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表情之周其凤:假如我不是北大校长

时间:2022-06-12 09:15:48

“雷人化学歌”、“抨击美国教育”、“跪母痛哭”、“亿万富豪论”……自2008年11月出任北大校长以来,因为个性十足,周其凤多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他的一言一行注定要与北大这所百年学府,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紧紧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并不希望“北大校长”的头衔剥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表达权利:“我有我的性格,不想改……你可以不喜欢我,我也不需要你喜欢!”

在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毕业典礼上,致辞临近尾声,校长周其凤引用了曹文轩写于北大百年校庆前夕的《背景》一文:“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走向了我们,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见有山有水。但有人对这个人的底细却有所了解,说道:‘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们再去看这个人时,就用了另样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却要远远地大于他。”

更早的时候,2011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校报》第1234期第3版更是刊载了《背景》全文,“编者按”中,“周其凤校长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希望将此文通过校报推荐给北大师生”一句赫然在目。

这两个时间节点,尚且离“作词门”、“演讲门”、“跪母门”等争议事件的发生还很远,可回首思忖,该段引文确实为周其凤上任北大校长三年多以来所经历的种种风波,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注脚。如果没有北大这个“背景”,没有“北大校长”这个身份,周其凤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而他那看似“出格”的言行,又是否会被投以全国的关注和深刻的拷问?

北大赐予的光环

几乎是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场合,我都能感受到这个背景。它给了我自信与勇气。它默默地为我增加着言语的重量,并且神奇般地使我容光焕发。

——《背景》

2012年1月17日,周其凤受邀前往福建漳州正兴学校作报告演讲,短短30分钟,却博得近30次雷鸣般的掌声,每次长达近10秒。

除开客套的恭维之词和鼓励之语,周其凤演讲的重点还是落在了北大情况的介绍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的全球大学排名,人文科学领域北大排名18,社会科学排名24,自然科学排名17,信息与工程排名37,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排名21,”他说,语气自信而坚定,“整体来看,北大的排名都在前40位以内,我期望的目标是,让北大的五大领域都能跻身前20位。”

而在3月9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被问及“北京大学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有多远”时,周其凤又从北大目前的学科世界排名和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论证北大的实力:“国际一流大学把我们看作伙伴,把我们纳入他们的俱乐部,我们觉得我们得到了国际认可。”

这样的文化自信和底气十足,散见于周其凤在各地学校的演讲和媒体采访中。自成为北大校长后,他就频繁受到外界的邀请,“有时候是怀抱感恩的心态,对曾经帮助过北大的人表示感谢,有时则是因为碍于面子,这些活动并不是自己主动进行的。”

尽管身不由己,但周其凤仍积极奔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在宣扬北大辉煌成绩的同时,他自身也收获着各地师生、企业家和媒体的尊敬与认可。到学校演讲,学生手捧鲜花列道欢迎;在企业俱乐部致辞,一句“最近11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79位亿万富豪”赢得满堂喝彩;2010年,他还获得新浪网颁发的“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向来自嘲个子不高的周其凤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也会更与有荣焉。

甚至乎,关于周其凤勤奋好学、心怀家乡以及在吉林大学四年锐意改革的故事,也是在他要担任北大校长的消息传出后,才被媒体逐渐曝光、回顾:幼年求学心切而虚报年龄,光着脚丫上北大,麻省理工大学唯一一个最快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堵枪眼”的吉林大学掌门人,像个孩子的亲切校长……“新任北大校长”是何许人也,民众是有期待的,借着媒体的宣传,周其凤巧妙完成了自己的形象塑造。

在上任后致全校师生及校友的一封信中,周其凤讲述了自己与北大30多年的渊源,并强调“其实,我一直是个北大人”。从学生到校长,他总活在北大的荫蔽下。

如果他不是北大校长

“北大”这个字眼并不是我们任何时候都愿意提及的。背景既给予了我们,又在要求着我们。背景给了我们方便,给了我们荣誉,但又被别人拿了去,成了衡量我们的未免有点苛刻的尺度。

——《背景》

在大众的心目中,北大应该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的校长也应该是温文儒雅而又能开风气之先河的。这些由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印象根深蒂固,成为了社会评判北大一人一事的标准尺度。

在周其凤之前,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确实成功扮演了社会所期望的角色:举止谈吐彬彬有礼,与学生齐唱《隐形的翅膀》尽展亲切魅力,在其任内积极推进校内基建工程、人事制度改革和元培计划的开展,让北大朝着“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在周其凤走马上任后,这个“北大校长”却显得不够学者派头,也没有给北大带来太大的改变,反而是以让人侧目的举动博得媒体的关注。在蜂拥而至的舆论中,大众对周其凤的定义已然愈发偏激:他,首先必须是“北大校长”,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的鲜明旗帜;其次,他才可以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有个人爱好的普通人。

假如不是北大校长,那么周其凤或许仍是那个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吉大校长,他也可以继续在吉大的教改上继续发力,而不至于得到“中央来的钦差大臣没能堵住枪眼”的悲壮定论;又或者,他有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化学专业上,争取新的研究和突破,他为“国际化学年”所作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也就只是年会现场的一个点缀,而不至于成为悠悠之口中“天雷滚滚”的神曲——毕竟,没人会过分苛责一个化学家的文学素养;又或者,他就不必与那11个校长助理扯上关系,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乡探望年迈的母亲,尽尽孝道,而不至于在母亲90高寿之日长跪嚎哭,并被怀疑为一番作秀;甚至于,他也不必因为外出演讲而被指责“为北大游说招生”,因为表达个人对孔庆东及其作品的尊敬和喜欢而遭受谩骂,因为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而被质疑“与清华争生源并有损教育公平”……

不怕挨骂,似乎成为了周其凤唯一的应对方式。在7月30日的演讲上,他逐一回应了针对自己的各种质疑。“我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哭和笑不伤害大家,更不会伤害全国人民,你们放心好了。这是我的情感表达,你不喜欢,没办法,我不是演员,你可以不喜欢我,也不需要你喜欢!”他说,“这些事从不影响我的睡觉吃饭,如果说我这个校长有哪一点值得你们学习,就是这个,人家表扬你,你要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么好,骂你,你也未必像人家说的那么坏。没关系,你就是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认为,当事者如果不是高等学校的校长、不是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官员,或许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北大校长动辄得咎,其实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和高校行政化的不满情绪。北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无形中已转嫁到周其凤个人身上。

对于周其凤来说,尽管因为“北大校长”的身份而让他饱受争议,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当好这个角色。在被问及“退休之后愿意别人怎么评价您”时,周其凤如是回答:这很难,人总是愿意听好话,当然我希望听到的是:这是个好人。但这还不够。所以我还希望他们说这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资料来源:雅虎网,“人物·声音”第59期,《周其凤:凤兮凤兮,何德之哀》;《环球人物》, 2012-02-10,《记北大校长周其凤:这个校长不好当》;《人民网》,2012-03-09,《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谈“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广州日报》,2012-07-31,《周其凤回应“谄媚笑”:是对学生笑 不是对领导》)

上一篇:浅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语... 下一篇:江南究竟是啥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