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12 08:28:52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物理探究实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适时点拨,设计最佳实验方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果要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充当好“导”的角色,充分体现探究实验开放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假设猜想 实验方案 开放性 讨论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物理探究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何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实验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如何有效地上好探究性物理实验课,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理地科学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不去发现问题、不提出问题,那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探索性成为主流,教师只是参与者,提供一定帮助和指导的配合者。教师要有意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地科学猜想。如讲解“浮力”时,教师先演示将软木塞压入水底,放手后软木塞上浮,从而引出课题。因为水能托起万吨巨轮,所以学生猜想:铁块浸入水中是否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如果铁块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那么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会猜想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多种因素,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以上因素归类合并,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适时点拨,确立探究实验的最佳方案

物理学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是做好物理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质疑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实验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探究使用的器材及物理方法。其次让学生针对提出的可能因素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小组协作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案,教师可对个别学生适时点拨,选取几组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实验方案,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自述设计意图,各小组对实验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及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思辨、质疑,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加以修正完善,最终确定探究实验的最佳方案。

三、注重引导,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首先要了解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保证学生实验探究过程顺利进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叩开科学的大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收集过程,每一步都类似于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成果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评价总结,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在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及得到的收获,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知识迁移,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提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充当好“导”的角色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提出合理的猜想时,如果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过早的介入以先知者的身份点破,这就失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将探究实验变为验证实验,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入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质疑和释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向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要体现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问题猜想和实验方案设计的选择具有开放性,不同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的实验器材。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不同实验方案需要的器材供学生选择。学生即使选择了相同的器材,他们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去探究。

(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学生习惯于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的学习,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实验结论地归纳受自身学习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得出与课本完全一样的结论。在初期,学生只要能明白物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并能用数学表达式写出即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统一规格的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发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个人创造力。

总之,在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理地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艰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

(责编 张宇)

上一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下一篇:哦!相见恨晚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