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反思

时间:2022-06-12 08:23:03

【前言】幼儿园感恩教育反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

幼儿园感恩教育反思

感恩是当前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感恩也是在感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所给予自己有利方面的影响之后,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可并想要对其进行回报的情怀。“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具体而言,感恩教育意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幼儿园感恩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一种人文教育,它以完善幼儿的人格为目的,通过对幼儿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感受到自己受助于人,然后学会理解关心身边的人,并产生回报恩情的情愫。尽管感恩教育已渗透入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但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感恩教育并没有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部分家长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教育心态,错误地把幼儿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作为幼儿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提高入园率,把幼儿对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幼儿园唯一的追求。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幼儿的感恩教育更是无从说起。二是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对于幼儿园感恩教育来说,感恩教育的目标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幼儿园应该根据这些特征来制定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但由于对具体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形成感恩意识并产生感恩行为的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感恩教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目标,而是笼统地向幼儿灌输感恩教育的知识内容。虽然有些幼儿园开展了感恩教育,但违背了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效果。三是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在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都是通过讲一些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是通过教唱一些感恩歌曲来开展感恩教育,片面注重感恩知识的讲解,不重视感恩的行动,单纯从观念层面强调感恩,使得幼儿只有“学”,没有“做”,不利于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进行重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从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幼儿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教育责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了解感恩,学会感恩,确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感恩教育的专门化目标

朱小蔓教授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是道德认知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会让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到行动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感恩行为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养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幼儿园须保证幼儿感恩体验的连续性、一致性。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幼儿各方面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幼儿的各项潜能才会被逐渐开发出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上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目标为基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在设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后,要赋予它们以切实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相应程度的感恩教育。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长的亲情关系;大体上了解感恩的具体内容,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人际关系结构渐次有所变化,同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变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了解感恩的内容过渡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标,让幼儿懂得感恩幼儿园、社会、自然等一些范围较大的内容,同时幼儿也应当学会一定的施恩行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触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推进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都是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节日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付出,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导入感恩的话题,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学会分享,关心同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随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换位思考,参与感恩活动。如开展“我当袋鼠妈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抚养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点或是午饭的时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要感谢给我们提供食物的人。在幼儿园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思想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四、开展家园合作,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也应当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促成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同家长的游戏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学会感恩与回报。与此同时,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供幼儿和家长一同阅读欣赏,如《饮水思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使幼儿在故事中接受感恩思想的陶冶,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今天我当家”,让幼儿当家长,家长扮演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在家园共育的形式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卡、社交网络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感恩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表现,让家长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调整。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弥补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欠缺之处。

五、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

幼儿园和谐友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以便发展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在精神环境方面,要发挥幼儿教师与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思维,模仿能力强,同伴和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教师要表现出感恩的行动,要处理好与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礼让互助,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一方面要求教师也要关心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做好感恩的表率。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感恩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同伴的榜样影响力。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应该努力提供能够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设施和场所,如在走廊、墙壁、宣传栏等一些能够利用的地方宣传感恩的理念。在走廊里可以悬挂教师服务于幼儿的照片,让幼儿知道感恩老师的付出;室外墙壁上可以绘制富有感恩教育意义的画面,让幼儿处于感恩的教育氛围中;在宣传栏中可以张贴一些有关感恩教育开展的进程及方法,以供幼儿家长参考借鉴。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作者:王冰 贾丹 朱越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下一篇: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