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农民培训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6-12 10:40:55

【摘要】1.提到培训,很多培训单位都会说培训经费不足 农民培训经费总量肯定不足,全市共有农业人口37.99万人,每人1元钱的话,就需37.99万元。如何将有限的培训资金用到真正需要培训的农民...

蓬莱市农民培训现状及思考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农增收,既是农民富裕之本、农村繁荣之源、经济社会发展之基,也是“三农”的永恒主题。要想使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使农业可持续地科学发展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有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主要就如何“授人以渔”展开讨论。

一、蓬莱市农民培训现状

目前蓬莱市共有577个村,总人口44.58万,农业人口37.99万人,占总人口的85%。2007年以来,我市就选拔专业技术人员112名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先后试验示范了水果、粮油新品种30多个,推广种植、养殖新技术20多项。精心筛选项目示范户、种养大户1212户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使示范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提高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2009年以来落实山东省农民培训转移就业“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农民培训,切实增强农民致富技能,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500人。2010年,先后组织445名中小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到相关农业高校进行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全市新建农民合作社200多家,拉动了全市30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和1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或再就业。

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到培训,很多培训单位都会说培训经费不足

农民培训经费总量肯定不足,全市共有农业人口37.99万人,每人1元钱的话,就需37.99万元。如何将有限的培训资金用到真正需要培训的农民身上,真正发挥出培训的效果,是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

2.农民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但农民的自身水平千差万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两种身份的农民,即:社会身份的农民和职业身份的农民。社会身份的农民即传统的农民,是有农业户口的农民,他们居住在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经济基础薄弱;职业身份的农民也叫现代农民,是从事农业领域工作的职业农民,他们不一定住在农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知识,是有创新能力的农民。

3.因农民自身的素质不同而导致了培训需求不同

首先是传统农民的需求是学习种养殖生产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包括成熟技能的巩固使用和新技能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家庭收入。由于这些农民素质偏低,决定了农民对此类培训有持久需求的态势和反复需求的特眭;而职业农民的需求是面对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如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理解支农、惠农的政策的能力;如何提高解决农村矛盾的能力?他们需求的不单单是一项新技术、新成果而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面对新生事物如何迅速地适应它?如何提高农民的自身综合素质?

4.培训质量不高

蓬莱市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有蓬莱市农广校、蓬莱职业高中、蓬莱市宝祥技校、蓬莱市中盛职业学校等单位。当今是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有些教师不能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身素质不能够及时提高,造成培训的内容跟不上时展要求;培训对象的职业随意性,我今年种黄瓜,遭遇病害减产了,明年我就不种地,出去打工,造成了培训了培训成果的流失;实施的培训项目的途径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因经费不足,导致培训时间不够长;农民需求不同,造成培训内容与需求相脱节,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培训质量、培训效果不佳。

三、蓬莱市农民培训的方法及对策

目前农业弱质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农民队伍的不稳定性。有一定文化、年纪较轻的农民大多不愿从事农业,造成务农人员的高龄化、低素质以及妇女化(即“三八六。部队”),虽然各镇、街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趋势一致;还有农民队伍流动过大,今年我种地,参加了培训,年底效益好的话,明年我还种,效益不好的话,明年我就去打工。市场经济导致的农民身份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民每年种植、养殖结构的不确定,如:今年我种大蒜发了财,明年我还大面积种,结果蒜多伤农,赔了;后年我就改种大姜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了培训内容的不确定性,因此农民培训要有针对性、可调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培训单位软、硬件建设,增强实训能力

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得到足够的实训时间,达到上岗实际操作的要求。还要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如: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山东省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推广农民工网络培训、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育,提高培训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师资队伍培训是关键。对培训教师要定期到各种院校参加农民创业理论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打造一支“拉得出,讲得好”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培训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2.根据农民需求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

“需求培训”是一种规划农民培训最为朴素的思想,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我们进行分类培训。一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针对那些以经营自己承包地为收入来源的农民(如“三八六〇”部队);有土地自给自足的兼业农民;外来务农的打工者,他们的需求是掌握一门实用种植、养殖技术。这要根据其种植、养殖的特点和类别由农业部门根据农时特点分不同班次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方法等方面推广,如:测土配方施肥、户用沼气、发酵床养猪、“6+1”村级事务规范管理制度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我们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开展宣传与培训,培训必须反复、多次进行,以方便农民接受和掌握。二是农民工创业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他们或有文化或有经济基础,对他们培训是教他们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增强对产品开发,成本控制,资源有效利用;学会理性看待开拓创新与规避风险,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学员搭建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为学员增添了新的人脉关系和信息网络;教会他们如何理解和分析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去创业及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鼓励他们去创建合作社、当经纪人、建立运输公司、发展创意农业、观赏农业、龙头企业等创业项目。三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那些想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农产品加工及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根据我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四是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这主要是各培训单位与企业联合搞好在岗农民工培训,2010年全市共培训企业工人600人。针对我市在岗工人来说,这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搞好在岗培训。五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阳光工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根据不同乡镇的种植、养殖结构,对其进行不同专业的阳光工程培训,要注重培训效果,分类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因为农民的素质不一样,一定要多次强调生产中注意的问题,责其做好记录,以帮其掌握关键技术。

3.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提高培训效果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农民工培训信息,提高农民工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为农民工培训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总之,农民培训是一项牵涉面广、投入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通过农业、教育、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作出规划,搞好协调,坚持不懈地搞好农民培训,努力落实资金投入,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由“救急水”变成“长流水”,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的劳动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 下一篇:帮扶路上硕果丰吉安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