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3 02:06:41

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主要的司法机构,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调整国家间利益与冲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国际社会缺乏一个有效的执行机制,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国际法院的部分判决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法院;判决;执行

一、引言

与国际法院的管辖权问题相比,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问题备受冷落。事实上,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问题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国际法院权威性的维护、国际法律秩序的维护以及促进国际法的发展等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当前明确声明不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实践为数不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实践表明未明确声明不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当事国并未完全遵守国际法院判决。随着强制管辖案件数量增长,当事国不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并不足以保证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外交、政治、舆论等因素又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缺乏可靠的强制力保障,因此随着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断发展,国际法院判决执行问题亟待

解决。

二、国际法院

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前身是依照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和1920年国际常设法院规约》建立的国际常设法院,但国际法院不是国际常设法院的继承者,而是一个全新的司法机关。根据《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国际法院主要在三种情况下发挥作用:一是两国或者多国同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二是某一国家根据强制管辖,将他国置于国际法院管辖之下,以解决其争端;三是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三、国际法院判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根据规定,当事国承担遵守国际法院判决的国际义务,但是,国际法院的判决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案例也是逐日增加。其中包括既诸如“科孚海峡案”等的四个完全不遵守国际法院判决的案例以及“领土争端案”、“拉基玛洛大坝案”等不完全遵守国际法院判决的案例。针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情况,本文将主要从执行主体、监督措施以及执行措施三方面分析其判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主体

1.诉讼当事国

根据国际法规定,当事国有自觉遵守国际法院判决的义务,无论其判决对自身是否有利。然而,出于自身利益等的考虑,败诉国不遵守或没有完全遵守法院判决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如在“科孚海峡案”中,国际法院判决阿尔巴尼亚对英国付有赔偿义务,但在判决作出后,阿尔巴尼亚一直拒绝向英国支付赔款,直至阿尔巴尼亚政权变更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判决才得以执行。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国际法院规约》中并无如何执行法院判决的条款,但《联合国》第94.2条赋予了安理会作出建议和决定应采取办法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权限,联合国安理会是国际法院判决的唯一法定执行主体,并且安理会并不是非采取行动不可,只有在它认为必要时,才来作出建议或采取办法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

安理会执行国际法院判决最大的阻碍来自于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由于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那么它们完全有能力单方面阻止安全理事会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从而可能重大影响甚至主宰判决执行的进展。这就意味着在以常任理事国或其同盟国为当事国的案件中,尤其是以其为败诉方须承担国际义务时,判决往往难以得到执行。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尼加拉瓜诉美国的“在尼加拉瓜境内及针对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由于反对尼加拉瓜的奥尔特加政府,因此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不断干涉尼加拉瓜内政。1984年尼加拉瓜向国际法院对美国提讼。国际法院最最终判决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违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有义务就其对尼加拉瓜造成的损害做出赔偿。在判决作出后,美国拒绝遵守,尼加拉瓜于1986年请求安全理事会强制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但由于美国的反对票,尼加拉瓜向安全理事会提出的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3.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规约》第五十九条关于国际法院判决的规定中,仅仅明确了裁判对当事国具有拘束力,但并未就法院裁判的执行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也未规定当事国在不遵守判决时应当如何处理。就现有的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制度而言,安全理事会是唯一的法定执行主体,也是判决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它仅仅充当了审判的主体,不充当判决执行的主体。

4.国内法院

从国际实践看,通过国内法院来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案例是甚少的,但在国际法院极其前身常设国际法院80多年的历史中,也曾有过两起国内法人和自然人试图通过国内法院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案例。但实践中,个人(包括自然人和组织)试图通过国内法院来实现国际法院的判决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这首先是因为个人并非国际法院判决的当事国,根据《规约》第59条其不承担法院判决的义务,也不享有法院判决的权利;其次,它可能受到国内法规定的需事先取得许可证书的限制;最后,它还可能受到国家豁免的限制。

(二)监督措施

国际法院并未在监督判决的执行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仅规定了安理会在判决执行中的地位,勉强对判决执行进行了监督,但如上文所述,安理会并不能有效的保证判决的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还是主要依靠国际社会各国家,国际组织进行监督,依靠国际社会的舆论使国际法院的判决顺利施行。但在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中,这种监督方式是起不到实质性作用的。

(三)执行措施

《联合国》 并没有专门对安全理事会为执行国际法院判决而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规定。安全理事会可以自由决定作出何种建议或采取何种措施来执行法院的判决。当然,安全理事会的行动必须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目的,更应当限制在其权限范围内。但是,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措施是相对比较单一的,以经济制裁为例,虽然联合国体制内存在经济制裁,但由于安理会表决机制的限制,从未对不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成员国启用过,而且即便启用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四、完善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建议

