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美学中的“异化”思想

时间:2022-06-13 01:35:29

阿多诺美学中的“异化”思想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异化思想;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辨证法;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异化思想是阿多诺继承前人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对现实异化生存状况体验、反思的结果,是贯穿其美学的一条红线。阿多诺通过对启蒙的反思,将人类异化的根源追溯到主客二分最初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将异化看成是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的永恒现象,相对于马克思私有制特定时期的异化理论,具有片面的深刻性。阿多诺以其激进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利器,通过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辩护,实现了他对异化现实的批判与乌托邦的救赎。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1)05-0118-06

“异化”思想是阿多诺继承前人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对现实异化生存状况体验、反思的结果,是贯穿其美学的一条红线。如果说阿多诺著作中的《社会批判论集》、《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主要批判了现存的社会,那么他与霍克海姆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则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人类文化史、文明史。阿多诺通过对“启蒙”的反思,揭示了“启蒙”怎样由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转向“自我毁灭”。阿多诺将激进的、否定的辩证法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与社会保持否定性距离的现代主义艺术的辩护,实现了他对异化现实的批判与乌托邦的救赎。

一、社会批判理论

阿多诺生活的时代,是经历了一百多年启蒙后的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换的时代,也是人类的“总体异化”期。对这个时期弗洛姆曾作了这样的描述:“是现代人异化于自己,异化于同类,异化于自然。人变成了商品,其生命变成了投资,以便获得在现存市场条件下的可能得到的最大利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不过是已经异化为自动机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人成为缺乏个性的机器,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成了欲望无止的消费者。难怪弗洛姆感叹道:“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总体异化”成为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的现实背景。

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对人的“机器化”的批判。在当代工业社会,社会矛盾的产生不是根源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不平衡,而是根源于“消灭个人的、无个性特征的机器”。在当今强大的技术威力下,“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了……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某物从属于科学”。随着资产阶级劳动分工的细化,“个人的肉体与灵魂都必须是以技术装备为模式的”。机器消灭了个性,人成为机器,机械化的生产不仅操纵着人的行为,还控制着人的大脑,“机器的进化已经转变为统治机器的进化”,主体被机械化了,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凭着自身的理性能力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技术文明,但这种文明反过来成为压迫人、毁灭人的强大异己力量,人的生命自由随着工具理性的发展却在倒退。这是因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工具理性越高,反过来工具理性对人的控制就越严。于是,人类从“第一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同时,又受制于人类人为设置的“第二自然。”

其次是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经济设备自动地使商品具有决定人的行为价值……商品已失去了全部经济特征,只具拜物教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拜物教的影响已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对商品的崇拜不仅激发人无尽的物欲,更重要的是使人不再具有独立人格,因为商品的交换不仅是人控制物的形式,也成为人控制人的一种形式,人和人的关系也像物的关系一样,商品的交换法则成为控制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潜在逻辑。“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最后是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是启蒙的理性文明在当代社会的恶性发展,它与法西斯主义对人及社会的统治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现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机、书报杂志等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领域是独立的,但所有领域又是相互有联系的。”“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所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说明了人所代表的文化新模式,即普遍的东西与特殊的东西之间的虚假一致性。在垄断下的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这一点已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用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生产方式抛弃了艺术作品的丰富性,消解了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然而,正是这种并非合理的东西,却在当代社会中占据合法的统治地位,操纵着社会的精神生活,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这正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泛化的精神生活的内容。“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起,在工作时、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产品。没有一个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能不收听无线电广播,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文化工业的产品随处可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得通过文化工业这个过滤器。文化工业通过认同现实社会意识形态来控制和操纵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这些文娱活动就像宗教界经常说教……以便能够更牢靠地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文化工业的欺骗性表现在它给人们提供纯粹的娱乐和消遣,而“娱乐消遣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劳动的延续”。文化工业表面上看是按照大众的意愿来量身定做的,实际上则是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是在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标准化了的形式与情感。它消除了思维的矛盾性和否定性,屈从于现实而为现实辩护。在富裕社会中,人们似乎享受了充分的自由与民主,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在富裕的伪装下统治的自由。人实际上是更加不自由了。“随着技术生活的安逸……灾难不仅表现为个人被置于社会或社会的物质生产之后,机器的进化已经转变为统治机器的进化”。人已全面公式化,成了非个体化的社会原子。异化既然已经如此普遍化、深刻化,那么其根源何在?阿多诺在批判现存异化社会的同时,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哲学思考。

二、对“启蒙”的反思――《启蒙辩证法》

如果说阿多诺的《社会批判论集》、《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主要批判了现存的社会,那么他与霍克海姆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则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人类文化,指向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阿多诺通过对人类的整个文明进行的反思,沿波讨源,将人类的异化现实归于文明的起点――“启蒙”。

阿多诺美学思想中的“启蒙”与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所采用的这一词语的涵义并不一样。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启蒙(illusation)是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去照亮宗教和封建专制的蒙昧主义,是人的思想的一次启迪与解放。而阿多诺美学思想中的“启蒙”概念要宽泛得多,它是指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类理性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

的文明活动,这是一个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概念。“启蒙运动的纲领就是要消除这个着魔的世界,取缔神话,用知识代替幻想。”那么“启蒙”怎样由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转向了它的反面,变成一种“自我毁灭的启蒙”的呢?

