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破产清算的遗漏债权研究

时间:2022-06-12 11:55:01

公司非破产清算的遗漏债权研究

摘 要:在公司清算过程中,有的债务人不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使得债务人无法申报债权,导致债务的遗漏;也存在有债权人明知应当申报债权却未申报债权的情形。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非破产清算遗漏债权,侵害债权人利益。但是我国法律却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这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法律也不可能无限地拖延清算的过程,因为经济法不仅仅强调公平,也注重效率。因此在解决公司非破产清算后的遗漏债务时,必须平衡上述利益。

关键词:公司清算;非破产清算;公告;申报债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97-02

一、公司非破产清算遗漏债权概述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除了因合并与分立而导致的公司终止外,清算是公司终止的必经程序。在“先散后算”的公司制度中,公司清算是指终结解散公司的法律关系,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程序;在“先算后散”的公司制度中,公司清算是指解散公司的先决程序[1]。我国采取的是“先算后散”的制度,公司清算指的是公司解散过程中,为了终结公司现存的各种法律关系和了解公司的债务,清理公司债权,分配剩余财产,了结公司法律关系的行为[2]。公司的非破产清算,顾名思义就是指非因破产原因而进行的公司清算。

公司终止后的遗漏债务,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债权人由于自身的原因未申报债权;二是由于清算公司的故意或者过失,使得债权人缺乏申报债权的信息来源,从而造成债务遗漏;三是非破产清算的公告制度缺陷。虽然公司在清算过程中一切均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可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即使所有的程序全部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遗漏债务在所难免。下文将对这三种情形下产生的遗漏债权逐一进行分析。

二、债权人明知应当申报债权而未申报的遗漏债权

我国公司法第178条规定,“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在债权人明知应当申报债权的情况下,却未向清算公司申报债权,这种行为的性质如何界定呢?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这其中两个期间的性质,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的紊乱。笔者认为,公司法规定的这两个期间均为除斥期间。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其合理性。

在余姚市佳威无纺制品有限公司诉潘鑫钟、冯夏员债权人代位权纠纷案一案中,昌鑫公司为佳威公司的债务人。鲁春阳同时为佳威公司与昌鑫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表明在昌鑫公司清算时,鲁春阳作为佳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明显知道其清算的事实。在佳威公司明确知道昌鑫公司要进行清算的情况下,却没有申报债权。法院最终判决,随着昌鑫公司的注销登记,其法人资格消灭,其不能清偿的债务依法免除。此判决说明,债权人在清算过程中应当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倘若在申报期限内,明知应当申报债权而没有申报,且无正当理由的,视为其自动放弃其债权,公司终止后,也就没有权利要求原公司股东来承担此债务。

时间性是权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性,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是由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所决定的。任何权利的行使也都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权利与义务在数量上是等值的。法律要求债权人及时申报债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在债权人不及时履行义务的同时,其相应的权利也会受到限制,直至最终权利义务一起归于消灭。我国公司法中所规定的申报期间是时效制度的一种,其目的就在于督促债权人尽早申报债权,加快清算的速度,缩短资金滞留的时间,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效用。此外,经济法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某一个局部利益,也要强调整个社会的效益;不仅仅要考虑到公平,也要注重效率。在公司的清算制度中,我们不仅仅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要考虑清算本身的机会成本。在公司清算的过程中,公司的权利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进行除清算以外的其他活动,此时公司的所有资产都处于凝固状态,没有资金的流动,就不会产生效益。清算的时间越长,资本停滞运行的时间就越长,这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公司法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不可能无限制地等债权人来申报权利,而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清算时间。

三、清算公司故意或过失产生的遗漏债权

在现实生活中,明知应当申报债权却不行使权利的债权人尚属少数,但是不履行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义务的清算中的公司却大量存在。有些公司故意将可直接通知的债权人作为无法通知的债权人来对待,直接以公告的方式草草了事;或者由于清算公司本身账目混乱,无法判定是否对外负债;也有些公司由于业务广、范围大,导致清算公司可能忽略部分债权人……对于清算公司这种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使得债权人无法获得申报债权的信息,最终使得剩余财产被公司股东瓜分,这种债务纠纷的性质应当如何定位呢?从清算的过程及最后的结果来看,负有告知义务的是清算组,而最终获得利益的是公司股东,当然,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重合。清算组所负担的责任是侵权之债,而公司股东所要承担的是不当得利之债。

第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清算人有义务通知债权人其享有申报债权的权利。清算人不履行告知义务,实质上侵犯了债权人申报债权的知情权,是一种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不问过错,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及其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3]。因清算公司故意或者过失而造成的遗漏债务性质为侵权行为之债。但要实现债权,就必须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在此过程中,若债权人提起侵权之诉,那么承担责任的主体现实应当是侵权者——负责通知债权人的义务人,即清算组。我国公司法第18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笔者认为,债权人可以对原公司的清算组提起侵权之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益,致他人损害的事实[4]。具体到本文中,就是指公司清算结束后获得剩余财产分配的股东,所获得的本应属于债权人,但由于清算公司的过错致使债权人未获清偿的那部分债权。因此,未获清偿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原公司股东返还其所得的不当之利。债权人也可以以不当得利对原公司股东提讼,要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弥补自己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不当得利的责任承担人与前述侵权责任的承担者不同,两者的性质也有差别:前者由原公司股东返还不当利益,而后者是由清算组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幸福的本质在于创造 下一篇:“重刑轻民”古代法律传统对现代法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