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气安装工程的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03 02:02:57

浅析电气安装工程的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通病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有些问题,由于经常发生重复出现,称之为通病。其量大面广,虽不影响使用功能,但有碍观感质量,影响工程质量。消除通病是提高工程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着重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带有普遍性的通病及其预防措施加以论述,以求今后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改进。

1.配电盘(箱、柜)的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1.1通病现象

(1)配电盘(箱、柜)不方正,门扇变形,盘面缺少铭牌;(2)配电盘基础型钢埋设方法不统一,水平度超差,基础型钢接地不符合要求;(3)盘(箱、柜)并列成排安装时,拼缝不齐,缝隙超差(2mm);(4)配电盘(箱、柜)接地不规范,连接不符合要求;(5)盘(箱、柜)内固定夹卡松脱,排线不整齐,导线连接不紧密;(6)盘(箱、柜)的门和箱体的接地连线采用黄绿双色线等作电气连接;(7)盘(箱、柜)内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混接。

1.2原因分析

(1)箱体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受损,造成变形或零部件脱落;(2)埋设基础型钢无规范施工工艺,未仔细找平,检测工具选择不当,在型钢上采用气割开孔引起型钢受热而变形,未再次校正,不了解型钢接地要求;(3)拼装配电盘时工作不细心,操作粗糙,未反复校核;(4)未将接地线准确接于接地螺栓上,或另焊接地螺栓,未进行除锈等工艺措施。(5)接线头和夹卡具由于运输原因松脱,导致导线排列不整齐,导线连接处松动;(6)对安装规范未掌握,生产厂家产品不符合标准;(7)对规范要求不掌握,不了解PE线和N线作用,操作不认真,交底不清。

1.3预防措施

(1)成批配电箱应严格验收检查,开箱后对照图纸逐一检查,含盘内和盘面2部分。在运输时采取措施防止振动和碰撞,保管时要防止受潮变形并注意存放位置,不允许倒立;(2)积极配合土建做好基础型钢的埋设工作,随时校验水平度指标,确认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柜体与基础型钢采用镀锌螺栓作良好电气连接;(3)成排柜安装时几人同时工作,边拼装边校验,全部质量指标符合后再将螺栓紧固,还应注意再次校验工作;(4)认真检查盘柜的接地螺栓位置,而后实施有效的接地,严禁另外焊接地螺栓,一般采用螺母垫片压接方法;(5)检查箱内导线的固定夹具,松脱的重新固定,将所有接线头螺丝等予以再次紧固;(6)与生产厂家联系,由厂家或安装单位换成裸编织铜线连接;(7)N线端子板应与柜体绝缘(浮空),PE线端子板应与柜体作电气连接,PE线、N线接于对应端子板。

2.电缆桥架及电气配管

2.1通病现象

(1)电缆桥架支撑件间距不一,大距离敷设时,槽(工字)钢强度不符合要求;(2)桥架每节间电气连接产生虚接现象,长距离时未作重复接地;(3)线管进入盘箱内部高度不一,管口有毛刺,锋口未倒角;(4)电线管穿线前未用塞头堵塞管口,穿线后未采取密封措施;(5)线管弯曲度过小,煨弯时钢管产生明显裂纹;(6)线管埋地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埋墙时距墙面距离小于15mm。

2.2原因分析

(1)规范不熟悉,责任心不强,影响美观,设置桥架时未进行计算;(2)未将桥架连接处油漆清除,未按规范要求作重复接地;(3)缺少施工经验,加工管口时未用锉刀、砂纸再磨平圆;(4)不了解堵塞和密封的作用,电气施工人员工作责任不强;(5)规范掌握不严,钢管材质有问题,煨弯温度不够;(6)施工工艺未明确规定,不了解深度和距离的作用,工作马虎。