首先,“启蒙”旨在反对神话,破除迷信,可自己却走向了新的迷信,退化为神话。反对神话,“消除世界魔力”,实则就是要根除万物有灵论,让人从蒙昧的原始宗教崇拜、狂热迷信及其对大自然的忧患恐惧中解放出来,成为主人。“人们想从自然界学到的东西,都是为了运用自然界,完全掌握自然界和人的启蒙,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毋庸置疑,启蒙除了为了自己,还为它特有的自我意识的最后残余耗尽了力量。只有能给本身以力量的思想,才足以摧毁神话”。“启蒙”在摧毁人的盲目性的同时,也在滋生盲目性。在“启蒙”的作用下,事实取得了胜利,认识被局限于对事实的复制;思想成了同义反复,思维的机器越使生存服从于自己,那么,在重新创造生存的过程中,这种服从也就越盲目。因此,启蒙又重新变为神话,并且永远不能真正地认识到如何来避免这一点。启蒙用知识取代神话,使人的思维服从于理性的逻辑。当主体完全认同并盲从这种既定的理性公式时,人就会缺乏自己独立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最终表现出对新的神话――工具理性的虔诚与膜拜。

其次,在启蒙精神的工具理性统治世界中,理性和技术并没有像启蒙精神允诺的那样,通过知识与理性的启蒙,实现人的普遍自由。相反,在缺乏人的主体性的否定性思维的条件下,技术本身成为自律的统治力量,成为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启蒙运动”所追求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只不过是人类自作聪明、人为所设的“先验图式”罢了。人类自认为“事物的本质总是表现为相同的,这种同一性构成了自然界的统一”。“在精神以及与精神相关的事物的同一性和自然界的统一性面前,许多不同性质的事物成了牺牲品。所存在的事物之间活生生的联系被这种单一的关系――即给予意义的主体和无意义的客体之间的关系所压抑”。显然,启蒙运动的发展是以取消个性为代价的,取消个性,亦将导致思维的抽象化、程式化。启蒙的结果,“思维使自身对象化为一个机械的、自我运动的过程;思维自身产生出来的一架人格化旧机器代替了思维”。“可以说,数学的程序成了思维的仪式”,数学程序使“思维成为一样东西,即一门工具”。随着思想与反思的放弃,启蒙已取消了自身的实现。“从神话到逻辑符号的发展,思维已失去了自我反思的因素。今天,机器在供养人的同时,使人变得软弱无能”。

最后,启蒙旨在进步,却导致了倒退。启蒙理性旨在确立人对自然的统治,然而,人征服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也没有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相反,人对自然的统治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导致自然对人的报复。“每一种彻底粉碎自然奴役的尝试,都只会在打破自然的进程中,更深地陷入到自然的束缚之中。”对自然的统治是同对人的统治携手而行的,启蒙不仅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上从神话到科学、在实践上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而且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反向过程。正如阿多诺所言,人类历史不仅是一种日益进步,带来祥和和福祉的历史,同时也是一种有“百万吨炸弹的历史”。“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在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目击者,阿多诺深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文明与人类自身的无情践踏,正是积淀于人类“启蒙”成果中内在因子的裂变。他通过论证人类的启蒙怎样“由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转到它的反面”来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包含着不断衰败的成分。“任何一种文明的记载同时也是野蛮的记载”,“恐怖和文明分不开”。这样,“启蒙”就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从征服自然出发,走到了对社会与人的控制,“不可阻挡的进步的厄运就是不可阻挡的退步”。

在“启蒙”的辩证发展过程中,阿多诺通过启蒙与神话的关系分析,将人的异化根源追溯到主客二分最初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这是极为深刻的。“异化”并非仅仅指向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群体、一定社会思潮才具有的文化历史特征,而是指向了脱离蒙昧无知的原始时代之后,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始终。可见,阿多诺所讲的异化与马克思异化理论判然有别。马克思所讲的异化是与劳动分工、私有制相联系的特定历史现象,而阿多诺从时间上予以扩展,把异化看作是与人类历史随时相伴的永恒现象,“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异化的历史”,“劳动异化在全部历史中一直存在着”。马克思异化理论主要讲经济上受剥削的那种异化,阿多诺在空间上也将其予以扩展,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经济上、劳动上,还表现在文化中、日常生活中,不劳动时也异化了,异化带有全面性,所以叫“总体异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多诺对人类的异化的揭露相较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片面的深刻性。

