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为何不种地

时间:2022-06-13 08:46:39

返乡农民工为何不种地

我家的阿姨去福建老家过年,今天回来了。刚才吃饭的时候聊天,我说,今天的头条新闻是全国有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了,挺可怕。我本来想接着问,你们村里怎么样,没想到,她脱口而出:他们为什么不回去种地?

这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以饶有兴致地打听起来。

她家在福建农村,自然条件非常一般,不然她也不会那么远跑到北京我们家来当“农民工”了。兄弟姐妹们早就出来打工了,土地就丢给了老人。老人的体力无法种地,就延请同村的乡亲代劳。过去,帮他们种地是不用给他们家交钱的,只要他们覆盖掉自己种地的成本就好了。那里的土地,传统上是种水稻的,而且是二季。过去种地的成本很高,需要缴纳农业税,还要按照面积交完全没有利润的统购粮(基本占了收成的一半)。可是,如果根本把土地荒废,还要交纳所谓的“开垦费”。我问了半天才理解,这费用的意思是,你的地变荒了,别人要“开荒”,所以你当然要出这笔费用。当然,对农民来说,土地荒废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所以即使在很长的时间里,种地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也还是要那么种着。

后来政策好了,农业税是没有了,统购也取消了,种水稻终于有钱赚了。被她们家雇来种水稻的人继续种水稻,增加出来的收入依旧归“雇工”自己,雇工们的生活也实在的有改善。家里的老人用外出打工的子女汇回来的钱也还过得不错。大家都很开心。

在金融危机席卷城市,我在饭桌上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是关于萧条、失业、紧缩之类的新闻的时候,她们家的事情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那儿的土地,在历史上是一直更适合种植烟叶的。后来不知是什么运动导致了大家都种稻子――据说过去农村有各种各样的运动。不久前,这个规定也取消了。他们就把二季稻子其中的一季换成了烟叶。虽然时光如电,这里的土地仍然像过去一样长出了优质烟叶。然后,烟草公司来了,他们有了更匪夷所思的激励政策:一棵烟草奖励稻谷一斤(500克)、人民币一元。此外,奉送烟苗,以及耕地和施肥服务,免费。唯一的条件是,不可以把烟叶卖给别人。当然,收购价是很公道的。甚至他们出钱为每一片烟叶田建筑了很现代化的烤烟房,培训农民们把烟初烤好。南方潮湿,整不好烟叶发霉就烦了,所以他们有这个服务。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甚至开着车,通过他们出钱修筑的田间公路,来把烟叶拉走,现金结算。几乎不用称的,因为他们的技术人员在你的烟叶种下去后就整天在这个土地上,他们知道每斤每两。相比之下,却时有稻谷实在卖不出去,除了自己吃,就酿成了酒。我永远不会拒绝的福建家酿红米酒。

他们的雇工,农民工的农民工,也很老实,觉得这些“增值服务”自己取之不仁,把那每棵烟叶奖励的一斤稻谷和一元钱,还有额外的一些收入交给了地主。而所有种植本身的收入,全部归自己。于是我可以想象,每一棵植物都被精心培育成了精品。

即便如此,却仍然有大片的土地荒芜。所以当我说起开头那故事的时候,她不假思索的说,他们为什么不回来种地,我们那里还有好多地是荒的。

我们可能太不了解农村了,所以这些故事听起来确实很新鲜。当然,2000万农民都回去种地,这听起来不是很靠谱,可是,农民对种地开始有了难得的热情,加上确实在增加的收入,三农的事情,现在真是很有意思。

上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 下一篇:叫停购房退税利于房市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