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和创新的途径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12 06:31:36

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和创新的途径及策略研究*

摘要:联大八年,在中国灾难深重、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中为中国的莘莘学子燃起了燎原星火。西南联大的精神也在这八年间萌芽发展,最终走向成熟,成为至今仍影响着我国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的历史丰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西南联大精神内涵也有了新的解读,对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及策略的研究对于联大精神的延续和传扬,以及西南联大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创新;途径;策略

一、 西南联大精神的内涵

在《20世纪中国精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联大精神归纳起来就是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尊重人才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这是西南联大的内核与特色,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在一个特殊时代所凝聚、升华的普通价值及其所形成的现代精神。”[1]整体而言,研究者普遍认定的西南联大精神包含爱国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

(一)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的基础。有学者认为,西南联大精神是爱国精神的缩影。任继愈老先生曾在《西南联大研究》一书中写道:“西南联大之所以创造办学奇迹,绝非偶然。因为广大师生发扬了中国民族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联大的成功办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这种爱国精神带联大经历了忧国——报国——学术救国的风雨历程,它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积累、提炼、凝聚、升华而成的具有深刻历史价值、民族精神的现代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主精神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写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刀柄幸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疏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3]民主和自由是不可分离的一体,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依附和成长;没有自由,民主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三)科学精神

谢本书在《西南联大的科学精神—西南联大精神研究之三》中指出:“科学精神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刚毅坚卓’的校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西南联大办学的指导思想。”[4]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学精神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联大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追求真理、不畏艰苦、奉献敬业的作风”,其精神支柱是“严格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二、 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传扬和创新

(一)继承是现实中联大精神传扬的基础

虽然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的八年,但它的精神却完整的流传至今。比如: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爱国精神的表现虽有所不同,但在联大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来的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不屈不挠、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现实中,联大精神的继承既是对优良传统的保留,也是传扬优秀精神的基础。

(二)传扬是现实中联大精神继承的途径

联大精神是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刚毅坚卓、厚德至爱的高尚品格;至诚至真、兼容并蓄的学术品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潜心治学、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传承人类文明,秉承精神品格是大学的使命。因此,对西南联大精神不仅仅是要继承下来,还要传扬下去,使更多高校秉承联大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三)创新是现实中联大精神继承和传扬的目的

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与传扬,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教育者了解联大的爱国精神、教育理念,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因此,联大精神的继承与传扬,目的就在于使联大精神得到创新。时代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理念也在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同样,精神也有其特定的时代性。西南联大精神形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其特定的历史性,优秀的精神要传扬下来,除了要保留其精华,也要适应时代性,只有适应了时代性,才能容易被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而创新正是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

在现实中,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传扬与创新是一种递进关系,对联大精神的继承是传扬的基础,而传扬又是继承联大精神的途径,创新则是联大精神继承与传扬的目的,有创新才有三者更好的相辅相成,最终使西南联大精神在现实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作用。

三、 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和创新的现状

书籍、期刊等印刷出版物,与广播、电视、网络等,是人们进行信息、精神、思想等传播的媒介介质。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与传扬必须借助这些传播介质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此来把西南联大精神和西南联大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在创新基础上指导社会实践。

(一)平面媒体

1.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迫在眉睫

西南联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其培养了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学者大师,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是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继承好西南联大精神,才能在现实中传扬并不断创新。目前,西南联大的文献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保存方式:一是学校图书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以及西南联大的遗脉云南师范大学的图书馆。2005年,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了“西南联大特藏室”,为保存西南联大珍贵的文献资料,传扬西南联大精神,开展学术研究等提供了便利。二是各省市的图书馆及档案馆。三是西南联大人的珍藏。四是各报刊书籍的文献资料。然而,浩如烟海的西南联大文献资料,并不是倾一人之力就可全部收集的,由于诸多原因,许多文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和保护,不少文献流入国外收藏家手中,使得文献收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2.选材重复、缺乏新意

选材大部分针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和师生们的故事,新闻报道中关于西南联大的报道,也主要针对发生的具体事件情况而没有进行纵向的深化和横向的扩展。

(二)广播电视

1.相关广播节目少,影响力有限

广播是除新兴媒体和电视外覆盖面最广的电子媒体,携带方便,运用广播对西南联大精神进行弘扬有相当的优势。如抗战时期的昆明电台与西南联大的合作,将西南联大精神有效传扬并渐渐渗入社会。虽然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但不可否认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广播影响下的爱国游行就是最好的证明。现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优势地位虽然有所减弱但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