阿多诺通过对启蒙精神的历史批判,同时否定了以理性和观念思维来达到真理的路径。在这一点上,他与黑格尔不同。后者认为理性的认识最终会取代感性认识,阿多诺通过对启蒙的反思,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观念难以接近真理,理性转变为工具性的手段,反过来控制着人的意识形态。真理并非传统所理解的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而是指人本真的自然显现。这种真理观与狄尔泰、齐美尔的生命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相一致,显示了阿多诺美学思想的时代性。阿多诺旨在对启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辩证的反思,但客观上,他关注的更多的是启蒙的反面,特别是技术理性对人类创造活力、个性追求、生存状态的压制和扼杀,把人类文明的历史说成是一部不断“启蒙”的历史,而把不断“启蒙”的历史又说成日益倒退、没落的历史,并以恐惧和绝望的心情看待人类的“启蒙”和文明。用这种否定的、崩溃的逻辑来审视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导致阿多诺对历史的怀疑与否定,从而使其陷入的困境中。

三、批判“异化”的利器――“否定的辩证法”

阿多诺从时代的现实性出发,将拯救人类的唯一希望寄托于“否定的辩证法”以及与异化现实相对抗的现代艺术。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对《启蒙辩证法》的发展和深化。如果说《启蒙辩证法》是寻找和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引起人们对理性文化的怀疑和追究的话,那么《美学理论》、《新音乐哲学》等美学著作即运用《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非同一性和否定意识来批判现代社会,拯救人类的精神危机。

阿多诺在他的辩证法前冠以“否定的”三个字,一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辩证法,二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彻底性。在他看来,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调和的、不彻底的。黑格尔虽然认识到同一性中的非同一性,但他最终还是在意识中把矛盾变成了“全盘同一化的一个运载工具”,用同一性吞噬掉

了非同一性,是“徒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真正的辩证法应该是非同一性的“否定的辩证法”。在阿多诺看来,事物都是矛盾体,论证了事物的非同一性,也就是论证了矛盾的非同一性。他提出了“矛盾即非同一性的”著名命题,强调矛盾在辩证法中的突出地位并赋予矛盾以特殊的含义。“矛盾不是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必然加以理论化那种东西:从赫拉克利特的角度看,它不是本质的东西。它表明同一性是虚假的。……矛盾是同一性掩盖下的非同一性。”阿多诺认为,同一与非同一是绝对地对立的,同一性就是绝对否定非同一性,非同一性也就是绝对否定同一性,而所谓矛盾正提示了双方的绝对对立,“矛盾只是证明同一性之不可能的工具”。承认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是一种违背常理的辩证法,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经验屈从于抽象的同一性。在黑格尔看来,否定是扬弃,即带有肯定性的否定。阿多诺却认为既然带有肯定性,那么这种否定就是不彻底的。“否定一个否定,并不导致肯定,这只能证明否定得不够彻底。”阿多诺认为事物的发展并不像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否定的辩证法”的宗旨就是使辩证法摆脱肯定的特征。

其实,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绝不同于黑格尔纯粹的哲学思辨,而是根源于他的异化思想。阿多诺认为,在一个完全受到启蒙的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人已失去人性而变成自动机器,人缺乏反思生存的能力,科技理性与意识形态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控制着人,资本主义体制的整一性得到加强。面对人的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如果沿用传统的肯定性的辩证思维模式,就是对现实的肯定与接受,就是对铁板一块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维护。这种对现实的妥协,就像现实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妥协一样。人类要走出异化的困境,就应该反思现实、否定现实,与现实作坚决的诀别。否定是矛盾的双方在否定、斗争的过程中相互吞噬、相互消灭,最后归于死亡、崩溃,期间并没有什么新陈代谢,也没有什么承前启后的前进运动,只是通过否定“走向自我毁灭”。由此可见,黑格尔“肯定的辩证法”与其思辨的哲学体系相联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与其社会批判理论相联系,二者的目的判然有别。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已由传统的哲学转向了社会批判理论,体现了阿多诺美学思想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在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得到了应用,或者说“否定的辩证法”已成为他以“批判的社会理论”分析当代社会的思考模式和方法。它摆脱了传统辩证法的纯思辨性,而使哲学从天上回到地下,赋予了哲学以直接的现实性。

