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突发性环境应急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13 05:25:54

浅谈企业突发性环境应急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节奏的加快与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的多样性、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复杂性、影响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的仓库被洪水冲毁,7138只物料桶被冲入温德河,随后进入松花江。桶装原料主要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带长5公里。为防止危机扩大,沿岸出动上万人拦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断,几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它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严重及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包括核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污染事故等。环境污染事故可致人员急性病变死亡,能引起人群慢性病变;还具有引发恶性肿瘤或染色体遗传变异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的远期危害,危害子孙后代。

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突发环境事故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突发环境事故的本质,一旦发生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

污染事故中企业的应急处置不及时,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应急体系建设,编制一套切实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环境应急预案,要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区负责”的环境应急机制,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环境应急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目前,一些企业对做好环境应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企业制定高质量的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

2、预案内容不准确,界限不明显。

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上看,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各预案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从企业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上看,与安全应急预案有择邻照抄照搬,甚至有的企业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连最基本的环境应急都无从体现。还存在着内容不够全面、不切合实际问题。

3、预案措施不得力,可操作性不强

预案可操作性较差,很笼统,原则性规定多,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处置方法不够明确具体,甚至定位不准,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如何有效预防突发环境应急事故的发生、对如果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加重,尽可能降低、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危害等,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前、事发时、事发后,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应对突发事故的预设行动程序及措施混乱等。

4、预案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

大多数预案没有风险分析和脆弱分析,没有确定重点防范区域,没有应急物资调用等保障措施,针对性不强,拿到哪个单位都可以使用,没有适用与本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大多企业预案只注重了应急救援,而环境应急方面却涉及的不多,不细。

5、预案更新不及时。

随着时间的演变,企业安全应急预案中所涉及的物质装备、人员构成、环境因素等都在变化,忽视应急预案的刷新升级,就会造成整个应急系统的瘫痪、失灵,一旦事故来临,必将面临忙乱无序的境地。

6、环境应急演练可操作性差,现场混乱。

环境应急演练方案不够细致,现场场景设计预想不全面,演练现场应变突发性事故能力差,程序混乱。演练过程各环节衔接不畅,过程节奏控制和各个阶段实际时间控制与方案计划差别大。这些都是由于企业平时对环境应急演练浮于形式、没有完善细致的知识培训、没有实用的应急装备,当有紧急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必定混乱不堪,难以起到应有的应急防范效果。

建立环境应急体系企业要做到的几点要求

1、强化环境安全防范意识

企业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典型案例的警示宣传教育意义,提高职工的环境风险安全意识和环保自律意识。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应急常识,增强职工对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完善环境预警体系,提高突发环境事故快速反应能力。要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防范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突发性环境事故中的应急处置不是预警体系工作的全部,只是整个应急工作的一个环节,应急工作的重心必须放在日常应急体系与机制建设上,依靠完善、科学合理的体系与机制开展应急处置。

3、编制切实可行的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

对于企业规模较大,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故的企业,应当编制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综合环境应急预案。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预案要摆脱可操作性较差,笼统,原则性规定多,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处置方法不够明确具体,甚至定位不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毛病。要有效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对如何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加重,尽可能降低、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危害等,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企业主体要结合实际,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单位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结合风险隐患编制其实有效的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使企业清楚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若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造成哪些环境危害以及出现环境污染的规模、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后怎样施救。企业只有做到对潜在的环境隐患心中有数,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环境应急预案。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时要有针对性地结合企业自身可能出现环境突发事故的特点、环境污染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区分,紧贴企业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事故的方面制定预案,在突出针对性上下功夫,这样的环境应急预案才能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突发事故。

4、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防护知识培训与宣传。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环境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要将其纳入日常培训管理的内容。

5、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应急不是只要有了队伍、有了物资、有了联系方式,应急就有保证、其实不然,队伍、物资、通信部是应急体系的全部,缺乏训练、缺乏技能、不懂预案的队伍可能只会帮倒忙。所以必须保持应急体系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应急体系的能力。加强环境应急演练是应急体系能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方法,是对环境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实际的一个检验。

越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企业,环境风险就越大。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风险的麻痹和无知。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应急体系,在应对突发性环境事故能起到积极的防范效果。

上一篇:水暖设计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通病及几点粗浅建议 下一篇:新形势下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