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程整合式教学探究

时间:2022-06-12 06:27:18

中学美术课程整合式教学探究

【摘 要】艺术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术新课程的内容不再设定在绘画,建筑和雕塑层面上,而是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相联系,通过不同艺术与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与互动、感受与反思,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强化他们的艺术通感,促进师生合作,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与发展。所以,中学各门课程与美术课之间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互相整合成了美术新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学;课程整合

新课程改革从制定实施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为了实现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爱学习,会学习,用知识,有技能,有创造性,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知识型的劳动者”,已经有许许多多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同行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经验。经过学习、观摩、培训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对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及课程间的互相整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新课程美术课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重新设定而不断地创新、完善与发展。过去,美术课的内容仅为绘画,建筑和雕塑三大块。绘画课只能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学生在下面临摹;欣赏课也只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能静坐听讲;手工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单一的“灌输”与被迫“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美术课的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和赞赏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做学生人生的引路者,即谓之“教”;要求每个学生要主动地、能动地、独立地、创造性的学习,即谓之“学”。因此,情景式、参与式、开放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和发现性、探究性、研究性等学习方法成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流。“新方法”转变了过去学校教育重“教”不重“学”的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情境中、想象中、搜集资料与制作过程中发现艺术美的广度、深度及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美、表现美与鉴赏美的欲望。教师需要做好的是课程的情境设置、活动设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的改进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我、展示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但是要透彻的理解美术知识,还需要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美术与生活的结合。生活是艺术滋生的土壤,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主题是表现和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旧教材美术课的教学脱离实际生活,一味地要求学生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绘画技巧是提高了,但是,由于学生很少深入生活,难以细细地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亲情友爱、大自然的万紫千红与鬼斧神工、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达。在他们的习作中也就缺乏了生活的气息,没有了生命的活力。美术新课程培养的对象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高尚品德的人。注重课业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课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设计最佳的学习方案,最终完成课业。如:《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过去的日子》的教学。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有意图地运用艺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课前大搜集,课堂大讨论,课后大尝试的“三大”板块法。课前大搜集就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事物或场景。“大”指的是搜集资料的内容与形式的范围大,可以是音乐的、摄影的、绘画的、传说的、亲历的。课堂大讨论是指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发现”,大家共同参与分析、讨论,找出其中令人激动地“表现”,总结出生活是艺术的素材,艺术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大”指全体学生参与。课后大尝试是指大胆的采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用的材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不机械地模仿自然和他人。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课堂上有的同学展示了爷爷过生日的照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家族为老人祝寿的情景,让大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有的同学展示了汶川大救援的图片,深情地回忆了一个个救“命”的感人故事,使人真切地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大爱无疆的中华民族精神,使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洗礼;还有许多同学讲了塑像的故事,一首歌的故事,老房子的故事……课堂气氛时而喜悦,时而肃穆,时而热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而又愉快。这节课经过课前的深入生活与发现,课堂的交流与感染,课后的回味与反思的设计,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常常被自己忽略而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善、美,达到了教学设计目的。

美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文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文学与艺术的总称”,这一词道出了文学与艺术的关系。中国山水画(诗)也讲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绘画要求的构思、构图与意境和绘画技巧中常见的白描、对比、比喻、夸张、寓意、象征等表现手法无一不是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方法。在美术课程欣赏课的教学中,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画面内容、经营位置、刻画详略、技法特点等等“读”画的方法,与欣赏一篇文学作品不也是一样的吗!在漫画创作中运用的比喻、夸张、寓意、象征、想象等方法不也在“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等诗句中体现吗!中国山水画更是书画一体!因此,美术课程与语文课程在教育教学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相互借鉴。在内容上可相互渗透,互为阐释;在表现手法上更是高度一致,相互印证。把握好美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的利用好二者的共同点,灵活地将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美术课的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需的环节!

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融入到了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综合处理与管理,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课件的应用对于美术作品和图案设计过程的展示尤为重要,电脑动画游戏的快乐与操作的体验感受更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此美术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除此,美术课的教学还与音乐、历史、科学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在绘画与书法的体现;美术作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再现;光学和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表现等等。由此可见,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融合、补充与完善,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我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体会与感悟。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其完美的人格,使优秀的美术思想伴随他们的终身发展。

上一篇:智慧城市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启发 下一篇:浅谈莎士比亚作品《仲夏夜之梦》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