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时间:2022-06-12 02:58:03

教师要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要】作为教师就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谅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关键词】教师;孩子;理解

我们常说“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这很好理解。

大人见孩子犯错,往往劝导别人说:“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意思是孩子小,不懂事,应该得到宽容、谅解。

这的确有道理。作为教师就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谅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成熟的老师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哦,他们这个年龄段,本来就是要犯这种错误的。这很正常,这说明他们需要我们的指导,这正是我们的教育契机呢。”――这就是“不和孩子一般见识。”当然,在当前的家庭和学校中,我们经常见到不少老师、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气得头脑发昏,身心俱疲,甚至暴怒,对犯错的孩子体罚、变相体罚。这真是“和孩子一般见识”了,这是教育者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所以,当他们犯错时,我们要站在教育者的高度上,少一些责怪、惩罚,多一些理解、宽容,“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但今天我更要说的是:教师,“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这样说,似乎让人很难理解了。

做老师的,大多听说过这一个美国校长的故事吧:

美国犹他州的一位小学校长在学期开始时与全校学生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所以,从那天开始,全校学生疯狂读书,超额完成任务。校长只好爬行了1.6公里雪路,整整爬了三个小时,光手套就磨破了5副。爬行过程中,过往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自愿和他一块儿爬。这位校长爬到学校时,等待他的是全校师生的夹道欢迎,和孩子们蜂拥而上的拥抱和热吻……。

这位校长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般见识”。

“和孩子一般见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蹲下身子”(蹲下身子,可不仅仅指的是够弯腰蹲身和孩子讲话的这么简单);就是我们要真正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并进一步“稚化”自己,完全地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与他们同悲喜、共呼吸,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

我一直认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金龟子”姐姐,是一位最棒的老师。你看她,五十多岁的人了吧,还美滋滋地打扮成笨拙而好奇的金龟子,和孩子们一起在地板上“摸、爬、滚、打”,和孩子们一起拍着巴掌欢笑,和孩子们一起皱起眉头担忧,偶尔还嘟起小嘴发发脾气……

你瞧,金龟子姐姐,是多么愿意“和孩子一般见识啊”。

我也常想,高明的教育者,应该首先是一个演员。要能演出一个孩子,或者说以孩子的心理,来演绎自己的工作。

在这一点上,家长的做法普遍比老师群体高明得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经在孩子面前学过猪叫、狗叫、猫叫、鸡叫、驴叫等千奇百怪的声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经趴在地板上“装大马”、“装怪物”、“装强盗”、“装老人”、“装孙子”(被骂:没个大人样。);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歌唱、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而老师就不行,他们很少如此投入。我们见到的老师,在孩子面前大多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教。更有迷信所谓“师道尊严”的,整天道貌岸然、面若冰霜状,让人避之不及。这样的老师,在他们期末总结里,至少有一句假话,就是那句“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因为,要走入孩子的心灵,我们必须“跟孩子一般见识”,我们必须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我们不仅仅会蹲下来,甚至,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躺下去,一起跳起来,一起爬过去,一起滚过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疯疯癫癫,一起莫名其妙,一起嘻嘻哈哈、一起打打闹闹……。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你和孩子们之间还隔着一个讲桌的时候,你就无法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观察他们。所以要做到和孩子“零距离”,很简单,就请你“和孩子一般见识吧”。

在态度上、学生观的层面上,我们“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上,我们却一定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这就是我的教育观。

上一篇: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数学形成性探究教学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