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13 12:46:59

【摘要】1.1 临床资料 116例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患者,男55例,女61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56.8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组,43例为体检组,35例为腹痛原因待查组,31例为消化道...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临床检查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总结并发症预防及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16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中82例内镜检出阴性,21例小肠血管畸形,8例小肠间质瘤,2例克罗恩病,2例小肠钩虫病,1例放射性肠炎,阳性检出率为37.9%,检查过程中98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2例存在幽门通过障碍,3例出现胶囊内镜设备电力不足,2例收集图像部分丢失,1例并发胶囊内镜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5.5%。结论 CE在消化道疾病筛查、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临床沟通、对患者病情的预判、及早干预性治疗是顺利完成内镜检查,避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胶囊内镜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处理

小肠疾病诊治在消化专业医师临床诊疗中较为困难。肠约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5%[1],因其解剖结构特殊,纤维内镜检查存在一些困难,小肠镜检查对患者基础情况、耐受力以及医务人员临床操作技术有一些客观要求。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出现,实现了全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也使得小肠系统疾病的诊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

我科自2008年引进国产的OMOM胶囊内镜(全称为“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迄今使用5年以上,积累一定操作经验。本文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在2008年-2012年开展的116例胶囊内镜检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E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检查完成因素、并发症等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患者,男55例,女61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56.8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组,43例为体检组,35例为腹痛原因待查组,31例为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为阴性),7例为不全性肠梗阻组(检查前梗阻已解除)。受检者中无吞咽障碍、肠道瘘管者,无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并均签署CE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告知所有患者检查前48h进食无渣软食,检查前12h禁食,检查当天清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000mL,2h内服用完毕,待大便成水样,不带粪渣为宜。检查前1h可服用二甲基硅油祛除胃肠道气泡。检查流程按照OMOM胶囊内镜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3]。检查完毕后,将数据记录仪中的图像资料下载至工作站中,由消化内镜专业操作医师对CE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出具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结合受检者临床表现及手术、小肠镜、病理学、血管造影、全消化道造影、血液检查等其他辅助方法确诊,最终诊断结果与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记录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及其并发症。总结检查受阻患者并发症的处理方式。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16例患者中3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为阳性,82例患者内镜检查阴性。阳性患者中21例小肠血管畸形(18.1%),8例小肠间质瘤(6.9%),2例克罗恩病(1.7%),2例小肠钩虫病(1.7%),1例放射性肠炎(0.86%),除1例发生胶囊内镜嵌顿无法判断外,其余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不同临床症状组中内镜检出阳性率对比分析,见表1。

2.2 影响检查完成因素

全部116例观察病例中,98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84.5%)。影响检查完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幽门通过障碍、内镜电力不足、图像部分丢失、内镜梗阻。其中12例存在幽门通过障碍(10.3%),3例出现胶囊内镜设备电力不足(2.6%),2例收集图像部分丢失(1.7%),1例出现胶囊内镜梗阻(0.86%)。不同临床症状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见表2。不完全性肠梗阻组检查障碍的发生率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影响检查完成因素及处理

12例幽门通过障碍,均为实时动态影像监测发现,发现时间距检查开始时间2h±16min,其中7例通过口服多潘立酮片或肌注甲氧氯普安辅助,5例运用十二指肠镜辅助,辅助通过幽门完成检查。3例因在小肠段停留时间过长,而致电量不足,其中2例到达回肠末端,1例重新检查。2例图像部分丢失,但发现小肠血管畸形。1例发生空肠距十二指肠降部60cm处嵌顿,手术解除梗阻,病检提示为小肠间质瘤。

3 讨论

胶囊内镜的出现给消化临床医师在小肠系统疾病诊断上带来突破,对于棘手的腹痛原因待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疑难消化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4,5]。进一步提高胶囊内镜的阳性诊断率,排除影响因素,提高检查完成率,可推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更好地应用。

