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叛到保守

时间:2022-06-13 01:28:34

[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到新世纪,好莱坞青春片中青少年的形象也在从反叛向保守发展演变,最终呈现出了经过修正的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特点,这样的演变和美国的青年文化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好莱坞 青春片 反叛 保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07

好莱坞青春片一般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在好莱坞,它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一种类型片。而近些年,这些有着悠久传统的青春电影的主人公形象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反叛的一代

要提到好莱坞青春片的变化,就不得不提它的历史。好莱坞的青春片总是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青春片在当时的青少年观众中颇有影响。像《天涯何处无芳草》(Splendor in the Grass,1961)这类影片以社会问题为背景,用包括认同在内的颇为复杂的态度来表现影片中主人公的反叛行为,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而男女主人公的反叛形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政治气候、道德氛围以及电影业的结构,是促成了当时的这些青春片的主人公具有反叛特征的主要原因。到了七、八十年代,好莱坞青春片对身体的“宣泄”和对暴力的呈现则成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其实和稍早的青春片中其他反叛行为一样,这些影片中的暴力和性通常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甚至是政治上的意义,身体的狂欢和极度的暴力其实是对社会权力和秩序的逃避与抵抗。正如美国研究青少年电影的学者乔恩•刘易斯在《通向浪漫和毁灭之路:青少年电影和青春文化》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青春片中出现的青少年道德沦丧、违法犯罪、越轨、挥霍浪费、叛逆不驯和倒行逆施等各种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社会问题上来,即,传统权威的崩溃。不难看出,七八十年代青春片中主人公的反叛,其实是美国青少年对抗主流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或姿态。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青春电影的又一个高产期。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在制作时往往会刻意迎合青少年的口味。网络用语、俚语、唯美的舞会、激烈的体育比赛、热辣的啦啦队,这些都是青春校园片必不可少的元素,再加上一个个或恐怖、或励志、或甜美的故事,于是,定位于暑期档,以青少年作为消费主体的青春校园片便在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其中,曾引起过人们广泛关注的,便是以性喜剧的面貌出现的青春电影,这类影片往往以调侃的方式把青少年的性焦虑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美国派》则是这一类电影的代表。表面上看,过多的关于性的滑稽场面会使这一类的青春片显得低级趣味和过于粗俗,但实际上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把青少年的性焦虑表达得俚俗而又清澈,丝毫没有罪恶感。这一时期青春片中的主人公和早些年的相比, 已经没有了六七十年代青少年彷徨、颓废和反主流的情绪,他/她们更多的是通过时尚造型,或者用调侃、戏拟等解构性的手段,使自己的每一次出场都成为一次商业背景下的狂欢。不过,仔细品味仍然可以发现,无论是采用反叛性的姿态,还是采用解构性的策略,确凿无疑的一点就是,各个时代的青春片都试图对传统权威文化进行颠覆。

二、在反叛与保守之间

然而,到了新世纪,随着反主流文化的消散,越来越多的好莱坞青春电影的主人公已经不再具有先前鲜明的反叛与颠覆的姿态,转而徘徊在反叛与主流之间。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朱诺》(Juno,2008)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这部影片的一开始女主角公朱诺便是以青春片中主人公惯有特立独行的姿态出场。她在自己的牛仔裤外面套上校裙,脸上也总是挂着漫不经心的冷淡表情。她主动引诱男友发生性关系,又主动放弃让男朋友负责,而当她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堕胎,这一切都揭示出了朱诺格身上具有青少年常有的反叛性格。通过这些,观众也看到了一个和以前的青春电影中很相似的青少年形象,但情节的发展却让朱诺走向了和以往的反叛少年并不相同的另外一条道路。随着故事的向前推进,尤其当朱诺来到堕胎诊所门口却遭到了她的一位女同学反对的时候,她遇到了在影片中的第一个难题――堕胎还是不堕胎?在美国,主流社会反对堕胎既是出于人权考量,也是出于基督教的教化。这时,朱诺遇到了彻底反叛还是认同主流价值的冲突与矛盾,在两者博弈中,在女同学的极力劝诫下,朱诺终于选择了把孩子生下来。至此,影片初步展现了朱诺向主流的回归。