2.西南联大精神回归银幕,但并未真正回归生活和教育

从电视对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的现状来看,西南联大精神已渐渐回归银幕,电视多以《西南联大启示录》、《西南联大八年记》、《西南联大75年再回眸》及《西南联大的故事》等纪录片及影片的方式来呈现曾经的西南联大,折射出西南联大精神以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西南联大精神渗入社会,融入教育和生活。这样的传扬方式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也并不明显。西南联大是特殊时期中国大学的楷模,应尽可能有效的创新西南联大精神重塑大学生态。然而从现在的大学生态就能看出,西南联大精神在回归银幕的同时并为真正回归教育,或者说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和创新还有待完善。

(三)网络

虽然中国的网民很多,但是网络基于其强大存储性,为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网民们多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关注。选择信息的标准一般是与亲近性、兴趣爱好、学习需要等有关。关注西南联大精神的受众一般为北大、清华、南开、西南联大的继承者云南师范大学以及云南文化教育界的人士,受众范围较为固定,且人们更多的关注会投放在杨振宁、李振道等成功校友的身上,其结果往往会忽略其身后的西南联大精神内涵,所以对于西南联大及其精神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度还不够。

(四)学校

除了以上媒介,高校是西南联大精神继承、传扬和创新的重要场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面精神旗帜,西南联大精神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其在传扬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从西南联大精神在高校的传播现状来看,全国形成了以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主要宣传阵地,以西南联大各地校友会为辅助宣传途径的局面。西南联大精神在高校的传扬途径比较丰富,包括参观博物馆、开展各类活动、开设论坛讲坛、进行学术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等,但是这些传扬途径大多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西南联大精神对于当代人来说是带有历史印记的过去,很多人对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不甚了解。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很多时候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或开设讲坛来传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讲透是非常困难的,加之参与活动或讲坛的人数有限,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2.高校办学理念与西南联大精神实质脱节

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最主要还是依靠高校的身体力行,但是反观现在的高校,办学理念与西南联大精神实质脱节。一方面,高校通过各种途径传扬西南联大精神,另一方面,在自身的办学理念上却没有领会并吸纳西南联大精神,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缺乏自由、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行政权力常常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没有实现真正的大学独立和学术自由,这是与西南联大精神实质脱节的。西南联大精神传扬最重要的途径是高校能够真正把西南联大精神实质融入自身的办学理念中,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的开展。

3、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缺乏典型模范

从目前高校对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现状来看,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途径多为举办西南联大相关活动,开展西南联大讲座,进行西南联大学术研究,而没有在现实中形成主动宣传西南联大精神,以西南联大精神作为自己精神指引的典型模范。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必须依靠每一个个体,只有每一个个体真正理解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涵,才能将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引导身边更多的人,以此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传扬和创新策略的思考

(一)在平面媒体中延伸并扩展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领域

传扬西南联大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应该只在高校进行推广和学习,而应该扩展到其他领域,扩大其社会影响力。首先,以书籍、杂志和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在传播西南联大精神的过程中,书籍和杂志、报纸是无论在数量和传播力度上,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浩如烟海的西南联大书籍与零散、不成体系的杂志和报纸形成对比。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杂志和报纸是可以借鉴书籍所具有的资源。例如,以与西南联大相关的某本书作为来源,在杂志和报纸上进行连载传播,不仅吸引受众持续关注该报纸或杂志,也使联大精神得到更有效的传扬。

其次,就高校来说,不能仅停留在与西南联合大学有关的四所学校,而应该与其他高校合作,利用平面媒体将联大精神推广到其他高校。具体来说,各大高校都有属于自己学校的校报,校报之间可以彼此展开联系。同时,高校并不是传扬西南联大精神的唯一阵地,要扩大高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联合,发挥合力。

(二)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增加节目数量,加速信息刷新频率,加大传扬力度

运用广播加强西南联大精神传扬,应增加广播的播报频率,即多开设一些栏目,如电视中出现的访谈类节目,可邀请社会名流来进行对西南联大精神的广播访谈,也可以对电视访谈进行调整转播。由于广播访谈节目形式固定,容易枯燥乏味,所以在广播访谈节目中可以运用热线增强节目互动,这样可以使谈话交流显得生动,也更能吸引听众。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广播剧和电视剧的形式来重现西南联大的故事,重温西南联大历史,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和QQ空间等。比如:可以组建一个宣传团队,专门在自媒体上宣传西南联大精神,可以专门为西南联大注册一个微博或者空间账户,使用者和策划者可以是一个团队,他们可以商量每天推出有关西南联大及其精神的内容,可以是追忆也可以是对西南联大精神的解构创新和对其未来发展的设想。让学校里的学生和有兴趣的人都对其加关注,这样每次发表信息的同时能够很快收到大家的回复,可以了解现在大家对于西南联大及其精神的理解和认知,这样的回馈也可以刺激宣传团队对其传统的理解,双方的思想碰撞对于西南联大精神的创新有很大帮助。