本研究发现,一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因惧怕内镜检查的痛苦,不能耐受纤维镜检查,而选择胶囊内镜检查,这组患者使用胶囊内镜检查结果阳性率不高。对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应鼓励其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因胶囊内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小肠疾病的发现[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小肠疾病发生率仅占消化系统疾病的7%[7],不做为常规检查,适度使用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本观察发现,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的阳性诊断率为58.1%,与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相符[3~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可选择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顺利完成操作的定义是指工作时间内顺利到达结肠部分,并收集对诊断有价值的全小肠图像采集[8]。本临床观察发现116例患者中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操作有98例,占84.5%。不全性肠梗阻组中不能顺利完成检查发生率较其他临床分组高,可能与肠道动力不足,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相关。影响检查完成因素中以幽门通过障碍最为常见,并且在各临床分组中均有发生。相关研究表明,幽门通过障碍的发生率为4.1%[9],检查前使用多潘立酮等胃肠动力药物,患者适量运动及改变均有利于胶囊内镜迅速通过十二指肠[10]。消化道蠕动功能较差导致胶囊内镜排空时间延长,会引起内镜电力的消耗,甚至部分图像的丢失。2005 年国际胶囊内镜会议对胶囊内镜滞留定义为吞服胶囊后胶囊停留在胃肠道2周以上[11] ,胶囊内镜的续航能力通常为8-10h,并且仅有被动的摄取图片,长时间的停滞会导致电力不足及部分图像丢失。可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行小肠造影检查,可以通过观察钡剂的排空速度,评估检查安全性。胶囊内镜的嵌顿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发生空肠距十二指肠降部60cm处嵌顿,术后提示为间质瘤。当胶囊内镜并发嵌顿时可采用手术方式解除,也有报道可选用小肠镜取出胶囊内镜[12]。预防嵌顿的有效方法是在胶囊内镜检查前以其他方式检查预判,有条件可进行64排CT小肠仿真造影检查。对于考虑有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更应慎重使用胶囊内镜。肠道清洁度对胶囊内镜的诊断也有一定影响,清洁度与肠道准备方式有关联性[13]。

综上所述,胶囊内镜是消化道无痛无创的可视性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在充分认识胶囊内镜优势的同时,也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患者对胶囊内镜常常存在过高期望,临床医师应在检查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告知此项检查目的及必要性,告知可能发生滞留风险等,避免检查过程无法顺利完成所致的医患纠纷。随着胶囊内镜技术发展,在图像清晰度、电池续航能力及体积大小等方面均在不断进步,其临床应用前景会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 钱家鸣,王莉瑛.消化疾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Cave D R.Reading wireless video capsule endoscopy[J].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2004,14(1):17-24.

[3] 王雷,李宜辉,达四平,等. 国产胶囊内镜OMOM 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 6) : 421- 423.

[4] Zhang B L,Fang Y H,Chen C X,et al.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30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 45) : 5740- 5745.

[5] 卫炜,戈之铮,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2007,1(5):12-16.

[6] 阮红军,郑卫华,张骏,等.国产OMOM胶囊多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5):105-107.

[7] 八尾恒良,饭田三雄.小肠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8] 刘变英,王 颖.胶囊内镜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9(13):9-10.

[9] Rondonotti E,Herrerias JM,Pennazio M,et al,Complications,limitations,and failures of capsule endoscopy;a review of 733 cases[J].Gastrointest Endosc,2005,62(5):712-716.

[10] 王玫,赵建妹,陈建平,等.胶囊内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J].临床荟萃,2012,27(14):1258-1259.

[11] Sidhu R,Sanders DS,Morris AJ,et al.Guidelines on small bowel enteroscopy and capsule endoscopy in adults[J].GUT,2008,57:125-136.

[12] 崔忠敏,郭晓钟,邵晓冬,等.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取出嵌顿于小肠的胶囊内镜2例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5):339-340.

[13] 谢惠,余东亮,杨欣艳等,提高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补救方法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9):805-806.

上一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丁香酸与鱼精DNA相互作用 下一篇:氯苄基砜衍生物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