彻底暴露朱诺向主流价值取向靠拢的,便是朱诺决定把孩子交给瓦纳萨夫妇领养情节。 对于瓦纳萨夫妇组成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朱诺应当是持一种认同的态度的――否则她也不会让自己未来的孩子在这样夫妻相爱的和睦家庭中成长。导演用极其微妙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朱诺第一次到瓦纳萨家的心理感受。在朱诺进屋时,影片穿插了一个瓦纳萨整理她精美的衣袖的画面,导演在处理瓦纳萨家色彩的时候,也运用了大量的白色:白色的墙,白色的门,白色家具。整洁且略带高贵的颜色和朱诺家的原木色而贴满奇形怪状贴图的门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设计,导演一下子把一个家产富足,社会地位高,教养良好,夫妻和睦的家庭摆在了观众面前。接着朱诺提出要去洗手间,导演同样用了一系列很有意味的镜头展示当时朱诺的心理,整个拍摄过程,镜头都是不稳的,带有微微颤动感,体现了朱诺无法抑制的好奇心和微微悸动的羡慕感,也展现了朱诺俏皮而可爱的一面。最能够体现这个家庭的性质的,同样是在这次的见面中。当瓦纳萨把三本杂志呈扇形放在书桌上的时候,观众可以发现中间的那本赫然写着Traditional Home(传统家庭)的字样。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的、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

但完全倒向主流并不是青春片一个最好的策略。在影片中,中产阶级的瓦纳萨夫妇最终分手,这也促使朱诺的爱情观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之后,朱诺再一次坚强地面对一切,理性地选择了生下孩子,并改善了与男朋友的关系。传统家庭消失,心中的理想也随之坍塌,这时“酷女孩”朱诺照样骑着她的单车,背着她的吉他去找男友了。于是,一个徘徊在反叛与主流之间的少女朱诺的形象便塑造完成。

通过分析《朱诺》这部影片可以发现,女主角朱诺并不是在盲目地反叛、挑战和颠覆主流价值观念,而是在用一种折衷的、温和的方式靠近甚至是维护着主流价值观念。影片在讲述朱诺知道自己怀孕之后与领养孩子父母交往、在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也揭示出了亲情、友情的珍贵。同时,从朱诺去堕胎又反悔的行为中,观众又可以看出朱诺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尊重。一个颇具个性但又不是完全反叛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少女朱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不再是“嬉皮士文化”、“摇滚文化”,而是尊重个体、生命、家庭,寻求个体独立的主流价值观念。在这里,学者乔恩•刘易斯所说的毁灭性青少年文化已经不完全适用。

三、主流化的青春抚慰

比《朱诺》所传达出来的气息更加保守的是影片《暮光之城》(Twilight,2008)系列。这部影片讲述一个边缘小镇女孩贝拉与素食吸血鬼之间的爱情故事。吸血鬼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比较受欢迎,但这类影片一般都带有或恐怖或传奇的色彩。而在《暮光之城》中,吸血鬼却化作了青春时尚的高中生,走进校园开始上课、做实验和打棒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已经不再完全是一个关于恐怖血腥的吸血鬼的故事,而是一部包裹着吸血鬼外衣的校园青春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不仅丝毫没有以往的青春片的放纵与反叛,而且还表现出面对性的极度克制以及对父权制家庭的认同――这往往都是以往的青春片最容易表现反叛姿态的地方。《暮光之城》的女主人公贝拉和男主人公爱德华对于性的极度克制当然有男女主人公阴阳两隔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爱德华深受摩门教禁欲传统的影响,也知道将对贝拉的生命带来无可弥补的伤害,于是双方对爱情拥有的一个潜在条件就是对禁忌与传统的遵守。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表现出了对家庭秩序与亲情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无论是爱德华还是贝拉,他/她们都是在父亲的带领和培养下成长,而遇到问题之后,解决办法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家族成员的协作。在影片中观众随时可以看到家庭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

很难想象,一部如此受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青春电影,倡导的竟然是美国社会标准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青春片中主人公还是以反叛、颓废甚至作为自己标志性的姿态。如果细究其中变化的原因,就会发现这种变化是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全球性的青年运动文化运动中,美国出现了影响深远嬉皮士和愤怒的摇滚青年――也就是和那个时代的青春片中主人公气质极为相像的一代人。这场青年文化运动摧毁了以美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如果说,在60年代的运动中割裂的社会文化需要70年代、80年代甚至更多的时间来的重建,那么,在这之后,美国社会存在青少年问题、超前消费、享乐主义,以及在新世纪经历的911、伊拉克战争、和次贷危机等事件,则进一步促进美国青年人的思考。他们反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反主流”运动,认识到性解放带来的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我克制、注重家庭、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权威等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又重新得到提倡。

美国的青年文化在不断地发展演变,而美国的青春片中主人公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从《天涯何处无芳草》到《暮光之城》,从极度激进到相对保守,新世纪的好莱坞当代青春电影逐渐呈现出经过修订的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特点,现在的青春电影以各种手法消解着以前青春片反主流、反权威性,成为经过国家意识形态洗礼后的带有青春抚慰性的青春片。

作者简介

沈小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师,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与青少年。

上一篇:从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 下一篇:力不从心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