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12 12:35:59

浅谈建设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监理市场,相应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数量在最近几年以来急剧增加,因此在建设监理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随之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工程建设监理市场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人尝试在本文中一一加以列举,并就这些问题对工程建设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这些问题对工程建设质量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与相关从业人员互相交流和学习。

关键词:监理工作; 监理制度;存在问题;对策

1目前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不利于监理队伍的建设

监理单位的成立不象其它行业要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监理行业是以人才为基础的行业,不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大量监理单位的出现必然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社会对建设监理的理解不够以及监理行业的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是“压价”。既要通过压价来获得监理业务,又要面对生存,不少项目监理机构也面临着两难:提高服务质量则增加成本,待遇减少;要保障待遇则只能从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上做文章,造成监理队伍素质低下,人员不到位。所以压价的最直接结果是监理单位无法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由于监理服务质量不能令建设单位满意,又使建设单位认为高价委托监理不值得,形成了恶性循环。

1.2监理队伍良莠不齐

现有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是从别的行业转到监理行业的,这是监理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同等人员在监理行业的收入低于其它行业时,就影响了优秀人才投身监理事业,这就是经济杠杆的必然规律。早期的监理队伍出现了老少二级分化,老的是退休人员,少的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而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却很少,于是被戏称为“老年俱乐部”和“培训中心”。通过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有品牌的监理单位,在吸引人才方面更具优势。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社会对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该说目前监理队伍的平均素质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不少项目监理机构只注重总监的资历,出现大头小尾的现象,使得总监不能从现场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哪个总监的水平比较高,可能其所属的监理人员水平会有所提高,反之亦然,这就不利于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的素质。有些监理人员挂了几个项目的总监,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建设单位对此反映强烈。

1.3业主行为不规范

1.3.1业主不规范行为的表现

a)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基建管理模式,事无巨细地干涉监理工作,动则直接接触承包单位;

b)业主搞“自我监理”,采用业主自行监控的传统模式;

c)不认真履行监理合同,仅把监理人员当作工程质量检查员,投资和进度控制权仍掌握在业主手中。

1.3.2业主不规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监理的不信任,虽然签订了监理合同,但是业主的心理仍然对监理工程师存在种种怀疑,对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是否能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公正性缺乏信心,因此不敢贸然把进度控制、费用监理、合同管理的权力交给监理工程师,造成在合同条件中规定的监理工程师应有的权力实际上并不能得到落实。

1.3.3业主不规范行为的危害性

a)一些业主在土地征用手续尚未完成、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命令承包商开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办理征地手续,这往往造成工期的严重拖延,而拖延的工期将大大增加监理工作的成本,造成监理公司的经营困难。

b)削弱监理工程师的威信。由于业主事无巨细地参与工程的管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减少甚至剥夺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度、工程款支付的控制权,对监理工程师核准的工程计量随意删改、对监理工程师开具的支付证书在金额上任意增减,这必然给承包商造成监理工程师没有任何实权的印象,因而轻视监理工程师,甚至敢于拒绝执行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工作指令,那么监理工程师必然连质量监理的权力也会失去,至此监理工程师可以说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也就没有了实际的控制能力了。

c)严重干扰承包商的正常施工。由于业主直接与承包商接触,业主对工程发出的指令往往监理工程师并不了解,如果此时监理工程师也对承包商发出工作指令,那么就可能会由于互不相同甚至相矛盾的工作指令而造成承包商的困扰,致使工程的正常施工无法进行。必然会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并最终损害业主的利益。

1.4政府监督的缺失

当前政府部门对建设监理工作的监督主要着重在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资质管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考试、注册等资质管理方面,对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监督是不到位的。因此才会出现监理单位敢于聘用没有监理上岗资格的人员担任现场监理、一套监理人员班子任多个工程项目监理的情况,也正是监理公司敢于在竞争监理合同的时候无限压低价格的原因之一。

2对策

2.1控制监理队伍的盲目组建是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和监理工作水平的关键

我国的监理正处在全面推行阶段, 刚刚被社会接纳的新行业, 一些业主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些主管部门没有全面考虑社会需求问题, 盲目的审批了一大批不符合资质的监理单位, 导致了一个城市的监理公司过多, 素质不高。监理公司过多就致使监理公司在承揽监理业务投标中相互降低监理费, 相互形成了以经济为手段的竞争。在业主对它认识还不全面的时期, 那么必然会以监理费高低来选择监理单位。对于监理费低的单位, 它不可能在项目工程上按规定安排监理人员, 只有少派人员或临时聘请低素质人员, 更有一些监理单位为了生存, 对监理业务进行转包, 或者借用其他有资质的监理单位的资质来承揽监理业务。

