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标下的和谐有效课堂

时间:2022-06-13 07:00:28

构建新课标下的和谐有效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促使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和谐有效的课堂。它是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追求和谐,追求有效,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主体与文本的和谐统一

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复制过去、适应现在,更要面向未来。如果“一味强调教育赋予人以现实规定性的功能,则教育可能成为束缚人的发展和限制社会发展的一种消极因素”。教科书既是教育对话的文本,同时又是对话的参与者,唯有将知识的正当性建立在学生自由学习和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唤醒学习者心中的教育自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文本而不拘泥于文本,不能按部就班死守教材,也不能天马行空,离“本”万里。而应回归教材,钻研文本,不惜时间阅读教材,读深读透,才能驾驭起教材来轻车熟路,受益无穷;教师要把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都要求我们必须学好语文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的确离不开课外的方方面面的宝贵知识,但在当今教育模式下,学好语文的重要阵地仍是课堂,学好语文的首要材料仍是教材。

二、学习主体与学习方式的和谐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打破已有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多元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力求达到学生与学习方式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学生在独立感悟的基础上有效合作

在现阶段的一些课堂教学中,重点词语不引导学生咀嚼、赏析,精确的表达方法不引领学生揣摩、体悟……凡见文体、文字,都一律读、读、读,悟、悟、悟……其实,为什么读?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悟,悟什么,怎样悟?教师心中无数,学生更是茫然。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感悟,允许学生独立感悟,使其产生浓厚兴趣发展、个性发展。就阅读教学而言,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尽管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高于学生,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只能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教师教学的任务便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自己学会感悟,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

2.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开展有效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学习的展开,学生对学习中的部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教师便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展开探究。其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学生通过多种策略展开探究:如体验式、访谈式、网络式、表演式等。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只依靠教师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主有效的探究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保证,教师必须把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把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来培养。

3.合理有效地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有些教师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另一部分教师主观意识中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指导不到位,顾此失彼,造成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未能发挥作用。

教师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展开思考,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思想观点的交锋,有助于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到达更深处,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创设情境与提升思维品质的和谐统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人在工作时作出选择的主要条件,在于具有最适度的不确定性,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情况的一种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和积极的思维过程,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且只有问题情境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不断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和思维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思维活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思维批判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能发现问题,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最容易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大有裨益。

四、教学方式与体现教学智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应当是教师带领下的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时刻以学生的成长为前提,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使每一个生命得到呵护和培育,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亲切的、和谐的。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扮演的是一个引路人、设计师、总导演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智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都需要有教师的教育智慧。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每一堂课,都真正成为有效的和谐课堂。

总之,若教师始终以构建和谐有效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做到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澳 洲 第12期 下一篇:寓国学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