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12 12:30:46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我国1993—2008年各省的GDP增长率数据进行了分层聚类分析,选取其中的12个省市构造了200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发展对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大于以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本文对通过改善金融结构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经济增长;面板分析;实证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GDP data of all provinces in our country from 1993 to 2008 and then chooses 12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construct the provincial data from 2003 to 2008,to analyze empirically financial structure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bank-base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for the regions of China to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tock market-based financial market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is,policy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given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y the appropriate use of financial structure.

Key Words:financial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panel analysis,empir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19-05

一、引言

反思金融作用于经济的机制,不难发现,金融在本质上是通过其资本持续地发挥“推动力”作用来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从而使其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王定祥等,2009)。经济与金融之间的互动关系完全可以从金融资本以及金融结构的视角来解析,金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概念,表现为世界不同国家拥有各不相同的金融结构模式,以及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模式,其中大致可分为“银行主导型”(Bank-based)和“市场主导型”(Market-based)两大类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如果银行体系发达,企业外部资金来源则主要通过银行中介机构提供。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比较发达,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则是金融市场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交易的中介人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从金融发展理论看,这两种不同体系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看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发展阶段当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就将重点讨论这两类金融结构模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结构这一概念首先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提出,他指出金融结构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决定,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共同构成了一国金融结构的特征,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在早期,熊彼特(Shumpeter,1912)就认识到功能良好的银行通过甄别并向最有机会在创新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家提供融资而促进技术创新。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大批经济学家深入考察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而国内的众多学者亦从不同的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虽然细微的结论略有差异,但是在“金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艾伦和盖尔(Allen和Gale,2000)、艾伦(2006)、德米尔居奇和莱文(Demirguc-Kunt 和Levine,2001)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研究“银行主导型”(Bank-based)和“市场主导型”(Market-based)这两种不同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风险化解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波特和撒克(Boot 和Thakor,2000)建立的模型得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银行和企业潜在紧密度要高于市场主导型,不过这还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吉索、萨皮恩扎和津加莱斯(Guiso、Sapienza 和Zingales,2002)使用单一国家——意大利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状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当地金融的强力支持,他们建议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兼并,来提升地区金融结构的优化状态和发展水平。鲁索和瓦克泰尔(Rousseau和Wachtel,2005)分析了各国金融发展水平、银行业健康状况与结构,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发现如果银行业过度发展,产生了过多的泡沫,就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世界银行(2007)通过对全球各国金融市场的研究比较,指出金融市场多层次、多结构的发展和改进,会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谢平(1992)较早地从内部变化的角度对1978—1991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状况作了分析,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和金融改革对经济运行的深刻影响。王广谦(2002)认为金融结构指的是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由内在机制决定的、自然的、客观的结果。殷剑锋(2004)认为由于银行和金融市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机制不同,对技术普及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不同。李健、贾玉革(2005)侧重研究了金融结构合理性的评价与衡量问题。林毅夫等(2009)则认为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需要与相应阶段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以有效地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上一篇:整合央行业务系统资源探析 下一篇:Appetite for destruction: Asia’s love of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