中低档经济型饭店数目较少,而这一类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旅游产品结构

1.天津市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旅游资源的等级较高

天津市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六种旅游资源类型(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齐全;天津市自然旅游资源有22种,如盘山、八仙山等;人文旅游资源有40种左右,如大沽炮台、独乐寺、大悲院、望海楼、天后宫等;乡土建筑有石家大院;风貌建筑有原九国租界的小洋楼等。资源等级较高,从资源本身来看,天津旅游资源的品位并不低,天津市A级旅游区(点)共32家,其中,5A级2家,4A级8家,3A级9家,2A级13家;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融为一体,如海河不但是天津的母亲河,还是天津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轴线,两岸记载和保留着丰富的中西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国际化滨海大都市,具有发达的工商业、先进的科技、便利的交通、高水平的接待设施和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建设;潜在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潜在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众多的历史遗迹、分布全市各处的名人故居等大多未被开发利用。

2.旅游产品的层次较低,产品类型单一

旅游产品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即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二是提高层次,即购物、娱乐型旅游产品;三是专门层次,即度假、会议、宗教朝拜、科学考察旅游产品。目前,天津市旅游产品的层次还比较低,主要是观光、游览型,购物、娱乐型产品较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产品更少。由于旅游层次较低,游客逗留时间短,所以旅游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三)市场结构

1.海外市场接待规模逐年上升

2004年,天津市接待海外旅游者615 900人,比上年同期的489 017人增长25.9%。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740 071人,比上年同期的615 900人增长20.2%。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者880 588人,比上年同期的740 071人增长19%。其中在接待的海外旅游者中,外国人811 691人,占接待总人数的92.2%,比去年同期的674 632人增长20.3%;香港同胞28 192人,占3.2%,比去年同期的22 974人增长22.7%;澳门同胞2 623人,占0.3%,比去年同期的3 027人减少13.3%;台湾同胞38 082人,占4.3%,比去年同期的39 438人减少3.4%。

2.客源较为集中和单一

2006年,在天津市接待的外国人中,居前六位的国家依次为:日本,289 175人,占外国人总数的35.6%,比上年同期的254 729人增长13.5%;韩国,177 614人,占21.9%,比上年同期的153 468人增长15.7%;美国,53 003人,占6.5%,比上年同期的35 313人增长50.1%;新加坡,33 640人,占4.1%,比上年同期的34 507人减少2.5%;菲律宾,28 836人,占3.6%,比上年同期的27 233人增长5.9%;马来西亚,24 211人,占3%,比上年同期的26 507人减少8.7%。港澳台同胞为68 897人,比上年同期的65 486人增长5.2%。从以上前六位的客源国接待人数看,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占了57.5%,可以看出天津市国际客源的单一性,对天津旅游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十分不利,也说明天津市在广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紧迫性。

四、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与措施

(一)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旅游产业规划与管理

目前,天津市旅游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急需构建与天津市高速发展功能升级相匹配的旅游产业结构,而且,天津旅游业面临两大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协办“2008北京奥运会”,二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所以,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天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业进一步培育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天津城市的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不同的层面,是各种社会资源和商业资源的深度整合。充分运用政府部门的协调权威和协调能力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现阶段应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出台各种有利于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旅游产业政策;帮助企业组织各项促销活动,树立起鲜明、统一而多样的旅游形象。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逐渐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职能,提高行业素质和经营效益。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不是政府把整个旅游市场统一起来,而是在市场条件下,政府既要增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又要树立服务理念,充分运用价格、信贷、税率等杠杆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升竞争力。

(二)提高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业综合性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完整的旅游产品要由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等一系列互补性企业来提供;而旅游产品特殊的异地消费方式也决定了旅游企业的整体产品只能在一地生产,顾客只能到生产地消费。可见,必须使旅游业各部门在类型、规模、发展水平等方面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格局。各行业的旅游生产能力应具有合理的旅游接待对象,旅游活动在行业间相互协调,旅游生产通过行业的配置与协调,做到功能齐全、容量合理、项目配套,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需要。要加快旅游业与科技结合的步伐,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含量。通过建立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饭店管理系统、银行结算系统等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旅游产业各部门的高新技术改造,基本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应逐步向集团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网络化的金字塔型结构。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联网经营,推行多景区联网旅游,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同时,积极开发和引进高科技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信息含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及产业变化的趋势。这样,各企业才能发挥自己的核心产品优势,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三)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业结构依靠整体功能发挥作用,而整体功能发挥的程度,往往是由其中最差的因素所决定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方略在于协调,那么消除“限制性因素”将是协调的根本环节。游览和娱乐部门作为天津市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具体表现为旅游产品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没有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不会有旅游业的大发展。目前,天津市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专项旅游产品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明显问题,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的内涵,缺乏创新,致使天津市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天津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能满足客源市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达城市。要想实现天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完善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以近代历史文化为主脉,以河、海、山、湖、泉为载体,以城市现代化为支撑,打造出一批具有娱乐性、体验性、商业性、休闲性、差异性、前瞻性的旅游精品。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突出文脉。围绕观光旅游产品,突出文化主题,丰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化属性,要能和游客的精神文化感受产生融合、共鸣或撞击。其次,注重主题延伸。注重主题的理性延伸与合理创新,依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抓住游客消费心理,把握未来消费时尚与潮流,扩大或延伸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容量,前瞻性地突出全新的旅游产品,带动需求,引导消费。再次,要注意功能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引入全新的表现形式,多角度的开发旅游景点和休闲活动的文化内涵,对某些特殊景点和服务设施进行多功能的综合设计,增强景点与游客的沟通和互动。最后,需要进行品牌重塑。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整合优势,打造文化精品,塑造优质品牌。基本途径包括:全面改善景区的环境质量,完善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创造与旅游资源质量匹配的服务质量,实行景区的精致管理,使传统老牌景区再现活力。此外,注意城市硬环境的改造,软环境的提升,共同营造旅游精品的环境条件。

根据天津市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基础,应在巩固原有观光型(近现代文化遗址)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重点拓展观光游览系列、休闲娱乐系列、民俗风情系列、都市旅游系列,建立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四)强化宣传促销,保持和拓宽海外客源市场

开拓市场和增加客源是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具体需把握以下几个环节:塑造鲜明的天津旅游目的地形象,以激发客源地旅行商销售的积极性和旅游者的向往热情;加强区域整合营销的力度,打造具有大范围知名度的旅游产品,提升天津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对外促销中,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积极联合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环渤海省市,形成区域合作的互动互补机制,以便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和提高宣传效果,进一步吸引海外旅游者。

参考文献:

[1] 李辉,罗寿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124.

[2] 吴冬霞.广西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11):64-68.

[3]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4,(4):173-176.

[4] 梁智.天津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55-60.

[5] 李诗白.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J].港口经济,2004,(6):44-45.

[6] 中国旅游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旅游年鉴[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2006.

[7] 天津旅游政务网:2006年旅游简报(第4期),

[8] 2006年旅游统计简报(第4期):中国天津旅游政务网,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对房地产的影响研究综述 下一篇:国产动漫保护性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