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红外线通讯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6-12 12:48:17

关于对红外线通讯技术的探讨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红外线通讯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来实现单片机之间的通讯,体现出红外线通讯的优点和单片机的强大功能。

【关键词】红外线 单片机 串口通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仪器开始向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单片机和FPGA可编程控制器件的出现,使国内外的电子蓬勃发展。目前,国内单片机已在各式各样的电子领域广泛应用,大部分高等学校有关电子专业也开始了单片机课程,单片机的应用逐渐普及化。

通讯方面,无线电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即无需实际的线,而被广泛采用。红外线不属于无线电,但以其可靠性高、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又具备无线的优势,成为通讯领域一大角色。目前被广泛用于遥控技术、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介绍如何结合这两个优势来实现红外线通讯,使这两个技术得到更好的利用。

1 设计原理

1.1 设计思想

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和接收管来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具体是通过键盘发出指令,控制发射端单片机的串口输出数据,由单片机本身产生的载波,从红外线发射管发送数据。再从接收管接收数据,送入接收端单片机的串口,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1.2 硬件部分

本系统硬件部分设计成结构化的最小系统。目的是在不使用RS232、RS485之类的通讯电平转换电路,而充分利用串口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1.2.1 发送端原理

发送电路原理为:由单片机P1.0产生一个38KHz的方波,这一频率用作红外线发射的红外载波,并加于红外发射管的阳极。这时,按键K1、K2、K3、K4的其中一个按下时则其相应的编码通过单片机的串口TXD输出,去驱动T1使红外发射管对外发射一串编码脉冲,这样,接收电路就可以通过红外接收器接收,并送单片机串口输入RXD 由单片机进行解码并输出相应的控制。

1.2.2 接收端原理

接收电路原理为:单片机P3.4~P3.7口控制LED_DISPLAY片选,P1.0~P1.7控制对应的段码显示。当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数据时,经过PNP三极管放大后送入单片机的串口RxD,引起单片机串口中断,进而由软件进行中断处理取出串口的数值,根据这个数值,片选LED以及取出控制P1.0~P1.7段码,送数码管进行显示。

1.3 软件部分

1.3.1 发送部分

工作原理:

软件工作原理很简单,先由软件产生38KHz的红外线调制载波,这是由T0定时器来完成(即利用T0的定时中断由单片机的一个口P1.0输出一个方波)。然后要设置好红外线通讯时的波特率,在此我们利用T1定时器作单片机的波特率发生器,其具体的波特率为1200 baud/s。这样设计后,主程序就可以对键盘进行实时循环扫描,只有在K1、K2、K3、K4中任意一个按下后才转到键值处理程序,并得到相应的键值,然后将键值通过单片机的串口TxD输出键值码;等待串口发送后,转到键盘扫描程序继续对键盘进行扫描,如此循环。

1.3.2 接收部分

工作原理:

程序开始,设置串口的波特率为1200 baud/s,开起中断并允许中断。

主程序循环等待串口中断,当有中断来时,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取出SBUF即串口中的数据,送入寄存器R1,返回主程序。

主程序取出寄存器R1中的数值送入累加器A,调用显示子程序。

显示子程序中,用P3片选欲做显示用的数码管,根据A的数值从表中取出对应的段码,送P1口进行显示。

主程序重新进入循环状态,等待下一次串口中断。

2 单片机程序的资源分配

在软件编程上,用到的资源有:

R寄存器:R0、R1、R2、R3、R4、

累加器:A

进位端:C

寄存器:30H

堆栈:>60H

硬件口资源上,用到的资源有:

发射部分:P1.0 (38KHz载波输出)

P3.1 (串口输出TXD)

P0.0~P0.3 (键盘)

接收部分:P3.0 (串口输入RXD)

P0.0~P0.6 (LED段码输出)

P3.4~P3.7 (LED位选输出)

3 程序的技术性和可扩展性

(1)本程序采用现今成熟的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技术,完成单片机之间的通讯。红外线无需实际的线,这是红外线最大的优点,为通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红外线传送的数据比较准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缺点是传送距离有限,不能穿透障碍物。

(2)单片机的功能也日趋成熟,现也有FPGA(现场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这些可编程器件的出现将来电子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

(3)本文介绍的红外线通讯作品实现了红外线通讯,但一些具体功能还没完善,例如可以使发射机具有接收机的功能,从而实现它们之间数据的互相传送。而且本系统也预留了单片机的几个管脚,可进行硬件上扩展。软件程序较为模块化,也便于升级。

(4)将该红外线通讯技术用于各种各样的通讯设备中,也可以实现计算机,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的通讯。

4 使用说明

由于本系统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红外线通讯,具体的功能还没设计,所以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接上5V的直流电源,由于红外线本身的一些限制,使用者可能需要把发射端的红外二极管对准接收端的接收管,此时再按下发射端的按键,就可以在接收端的数码管上看到对应数值的变化。

5 结语

本设计制作是利用红外线和单片机串口实现了单片机间的无线通讯,降低了对通讯电子器件的需求。并且通过对红外线通讯的了解,可以对无线电通讯的实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宗泉,喻晗,李建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5).

[2]刘建辉,冀常鹏.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04).

[3]曹建树,夏云生,曾林春.51单片机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4]王为青,邱文勋.51单片机应用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08).

作者单位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县调调控信息化建设中的调控运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