(一)执行主体

1.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第九十四条第二款,国际法院判决的法定执行主体应当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而并未规定其他执行主体。实践中安全理事会也是唯一的负责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主体。但是根据上文分析不难看出,从国际实践来看,联合国安理会在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过程中存在不作为的情形,同时安理会自身的投票机制决定了五大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从程序上也给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如今,国际社会出现了废除五大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呼声。但是,鉴于国际社会的复杂性与否决权存在的合理性而言,废除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一方面,针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问题,为了防止常任理事国操纵判决执行的情况,应当在通过执行判决相关决议时,借鉴《联合国》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而采取回避制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在安全理事会不作为情形下,当事国缺乏合理救济,联合国大会可以对其进行适当补充调整。

2.联合国大会

从现行国际法律体系来看,在现行国际法律体系中,联合国大会可以作为安全理事会不作为情形下,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主体,为当事国提供补充救济途径。从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机制来看,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大会中不拥有否决权,更加能够保障国际法院的判决得到执行。

3.其他执行主体

首先,国际法院虽只承担判决义务,并不关注判决的执行。但是,随着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保障国际法院判决的顺利执行,就应该提高国际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参与度,对执行的保障制度进行丰富和完善。

其次,虽然通过国内法院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案例仅有两例且都以失败告终,但并不代表没有通过国内法院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可能性。如果是判决一方当事国通过本国法院、另一方国内法院或第三国国内法院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则在原则上仍是可能的,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考虑通过国内法院去执行判决。

最后,在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实践中,也需要某些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以及国家对国际法院的判决进行执行。

(二)监督措施

《联合国》以及《国际法院规约》并未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的监督作出明确的规定,国际社会对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监督显得苍白而无力。国际法院可以借鉴其他国际组织的执行制度从而形成合理的执行监督措施,一方面,国际法院可以形成报告制度。要求当事国定期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进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当事国是否愿意遵守国际法院判决以及已经采取的和即将采取的执行措施。另一方面,当当事国或者安全理事会就应当采取哪些合理措施执行判决具有争议或者疑问时,可以提交国际法院进行具体确定。通过此类监督措施,一是可以帮助执行机构很好的掌握判决的执行情况,二是可以对当事国形成压力,促使其自觉遵守法院判决,三是有利于执行机构确定具体合理的执行措施,减少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

(三)执行措施

合理有效的执行措施是判决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完善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制度,应对执行措施进行丰富和发展。执行措施可以大致的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两种。直接执行是指直接督促或者代为执行判决内容,通常用于支付赔偿款、违约金等金钱标的,对其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而间接执行是指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方进行处罚以促使其遵守判决,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制裁。

在直接执行中,实施执行措施的主体主要为直接控制被执行当事国财产的国家或者国际经济组织,通常也是缺乏执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权力的主体。因此,须由具有执行权力的国际组织,授权或要求该国家或组织代为行使其权力。在国际法院判决执行中,直接执行是其主要的方式。

间接执行具有较强的惩罚性和制裁性,但是根据以往的执行实践,安全理事会基本没有采取该执行方式执行判决,因此,完善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可以从合理使用间接执行措施方面入手。

经济制裁是指采用政治制裁之外的非武力强制性措施,包括财政、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制裁。经济制裁措施是对当事国不执行判决的处罚,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对于促进当事国依法履行判决义务具有较为直接的作用。但是经济制裁这一手段也可能导致被制裁国无辜人民的生活状况可能恶化,同时,制裁国自身经济也可能受损。美国是国际社会实施经济制裁较多的国家,美国频频的经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据美国一些学者统计,自1914年至1990年,全世界不同国家对别国家采取的经济制裁中,只有66%达到了目的,其余1/3最多是部分地达到目的。在采取经济制裁前,一定要考虑多方因素,对制裁的情况与影响进行预先评估,以期使各方利益损害降至最小。

政治制裁主要是指断绝外交关系,根据《联合国》第五条和第六条,大会经安全理事会建议还可以停止联合国会员权利甚至由联合国除名。但停止会员权利或除名是非常严厉的政治制裁方式,因此,该措施的采取必须经过严格程序,并由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有权主体依法决定。

使用武力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并不违反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但是武力的使用要尤其慎重且应具备严格条件:一是应当遵循“救济耗尽”原则;二是遵循均衡适当、相称性原则;三是符合战争法。同时,也要严格避免某些国家利用武力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情形的发生。

五、结语

尽管国际法院的判决在执行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国际法院判决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执行,但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的国际法院判决还是得到了执行的,其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调整国家间利益与冲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与促进国际法发展方面的作用确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再加上国际法学者对完善国际法院判决执行制度方面进行的研究以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法院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法院判决执行的完善,将更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的稳定发展,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陈世才:《国际法院的透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 于华:《国际法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 许楚旭:《国际法院诉讼案件判决的执行问题探究》,《北方法学》2009年第5期.

[4] 王献枢:《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5] 林健聪:《国际法院裁决的遵守和执行》,《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5期.

[6] 吴晓丹:《国际司法机构判决的执行监督机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

作者简介:张溢珏(1990.02-),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对高等院校商科学生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