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今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状况

时间:2022-06-13 11:20:08

浅谈我国现今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状况

[摘 要]: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行业的发展建设已离不开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就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利行业的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现今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建设发展 数据库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阐述水利信息化重要意义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包括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近况

(1)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稳健步伐。全国已累计建成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个;初步建立了26个重要蓄滞洪区的县、乡级洪水预警反馈系统;全国雨量站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其中中央报汛站有 75%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在重点防洪区和大中型水库建立了自动测报系统,这些工作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不断深入的开发系统化业务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一大批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水利业务工作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领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些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水量调度管理技术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水平。

(3)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全国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资料已经实现电子化。在水利数字图书馆方面,已建立了中外文图书库、中外文期刊库、特种文献库等4类13种试验型资源数据库。

3.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1)对资金投入的不足

虽然我们初步建立了各级资金补助渠道,但由于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资金需投入较大,对于大多数地市,特别是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市来说,资金严重不足是困扰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2)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落后

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3)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

整个水利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尚未形成水利综合数据库信息平台,一些宝贵的信息资源还保存在纸张上难以共享。从已具备的存储能力和配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及网络服务器看,存在小型系统支撑环境配置过多,大中型系统支撑环境不足的现象。在信息管理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尚未实现,信息采集与公用平台建设的滞后也造成了各种应用系统建设的空白,不少地方仍然处于传统手工办公状态。

(5)人才素质方面建设落后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特殊性,需要水利和计算机交叉型人才,而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具备这两个专业素质的人才。

4.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1)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2)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

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3)逐步加快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一要继续加快水利信息采集的建设通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逐步使大多数地方可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完成第一手信息的收集,能够从实现信息共享的高度,逐渐形成基本满足各类业务需要的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体系。二要继续完善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并建立水利系统自己专用的通信体系。三要加强水利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建议在公网发达的地域,优先利用公网,逐步取代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的专用系统,以降低维护使用成本;通过建设无线同播系统,巩固和加强公用通信不便的基层部门特别是重点工程水利专用通信手段,同时也保证了应急抢险的需要。

(4)加快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建立统一的综合数据库是解决数据库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好办法。现在各系统都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完善,大部分只不过有初步框架,应考虑对原有的及正在使用的各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5)增强人才队伍素质等各方面的建设发展

每各级水利部门应该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认识,定期培训,同步考核,提高水利职工的信息化素质。要重视适当引才,并营造和完善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依托高校等社会科研教育机构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熟悉水利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精英。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2011

[2]王建武,陈永华等编.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4

[3]宋文平.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15-17.

[4]岳华军,阎宝宏.浅议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一一信息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3-24.

上一篇:浅谈牵引供电设备事故的判断与抢修 下一篇:浅谈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