2.3预防措施

(1)掌握规范要求,间距一致(2m),在大距离敷设桥架时应对承重量进行计算;(2)每节桥架间应作电气连接,连接螺栓时将垫片处油漆去除,做好复点接地并测量接地电阻值;(3)进入盘箱内线管敷设完成后统一切平,以露出基础面50—80mm为宜,逐根去除毛刺,并磨圆管口,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体;(4)线管敷设完成后,电工应逐根用木塞或用塑料布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管内,导线穿管后进行接线,并及时用胶泥等物对管口进行密封处理;(5)布管时走向合理,掌握弯曲角度不小于90。为宜,根据不同材质和厚度对管子进行煨弯,弯管要专用弯管机,使其表面平滑,不出现扁折、裂纹现象,温度严格控制,弯后进行外观检查;(6)埋地敷设时,严格按规范施工,控制深度要求。电线管埋入墙内,离墙面不应小于15mm,管道敷设应“横平竖直”。

3.电缆、电线敷设及连接

3.1通病现象

(1)室外敷设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以及穿过建筑物地基处,所用保护管管径不符合要求,外露长度不够;(2)电缆保护管敷设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未做隔热层;(3)电缆沟内支架上高低压电缆排列不整齐、不规范;(4)电缆沟内电缆敷没交叉紊乱;(5)穿墙、过楼板处未用保护管;(6)剥除电缆(线)绝缘层时损伤芯线或电缆电线绝缘层损坏;(7)同一端子上出现2根以上导线;(8)L1、L2、L3、N和PE线色标不符合规范要求。

3.2原因分析

(1)未根据电缆的外径以及道路、建筑物地梁的宽度计算保护管外径和长度;(2)技术交底不清楚,不了解相邻管道是热力管道,因而未做隔热层;(3)施工工艺未明确排列要求,施工人员敷设时不按工艺操作;(4)无统一规划,指挥混乱,工人操作不认真;(5)工作凭主观决定,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6)未使用剥线钳等专用工具,使用电工刀切割导线绝缘层时,用力不适当切伤芯线或损坏绝缘层;(7)对规范掌握不清楚,电工工作不认真;(8)不了解规范要求,不熟悉电气安装基本知识。

3.3预防措施

(1)应事先测量铁路、公路等宽度和电缆型号、规格及根数,而后确定保护管外管尺寸。管的长度除满足路面宽度外,还应在两边各伸出0.5—1m。一般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应做成喇叭口;(2)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了解电缆走向范围内的工艺管道及介质,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其最小允许距离为:左右并行敷设为2m,交叉敷设为0.5m,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时,应作隔热处理;(3)电缆敷设前编制工艺并附排列图,明确各类电缆的排列顺序,结合每根电缆所需长度弄清盘内电缆的长度能否满足要求,避免中间接头和造成浪费;(4)在同一条电缆沟中敷设电缆时,应熟悉图纸,弄清每根电缆的走向以及电缆支架上或沟内的位置和长度等。施放时可先敷设截面大且较长的电源干线,再敷设截面小且又较短的电缆。每施放完一根电缆,随即把电缆的标志牌挂好,电缆在支架上或沟内合理布置、排列整齐,并注意留有一定余量;(5)电缆沿墙安装时,在穿过墙壁和楼板的地方,应设置保护管。穿过墙壁保护管伸出墙面宜为20mm,露出楼板高度宜为150mm;(6)剥切导线的绝缘层时,应用专用剥线钳。如采用电工刀剥切绝缘层时,刀刃禁忌直角切割,要以斜角切割,不能损坏未剥部分绝缘层;(7)掌握规范要求,严禁在一个端子上接2根以上导线,连接时逐根压接完善;(8)认真学习规范,敷设电缆(线)时针对不同作用导线分清五线的色标:L1(A相)用黄色,L2(B相)用绿色,L3(C相)用红色,零线(N)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防雷接地的通病及预防

4.1通病现象

(1)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等缺陷;(2)焊渣不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3)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4)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

4.2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2)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4.3预防措施

(1)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2)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3)根据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根搭接圆钢。

5.结束语

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电气通病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治”结合,加强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实行层层把关,协调电气与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消除施工中的通病。

上一篇:浅谈塔吊安装及拆卸施工要点 下一篇:沿断层孤岛掘进中的矿压显现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