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出口端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时间:2022-06-13 03:04:15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出口端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摘要】锚杆与格构梁结构支护是对坡体进行加固的一种支护技术;该加固技术具有布置灵活、结构形式多样、截面调整方便、与坡面密贴、可随坡就势等显著优点;格构梁内、外可以进行挂网喷砼、植草、喷播绿化、做防护等工作;同时,该方法造价较低、施工工期短、边坡变形小、安全可靠。

【关键词】边坡支护;锚杆;格构梁

1、支护工程基本概况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坡体支护工程位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薛家岛出口端道路两侧。坡体呈北高南低形状,每侧边坡长度约80米,边坡支护高度3-13米。本工程地形为缓坡状,场区地貌为剥蚀残坡及回填土。

场区内无地表水,大气降水是场区唯一补给来源。降水部分顺边坡向下径流,部分垂直渗流补给山体地下水。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要求,采用锚杆及格构梁联合结构进行支护。

2、施工准备

本工程为边坡支护工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组成了工程项目部,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及时组织劳力、机械设备进场;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工期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工程迅速展开。

2.1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自收到进场通知开始,做好进场前各项工作准备。按建设单位指定水源、电源,将施工用水、用电接至用水点和现场配电箱;按建设方指定的位置搭设临建。联系相关单位,详细了解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等周边情况,并编制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与建设单位、监理现场交验工程控制桩。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并进行试运转,确保所有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根据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及使用情况,所需燃料采用油罐车送到现场。本支护工程开工前做好城管、环保、交警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便于工程顺利进行。

2.2技术准备

2.2.1编制放线定位施工方案,并确定负责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桩资料,确定边坡定位放线,进行现场放线并报监理验收。同时为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将坐标点引至施工区域外,并用水泥沙浆或混凝土加以保护。

2.2.2审学施工图纸,熟悉图纸内容及说明,对不明确之处向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做好各分项工程技术准备工作。

2.2.3编制主要施工材料的总计划和分段材料计划;按资源计划安排机械设备进场。对各分部工程的工艺、做法、注意事项,做详细的书面说明。

2.2.4技术交底,由公司设计部门及工程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对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项目部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务必使每位施工人员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规范都要清楚明了,并按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形成技术交底记录资料。

2.3劳动力准备

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劳动力,保证各工序顺利进行。

2.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按照现场划分的工作面、施工层,以及坡体的位置、高度、结构等,并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合理选择机械设备,保证多机连续作业。

3、支护工程施工工艺

3.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修整坡面锚孔定位设备安装锚杆成孔锚杆制作锚杆下入孔内灌注水泥浆肋梁钢筋制作模板制作喷射、浇筑砼

3.2技术要点

3.2.1锚杆钻孔施工

每层锚杆都严格按设计要求的上下层间距和水平间距进行定位和施工,锚杆采用机械成孔。

钻孔倾角:150,工作面要求较平整以保证锚杆倾角。

锚杆成孔:普通土层使用普通螺旋钻头成孔,基岩内采用潜孔钻机成孔;当有塌孔现象时,采用纯水泥浆护壁钻进或套管护壁钻进。

锚杆孔径:在土层中不小于130mm,在基岩中不小于110mm。

清孔要求:循环钻孔终孔后清水循环,清孔不小于10分钟。

3.2.2锚杆制作

锚杆所使用钢材须有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后使用。

钢筋拉杆焊接采用双面焊,并做焊接试验。

锚杆定位支架:按设计要求制作船形支架,每1米一个。

下料长度:锚杆下料长度为锚杆锚固段及外露长度之和,外露长度须满足台座作业要求,误差±100mm。

3.2.3锚杆安设。钻孔、清孔完成后尽快安设锚杆,以防钻孔塌孔。插入拉杆时应将注浆管与锚杆绑在一起同时插入孔内,距孔底200mm。在注浆前将孔口封闭,接上压浆管,即可注浆。

3.2.4注浆。注浆用M30水泥砂浆。注浆采用二次补浆法,水泥浆用注浆泵送至孔底,边注浆边拔管,在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水泥浆内,30分钟后二次补浆。注浆后严禁碰撞锚杆。

3.2.5坡面修整、清理。在坡面施工前,应先将坡面修正平整,并将浮土清理干净,满足下一道施工工序要求。

3.2.6肋梁钢筋绑扎制作。竖向肋梁以坡面分层施工高度作为一个绑扎单元长度,横向肋梁以9m作为一个绑扎单元长度。纵、横肋梁的拉、压边均按设计要求放置主筋,箍筋为φ8@200,接头按照规范要求采用5d双面焊。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钢筋应与锚杆或其他锚定装置联结牢固。

3.2.7模板制作。按肋梁宽度和高度要求制作模板,并用木条加固。

3.2.8浇筑砼作业。砼浇筑工作包括浇筑、捣实、抹平修整等工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砼浇筑工作直接影响砼的密实性、耐久性,并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及构件外形的准确性,所以务必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认真执行。

3.2.9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照规范要求时间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覆盖及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不少于14昼夜。

3.2.10伸缩缝施工。伸缩缝施工时,按设计指定位置设置伸缩缝。对伸缩缝的位置编号进行检查,对伸缩缝的顺直度、平整度及间距、缝宽等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4、雨季施工措施

4.1施工期间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作好相应防护及加固措施,必须认真编制雨季施工安全措施,并要制定层层落实的具体办法和形成定期的检查制度。

4.2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后,要专门检查临设、棚架、围挡、设备、电器的安全,重点加强对边坡变形的观测,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4.3现场排水

根据总平面图并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以确保施工工地和一切临时设施的安全。支护结构要加强巡查监督,做好坡顶的排水工作,杜绝雨水渗入边坡。

4.4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在雨季前应整修、加固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加强施工电缆、电线的检查加固,对台风、暴雨期间不使用的电器设备,将其电源全部切断。雨季前应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等情况,埋设是否牢靠等,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机电设备有防雨、防淹措施。机动电箱要有防雨措施,漏电保护装置要安全可靠,保证雨季正常供电。

5、结束语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锚杆及格构梁边坡支护结构形式已被广泛采用。该边坡支护是借助水泥混凝土和击入岩层中的锚杆联合作用以加固岩层;它使锚杆、混凝土梁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防止岩体松动、分离。该支护形式既可做为临时性支护,也可以作为永久性支护,而且可适应各种施工环境,不易受临近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影响,应用广泛。

上一篇:公路建设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下一篇: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