(四)建立相关研究中心与网络和新媒体的联系合作

2008年11月1日上午,在云南省政府领导下,由省教育厅、科技厅、人事厅等相关厅局联合运作,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大学及我省高等院校参与建立了教学科研型研究实体——西南联大研究院。

西南联大研究会主办的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网站,其主页超链接分为联大研究、联大文献、纪念吴晗、联大人物、联大文库、联大图库、下载中心和雁过留声几个板块。从联大时期的文献图片和联大杰出人物入手,分析研究西南联大及其精神,雁过留声是交流论坛,大家可以在上面写出自己对于西南联大的理解和展望,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研究和宣传西南联大的网站。

除了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网站外,由各个相关高校主办的校园网和手机报可以联合西南联大研究院,专门成立一个联系的团队,随时与研究院的人员接触交流分享信息,从研究院获得第一手的文献和图片的资料,然后通过网络和手机报传播出去,让西南联大精神得以更好的宣传。西南联大研究院也可以成立网络部,专门把有价值的史料和新近研究的成果到网上,通过网络这个渠道使西南联大精神发扬光大。

(五)把西南联大精神融入现代高等教育实践

高校是西南联大精神得到有效传扬的最重要阵地,介于目前高校办学理念与西南联大精神实质脱节的问题,必须把西南联大精神融入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去,以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使西南联大的教育思想得到广泛推广,使西南联大精神得到更大范围的有效传扬。

1.注重通才教育

西南联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培养通才的教育理念。西南联大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受西方“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西南联大形成了一二年级注重通才教育、三四年级注重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西南联大重视基础教育,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制度。高校应该注重通才教育,以西南联大成功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并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这既是对西南联大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使西南联大精神通过高等教育实践得到了有效传扬和创新。

2.实现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西南联大一直倡导并践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尊重教师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教授治校”,给予每一个教师充分的自由空间,调动了教师的学术探讨、教书育人的热情。为了使西南联大精神得到有效传扬,应该把西南联大精神融入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使其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运用到高校教育实践中去。结合当今高校教育现实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术,为学术研究和学术探索创造良好的氛围,尊师重道但不排斥学生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同时,对学术研究持宽容的态度,并给予其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鼓励师生进行研究和创造,营造出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大学文化氛围。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主要呈现以行政权力为主、高度集权的特点,高校内部也设置了齐全、庞大的组织机构,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大学内部学术力量依旧薄弱,教授及其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行政力量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权力。[7]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西南联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的体现,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一部分。为了使西南联大精神得到有效传扬,必须把西南联大精神融入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使其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发扬和运用。西南联大的管理理念既重视传统的“以德治校”,发挥孔子的因材施教、王阳明张扬个性教育思想,又坚持西方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西南联大强调“教授治校”,充分尊重教师,尊重学术自由,顺应大学本质和规律。同时,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学业要求这一方面,其他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尊重学术的个性自由,尊重学术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4.把传扬西南联大精神的活动具体化

西南联大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对人们来说是以一种抽象的形态存在的,通过举办几个小时的活动是不可能使西南联大精神深入人心的。因此,在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扬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一味举办活动,而忽视通过举办活动而带来的传播效果。把传扬西南联大精神的活动具体化指的是在开展西南联大的相关活动时,要有严谨周密的计划、特定的主题、深刻的讲解、全面的展示,不能只是走个形式,搞个排场,最终只是借传扬西南联大精神的名义举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活动,而不是真正让人们走近西南联大,了解西南联大。把传扬西南联大精神活动具体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开展具体的专题活动,比如举办西南联大画展、视频展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等活动,并发放活动相关宣传手册,配有活动专业讲解员,为活动参与者介绍和答疑,使人们能够真正通过活动来了解西南联大,使西南联大精神得到有效传扬;二是开展西南联大相关活动时可以分阶段、分系列、分专题进行,比如“西南联大的伟人”“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等,通过一个个具体完整的活动去介绍西南联大,让人们对西南联大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精神实质、办学理念等都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只有广开传播渠道,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多途径传播的合力作用,才能真正使西南联大精神在现实中得到有效的继承、传扬和创新,发挥良好的社会示范和引导作用。

注释:

[1] 王大昆、梁多俊、字如祥.20世纪中国精神[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83页

[2] 西南联大研究所.西南联大研究(第一辑)[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页.

[3]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Z]. 1946年.

[4]西南联大的科学精神——西南联大研究之三[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本文是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课题《西南联大精神传扬的有效途径研究》(13Y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邱昊,(1976-),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浅析乌苏市某小区房产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下一篇:综合录井仪工程参数在开发井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