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博士”阐释粮安新概念

时间:2022-06-12 06:10:28

“粮博士”阐释粮安新概念

作为我国第一部粮食安全评估方面的着作,《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用科学的方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价。作为项目负责人,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从未将自己研究的视线离开过“粮食”。

迄今为止,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所带的40位硕士研究生中,有10位的研究课题均与粮食相关。作为粮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洪涛一直在关注粮食行业,其毕生的研究也没有离开过粮食。

“三位一体”保粮安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洪涛,经历了与同龄人一样的“折腾”,高中毕业后回乡进入粮食系统工作。

“前几年,我在我们当地的国营粮机厂工作,生产榨油机。”洪涛说,几年后,他被调入机关,进入粮食局基层教育科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全国人才结构的不平衡,许多在职员工的文化基础较弱,需要从文化上和业务方面进行补课提高。为此,全国在很多部门和领域开展了“双补”工作。

在基础教育科,洪涛不仅帮助职工进行提高,自己也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1986年,洪涛结合正在进行的粮食部门转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当年,该论文入选全国首届中青年经济人讨论会。

由于学术上的成就,洪涛1993年被湖北省评为高级经济师。凭借这个职称,他于当年考取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成为全国粮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

在博士论文《粮食生产流通消费

的市场联动效应理论》中,洪涛指出,中国乃至全球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市场联动发展,即生产是基础,流通是关键,消费是目的,相互关联,联动发展。

阐释粮食安全新概念2014年12月5日,身形消瘦、温文尔雅的洪涛,在“2014中国粮油财富论坛”上呼吁,国内已经连续实现11年粮食增产,不能再继续 简单追求粮食产量安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更要注意质量和效益。

“过去,业内形成了一个不科学的看法,就是粮食产量越高越安全,供大于需就安全,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洪涛说。

洪涛表示,现在粮食安全环境和10年、20年前的环境大不一样。粮食自给率不是衡量粮食安全与否的惟一指标,尤其是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后,评估粮食安全要有科学、合理、理性的体系,中国应该参考国际粮农组织有关粮食安全的指标,来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

洪涛认为,粮食安全概念,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供得够”,即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粮食供给量,能够解决粮食的供给来源问题;“送得到”,即能有效地将粮食送达给居民,“有效性”有两个基准,一是便捷性,即居民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粮食;二是稳定性,即居民面对的粮食价格是相对平稳的;“买得起”,即居民应有足够的购买能力来获得所需要的粮食;“吃得好”,即居民要吃得饱、吃到健康安全的粮食。

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出炉,洪涛当仁不让的成为扛旗人。通过3年的研究,洪涛团队完成的《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安全属于比较安全等级。

“这个研究结果只是开始,我们会将该项目做成一个连续性研究工作。”洪涛介绍说,团队未来的研究工作会更为具体和细致,或考虑施行百分制,对全国的粮食安全进行打分;抑或考虑将全国进行分区评估,并打分。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走出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