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6-12 02:14:20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博士说过:中国的中学生每年能够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各种奖项,但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却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初等教育被批评得“一塌糊涂”,但美国却不因此而在基础科研和高科技方面落后。美国高校获得的诺贝尔奖项是最多的,就是因为美国教育重视动手能力,重视培养自立和创新的精神。美国需要的不是考满分的学生,而是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创业者。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在终点落后了?黄全愈认为,中国的孩子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不足,而问题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黄全愈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做研究,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分割开来,总认为只有有了丰富的基础后才能培养出研究能力。而实际上,创造力、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和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适当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就会发育不良。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予现成答案。”

如讲“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作用”时,教师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1)2008年年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降低利息是有利于增加储蓄,还是为了减少储蓄?(2)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存款利息减少,对公民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降息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示下,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创造力。

三、捕捉学生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并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一段文字的叙述,一幅图画的展示,还是一张图表的分析,或一个多媒体动画的播放,都要让学生觉得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舞台。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体现出由教程式向学程转化,真正实现教程和学程、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热点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例如,在学完《投资的选择》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题作业:家庭投资和理财的合理化选择。要求学生从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通过与父母、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或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力求使论文观点新颖,并具有可操作性。作业一布置下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个月后,我让学生带着他们的“大作”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活学活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幽默、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来讲解抽象的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就事论事、以理析理,学生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如果能够运用幽默、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来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和应该受到的惩罚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漫画“追星族”及“一元钱税案”等故事,对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进行了形象描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既使他们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五、创新评价方式,由“目标取向”转变为“主体取向”

旧的课堂评价以目标取向为评定标准,把教学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参照,这种评价观把学生客体化、简单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围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根本无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行真正的创新教育应树立“主体取向”评价观,视评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把评价当成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学生的自由和解放作为评价的根基,打破靠外力督促与控制的“目标取向”评价观,使评价主体能自觉实现行为的主体认知与调控,并且能在每一次的评价中找到前进的新起点,不断地自觉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推动自身在情感、意志、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塑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手段,以及课堂气氛,熏陶、启迪并积淀成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和价值观等,提高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坚韧不拔的性格、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月霞,张爱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及实施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6).

[2]黄元曙.依葫画瓢又何妨[J].新课程研究,2010,(06).

上一篇:例谈促进思品高效课堂的情境创设策略 下一篇:利用VBA技术实现PPT课件的智能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