据此,阿多诺将反叛现实、否定现实、摆脱异化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具有否定性的现代主义艺术。这是因为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在理性文明的恶性发展中,把模仿绝对化,使之成为对现实的刻板的认同(阿多诺对卢卡奇固守传统现实主义的批判正源于此),而现代主义艺术放弃了对现实的模仿,这是社会现实迫使艺术达到了这一步。“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的认识”,艺术在与社会抗衡之时,它就不能获得一个彼岸性的立场。勋伯格紊乱的、碎片化的无调性音乐以及波德莱尔与贝克特的“艺术作品正是通过内在的张力,将其界定为一种力场”,来表现人与世界分裂、对立的现实状况。艺术是一种批判,艺术只有与社会保持了否定性的距离,才能真正地认识社会,从而实现对异化现实的对抗与否定。

阿多诺根据大众艺术受商业化操纵的事实,从反面领悟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价值。阿多诺敏锐地意识到,大众文化也是种隐性的极权主义文化,因为文化工业生产的所有产品表现为均一化、模式化,艺术欣赏者一旦沉浸于大众文化之中,就会完全丧失个性,陷入标准化的境地。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导致人的异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人也变成同一模式的人,单一乏味的文化使人也变得单调乏味。而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又容易使人滋生一种“虚假的个体主义”,正是通过这种“虚假的个体主义”,标准化的文化产品顺利地、毫不受抵抗地为大众所接受,从而使这些接受者不知不觉地纵在预定的、有利于垄断资本统治的“标准”序列中。相反,现代主义艺术以混乱、荒诞的形式闯入艺术领域,它们通过与现实的对立与否定把人们从昏睡中震醒。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艺术就是清醒剂,让人时时意识到异化现实的存在而不被其所同化。现代主义艺术不仅具有否定、批判异化现实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救赎的功能,这是艺术同一本质的两个方面。艺术在异化现实面前,使自己得以拯救。艺术能把人们在现实中所丧失的希望、所异化的人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批判现存社会的同时给人以希望。为此,阿多诺又提出了“艺术是幸福的允诺,一种常常被打破而不能实现的允诺”,把艺术的审美作为拯救人类的现实的唯一途径。阿多诺将艺术定义为否定性和救赎性,如果说艺术的否定性与其哲学立场相关,那么艺术的救赎性便与他的苦难记忆的犹太情感有关。尽管阿多诺也曾暗示,在否定性背后隐藏着乌托邦思想,但他同时又认为,这个乌托邦并不能被现实化,因而对它只能从否定的意义上去理解。

可见,阿多诺思想中乌托邦的救赎是与否定同步实现的。阿多诺把希望寄托于现代主义艺术,并非因为现代主义艺术描写的是田园牧歌式的审美生活,“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如果诗人以旁观者的姿态超然物外,实在是虚伪的,也是野蛮的。现代主义艺术正是通过撕毁虚伪的面纱,否定异化现实过渡为“反艺术”的,并且以此拒绝顺应观众趋同的接受心理。“反艺术”并非真正消灭艺术,而是在放弃外观美的同时抗议了滋生伪艺术的异化现实,这是一种否定的艺术。“艺术作品只有通过确定的否定性的中介才是正确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就在灭亡”,通过否定自身的外观形式而赋予艺术以新的生命。阿多诺是在批判、否定异化现实的过程中实现他的乌托邦救赎的,这种乌托邦不是展望未来的乌托邦,而是“否定中的乌托邦”,是在否定中“走向自我毁灭”。“批判的社会理论并不拥有能在现在同其未来之间的鸿沟上架设桥梁的概念,它不抱希望,也不表明会取得任何成功,它一直是否定的。”“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崩溃的逻辑”,就这样使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从一种激进主义的批判一下子坠入悲观主义的深渊。阿多诺通过对异化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希望让社会在否定、批判中得以发展,主观愿望是积极的,也有利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但由于“否定辩证法”自身的逻辑,又让阿多诺陷入了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的悲观中,“绝望是历史和社会所造成的最后的意识形态”。

四、结语

阿多诺美学思想是他对人的异化生存状况体验、反思、批判的结果。阿多诺以非同一性原则作为理论基础,以绝对的否定为核心,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对意识形态、工具理性、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显示了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无穷的爆发力。但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在追溯异化根源时片面关注人类文明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将之绝对化、夸大化,对人类的文明怀着深深的敌视,最终走向了。阿多诺的异化理论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仍然是在意识、精神层面展开的,缺乏实践性。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也并非辩证,从本质上讲,它只是其批判异化现实的一个工具。“阿多诺的困扰在于同一性压迫的超越。这一困扰既使他的目光敏锐,但也使他变得盲目”。阿多诺在其“否定的辩证法”的指引下,否定了“启蒙”,否定了文明,也否定了一切,最终走向了绝望之路。事实上,把人推向没有希望的深渊同样是一种异化,是将活泼的灵魂归于寂灭的异化。

上一篇: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下一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