2.2对监理人员实行上岗前再教育, 并建立规范化的教育体制

为了适应建设监理工作的需要, 监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品德和强健的身体等项素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任何一所高等学府都难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按我国现行的监理行业来看,监理单位大多是以些企业单位, 或是股份制单位, 都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在日益竞争的高信息产业时代, 绝大部分监理单位是不会抽出经费来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当前我国也进行了一些培训, 它只是一种应急措施, 既单一又不规范, 随着监理事业的发展、业务的增加, 对监理水平的提高势必要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建设监理再教育体制。规范化体制的建立是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和监理工作的有利途径。

2.3提高监理费、增加监理人员的待遇是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和监理工作水平的有利保障

监理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还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理行业取费, 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行业与行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 相互压价, 绝大部分都在1% - 1.5%左右。很显然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 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 在监理费用过低的情况下, 监理单位为了维持生计, 一方面可能派遣业务水平低, 工资相应也低的监理人员去完成监理业务; 另一方面可能会减少监理人员的工作时间, 以减少监理劳务的支出。

2.4加强政府监督

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在建设监理监督工作方面应该加强力度, 不但要加强对监理企业和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资质管理、杜绝人证分离、一证多用等不规范行为, 还应该加强对施工监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防止监理企业对没有监理资质等不合格人员的聘用, 加强在岗监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利用网络手段杜绝一个监理工程师在多个工程项目担任监理工作等情况的继续存在, 使得监理企业的监理行为规范化, 监理人员的不规范流动减少, 保证监理工作质量。

2.5提高总监综合、协调工作水平

现场工作关系错综复杂, 技术问题往往需要果断处理,没有对工程技术的熟悉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工作就会处于被动。总监虽难于达到样样精通, 但总监必须要有较好的技术素质, 勤于学习、善于沟通, 要发挥监理部各个成员的长处。技术水平较高, 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没有信息通畅、团结一致、指令畅通的监理集体, 个人能力再强, 也不可能监理好大型项目。工程经验尚有不足的年轻总监, 要善于发挥监理机构中有经验同志的作用, 在处理与业主、施工单位人员的关系中既要谦虚谨慎, 又要有一定的自信, 发挥总监在工程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6加强监理制度建设, 提高监理工程师水平

我国的建设监理制至今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建设规范、标准,建立和健全监理工作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责、权、利明确是调动监理工程师积极性的关键, 要在充分考虑落实监理工程师待遇基础上明确其职责范围, 责任到项目、到人, 一包到底, 质量终身负责, 做到有职、有权、有利。同时加强监理工程师对监理程序及与其有关的招投标、合同管理、经济管理、概预算等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使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逐步走向正规化、国际化, 以适应目前国际大环境的要求。

2.7加强现场监理工作制度化管理, 提高现场监理水平应重视现场制度化管理

由于现场工作条件限制, 监理人员对现场工作制度重视不足。工作无制度, 严格、严谨就不可能持之以恒。人为因素较多, 工作就较多地依赖于总监和主要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目前, 监理法规已逐步改善, 监理规范业已出台。监理单位要重视现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总监也要根据现场工作情况, 具体制订和贯彻现场规范化管理制度, 并不断总结以尽快提高现场监理工作的效益。

2.8规范业主行为

这一点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正如前文所言, 由于业主对监理工程师的不信任, 导致了业主对工程的种种直接干预, 而直接干预的负面作用是大于正面作用的。当然业主对监理工程师的不信任也有其合理的理由, 因为在工程实际中确实有一些监理工程师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危害业主利益的行为, 在这些根本原因消除以前难以让业主对监理工程师完全的放心。这就要求政府对监理工作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 让不能公平公正地履行监理职责的监理单位和个人在监理市场没有立足之地, 才能促进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也才能让业主对监理工作的过度干预消失。

3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建设监理的发展也是如此。不管前面有多少的问题阻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在全体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一个制度化、规范化、公平公正、与国际监理制度相接轨的、成熟的工程建设监理市场的建立是可以预期的。

上一篇:测量放线在复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阐述公路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