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时间:2022-06-12 12:58:25

浅谈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摘要:教师资格制度虽然在我国实行时间的不长,却已经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在教师的入选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例如我们从提高教师准入标准、注重入选教师资格人员综合素质、关注申请人员的教育背景,注重其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资格标准;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09—01

一、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家从法律上对教师实施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各个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它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具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才能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标志,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地位、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我国《教师法》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一)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流于形式主义

师范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接受过相关教育课程的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知识并参加过一些实践活动。而对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要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就需要进行考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学等课程。但是这样的考试在一些地方从命题、组织、考试、监考,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突出表现在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不够认真,甚至有些所谓有“关系”的人能通过找“熟人”在考试卷面上做手脚,直接给出高分成绩。以上种种情况使得许多人们亵渎教师职业的质量,认为想当教师很简单只要找找熟人,拉拉关系就成。从目前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较为容易的现状也可以看出,我国对教师从业资格的实际要求还是比较低的,经过应考人员的短期应试准备,绝大多数都能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变成了走走考试过场,完全流于形式主义。

(二)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缺乏动态要求

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是有关教师职业必备条件的标准条例性文件,是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依据。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主要是建立在静态的标准基础之上,例如申请人的学历、专业以及职业素质等,而忽视了对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再学习与更新的能力等动态的隐性方面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这些静态的标准将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校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三)教师资格制度缺乏与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过度与衔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广泛、深入地展开,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理论、标准、内容、具体实施、管理和评价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教师施展个性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实施创造性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应该在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资格的审评标准中得到要求与体现。这种新的要求应该对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对教师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资格标准的设立、教师资格证书种类的划分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只有现行教师资格制度跟得上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了,我们选拔的教师才会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促进教育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一)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

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历上,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尤其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较缓慢,教育质量有所欠缺。《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小学教师本科化,相邻国家韩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早在80年代中期就规定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或持有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再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基本参照,没有对教师专业化水平及时、准确的检验,就没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可能。在教师的入门考试中应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信念的测评与考核。

(二)提高实习质量

我国规定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进行教育实习,但从学生教育实习情况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据我个人考察和访谈结果来看,很多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学校要求的教育实习。有的学生利用教育实习时间忙着找工作,有的学生把教育实习时间用来考研,甚至有的学生欺骗学校老师说自己找到了实习单位实则虚度荒废这段时间。从进行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来看,结果也很不理想。很多学生虽然跟着学校进行统一实习,但实习学校并不大认同这些实习生,他们总是让实习生干些杂活例如擦桌子、扫地、倒水、批改大量学生作业、代替实习指导老师监考或代替他们监督学生上自习,实习结束时甚至有好多实习生都没有讲过课,不知道如何讲课、如何与学生沟通,这使得学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师范类院校要严格制定并执行学生教育实习制度,同时也要提高试点师范学校对实习学生的尊重,尽学校所能。

通过比较,我们要在教师资格选定中关注入选人员的教育实习状况,从实习时间期限、实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所在实习学校对实习者的综合评定、学生的个人实习笔记与心得等方面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没有参加过教育实习的人员入选教师队伍。

(三)关注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教育背景,注重健康心理素质

在教师资格选拔中,不能仅从单张申请表上白纸黑字的简单描述来给出判定,更不能以资格考试中成绩的高低来选定,而要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更应关注申请人个人档案中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综合表现。除了对以前学习成绩、社会实践、个人不同阶段的在校表现等方面给予重视,更重要的是关注申请者不同时期的个人心理素质、道德行为、价值取向等心理健康程度给予评定。而这些正是今天对教师资格选拔“准入”过程中所缺少的。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个教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乐观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宽广的胸怀、自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中应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独立的指标来考核,聘请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审查小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心理学》课程的考试答题形式来考核。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访问的形式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班级同学、所住的小区、街道等各方面的调查来确定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品质。只有在“入门”这一关上严格管理与选拔,才能保证我们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与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辜筠芳. 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4.

[3] 陶汪来.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评价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 卢万合,蔡文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策略[J].成人教育,2008,(2)

[5] 李敏. 我国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及其应对——基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前提下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3,(12).

[6] 张敏敏.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建构主义下的有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下一篇:“V来V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及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