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德育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时间:2022-06-12 10:06:22

浅谈生活德育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摘要:校园文化是生活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生活德育的现实途径。高校的受教育者都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德肓工作更具有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活德育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以生活为指向,关注生活;必须依靠全体师生的参与和支持。

关键词:生活德育;校园文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01—02

在推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重申和强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既包括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水平的特殊要求。德育是做人的灵魂,行为的准则。当前,对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让德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高校的受教育者都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德育工作更具有复杂性。实现高校生活德育的途径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说教,而应依托良好的校园文化,依靠文化的渲染和熏陶达到育人目标。

一、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德育思想,是在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和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和学习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同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并在理论上做了系统的论述,生活德育的思想也由此确立。陶行知曾写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受健康的教育……我们可以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

所谓生活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结合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可以将生活德育理解为:(1)生活德育是以生活为源头和导向的德育,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德育解释生活而且引导生活;(2)生活德育是课堂以外的教育,脱离了课题束缚的教育是全面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校园生活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资源;(3)生活德育是注重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的教育,更能让受教育者感受德育的价值和美,更能让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践履美德。

二、生活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生活德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

教育的首要和关键就是“育德”,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必须在育人过程中坚持德育的思想。比较完整的德育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认知、意志、情操、信念、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给予学生以德的正能量。以生活德育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的育德实效,是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2.校园文化是生活德育的载体,是实现生活德育的现实途径

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德育的载体往往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这种德育方式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说教,没有将德育完全融入生活,回归生活,生活德育的载体在高校的主要渠道应该是校园文化。高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学校的精神,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展现着学校的形象,它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的传道,还包括了形式多样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文化生活几乎涉及学生大学生活的每时每刻,学生通过校园活动,主动地体现生活、感受生活,主动去探索实践,潜在性地、渗透性地感受到德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生活德育的重要载体,它让学生在生活中无时不“习”,而终至“德成”[3]。

3.生活德育和校园文化是高度契合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道德建设。因此,校园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道德的。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生而言,最基础的生活恰恰是校园文化所反映的生活,这恰恰也是指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科学育人的思想。校园文化与生活德育是高度契合的,以生活德育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育德作用,起到润物无声的育德效果。

三、生活德育视野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德为先、以人为本是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重点贯穿始终,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此同时,德育也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反对把德育变成填鸭式、机械化的灌输德育。校园文化是培育师生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土壤,是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塑,营造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能够培养师生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生活为指向,关注生活

生活德育是以生活为指向的德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以生活为指向,关注生活,解释生活,引导生活。物质决定意识,认识改造世界,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社会生活。通过对生活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将生活中的、社会上的思考折射到学生的校园活动中,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辩证学习生活哲理,增长社会阅历,重塑自身人生价值观。

3.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师生的参与和支持

广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和受益者。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他们认为,校园文化即校园活动,校园活动的目的就是单纯的丰富课余生活,仅仅是课堂之外的娱乐活动而已,参不参加都没有关系,去不去那要看自己的兴致。同样,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也不足,不仅同样将校园文化归为学生的娱乐活动,更没有意识到校园的全员性,没有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以生活德育观为导向,必须依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感受校园活动的魅力,做到师生互动;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中,要意识到任何活动对自己都是一种实践,一种历练。实践出真知,历练塑人格,在每一次活动中,尽情体会,无私奉献,满载而归。

生活德育观是渗透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用生活的德育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更能够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润物无声的德育途径,真正做到文化育人,让德育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刘大卫,黎能进.校园文化:生活德育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

[4]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5]吕秋芳.一种新的高校德育观——“生活世界”视角下的高校德育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3(02).

[6]谭德礼.论道德教育的模式——从杜威“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上一篇:关于大学英语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实践的几点思... 下一篇:论学校德育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