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6-13 06:17:14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如何改革生物教学,使之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我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理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特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看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和引导创新的手段。新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师是起一个向导和顾问的作用。要尽量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怕教不好学生,就怕没找到更好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在教学中要运用 “强调发展,突出能力”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突出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思考的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注重能力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的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

例如讲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同学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我及时地抓住这一个设想的合理成分,并鼓励这个同学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生长期延长了很多,且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总之,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营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以奇激趣,以趣激思,以思激创

传统的教学方法,生物学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的讲授。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出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精神,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在在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小故事和新奇的片段,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的事物,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中,我在试管中装入BTB溶液,再让学生向试管内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让学生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变黄后BTB溶液加热后会变什么颜色?为什么?变黄的BTB溶液加入水生植物,置光照下20分钟后,溶液呈什么颜色?变黄的BTB不加入水生植物,置光照20分钟后,溶液显什么颜色?同学们都被这魔术般的演示深深的吸引住了,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都深刻地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

又如在讲授细胞吸水原理时,我没有先讲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每个同学用两个相同的瓶子,一只装清水,另一只瓶子中装浓盐水,然后将两片相同的马铃薯薄片分别放入两个瓶子中,瓶子中水的高度相同,经过十分钟,发现清水瓶中马铃薯薄片变硬变大,浓盐水中马铃薯薄片变软变小,同学们被这奇异的现象吸引住了,引发了思考,最后经过查找资料和热烈的讨论,弄清了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的原理。接着我再提一个问题,细胞吸水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有的说,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腌制咸菜,有的说,可以应用这个原理用于保鲜,还有一个同学提出,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由于花枝细胞失水,使花枯萎,如果将花枝下部用火烫一下,将下端的细胞破坏,花枝就不容易失水,可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我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试验。有的同学腌制出了色泽好,味道鲜美可口的小圆茄子腌制品和糖醋萝卜等,还有一个同学突发奇想将月季花枝下端用火烫焦,插在花瓶中,结果十几天仍保持鲜艳状的奇迹。

总之,在当前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思维潜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上一篇:化学简答题的解决 下一篇:掌握方法,巧解电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