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生心理现状及疏导策略

时间:2022-06-13 09:28:29

高中文科生心理现状及疏导策略

目前在校学生对学文科存在几种不同的心理,有的是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而有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盲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文科教师遇到最多的,聊得也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心理导向问题。如果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有兴趣,说明你教学得法,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一心,愉快地教与学,整个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学生是快乐的,教师则更加快乐。如果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没有任何兴趣,学起来索然无味。当下学生心理主要是这么几种:

一、学生读文科的心理分析

1.喜欢文科型。这种学生学习文科是自己兴趣使然,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他们觉得从阅读文科材料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在平时的言谈中、写作中运用这些内容,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这些同学还真有些欧阳修的那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浪漫与潇洒。他们将自己的志趣和今后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使得学习文科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充满快乐的一件趣事。这些同学大多学习生活很充实、富有激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一种最佳的学“文”心理状态。

2.读不好理科可以转读文科的思想。这部分学生在高一阶段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得较糟糕。在文理分班之前他们就有这种想法:学不好这些学科没关系,反正还可以转学文科――文科简单,几个中国字还不认识?而且记性也还不错,到时候读读背背就得了。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想法。没有学好理科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文科的内容吗?这是一种幼稚的心理。你问问自己为什么没能学好那些学科。

3.因畏难而志向不定,左右摇摆,盲目跟从。有这样一些学生,自己选择了学“文”,开始也有些兴趣。但过几天,觉得文科难学,太枯燥,没学头。再看看自己的好同学选择了学“理”,便转而也去学“理”。没学几天,又觉得学“理”太难懂,抑或是觉得理科最终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于是又想回来学“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往往弄得自己到底应学“理”还是学“文”也不知道了,整天在想着学“理”好还是学“文”好,学习也因此落了下来。学“理”的部分同学也是一样。

4、觉得文科今后就业面较窄而放弃学“文”。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往往受家长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文科今后较难找到工作,于是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学“理”,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志趣倾向。我要说强扭的瓜不甜。选择合适的才是最正确的。要说就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才,还愁找不到工作。当今社会不会辜负有才人。眼光放远一点,学好学精才是真。

二、文科学生学习的心理误区

1.放弃型。某些同学见自己某门或某几门学科落伍了,就感到大势已去,升学无望,于是心灰意冷,产生一种放弃的念头。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总结得失,得过且过。

2.得意型。有部分同学(学习较好的同学里面有这么几个,学习还未见好的同学里面也有这么几个),认为文科学习比较轻松,加上班主任比较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就错误地认为可以在班主任面前随随便便,自修课可以自由进出。这种坏习惯、自以为是的作风波及他人,带坏整个班级,这是我们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3.迷惘型。这类同学各科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许曾经努力过,但由于成绩得不到较大改善,因而早已失去了信心。虽未算得上完全放弃学习,但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管怎么样,失去奋斗目标,那将是遗恨终生的事,各位同学如有这种情况,该警醒了。天上会掉馅饼的事是没有的,浅尝辄止的努力是没用的,必须要有大努力,才有大作为,大成绩。

4.情困型。被感情所困,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精力大多被情所累,不能集中心思,专注学习,成绩退步明显,又无心思挽回。自己深知不处理和解决此事,学习无法正常进行。然而这个年龄的在校学生又很难独立地处理好此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情感和学业两手空空。

三、文科生学习的心理疏导

1.首先做到心静不浮躁。文科要掌握的概念很多,大多数同学掌握几个名词概念尚感轻松,但掌握了十几个,几十个后,前后概念之间开始互相干扰。这时,就记不清这个名词该怎样解释,那个关系该如何理解了。面对还未掌握和熟记的成百上千个概念,很容易心生浮躁的情绪。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文科比理科难学,或文科学着没劲的错误感觉。学理科能在解题中体会到快乐,学文科能在理解记诵中学到语言中包含的广博知识。学“理”深邃,学“文”善言。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必须做到心静如水。这样,才能使学“理”想得深,学“文”理解得透、掌握得牢。

2.其次,要理解、记诵相结合。文科重在理解和记诵。对概念,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记住,一定要理解每一个概念,不能没弄懂就让它含含糊糊过去。这个阶段,你的任务是理解,只要理解了就好,并不要求你熟记。接着,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这个时候的记诵,你会感到是一种愉悦的,全然没有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理科重在理解,理解之后,还要求你去做习题,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文科呢?也重在理解,所不同的是理解后要求熟记,把所学知识变成大脑的库存。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答卷中、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内容虽然理解了,但并未熟记,脑子中空空如也,拿到卷子,也只能是望题兴叹,所以,必须理解后熟记。

3.再是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理解了,就要熟记,熟记了还会忘记。这是一部分不愿从“文”学生的理由。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将理解的、曾熟记的内容间隔一定的时间温习。经过多轮后,便能在脑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保留的时间会很长,甚至是终生的。因此,文科知识的质和量全在于平时的不断理解、熟记、温习、巩固,那种想一劳永逸,记忆一次就永远享有,是绝对不现实的。学文科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要不断苦读,不断地积累,持之以恒。

上一篇:信心与兴趣是学习电子电器的关键 下一篇: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法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