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时间:2022-06-11 11:47:09

浅谈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摘要:在目前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状况还不容乐观,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中职德育的实效,探索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文章围绕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首要的任务。”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职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所谓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是指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即学校的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如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作为专业人员,在从事中职德育这种专门活动中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在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有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手段单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质量不高,德育工作保障机制不完善,德育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缺少专业成长激情等问题。因此,探索适合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保证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已成为摆在职校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促进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思路

1. 意识唤醒

这种意识是指德育意识。中职德育队伍的德育意识是指中职德育人员作为德育过程的主体, 对自己言行的德育意义及德育活动的性质、结构、内容、效果始终保持清醒认知的意识。中职德育队伍不是完成德育工作任务的机器, 而是在工作中向中职生传递道德价值、彰显教育个性的道德主体,他们的个性、观念和行为必定对中职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 也是持久的、深刻的,这是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影响。所以,中职德育队伍必须主动培育和提高德育意识, 对自己言行的德育意义形成清醒的认知。作为学校,应把加强德育意识的唤醒和培养作为探索专业能力发展途径的出发点。

2.强化使命

中职德育队伍面对的中职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坦率地讲,中职生在道德水平还不高,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是非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知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努力,把他们转化在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有用之人,是中职德育队伍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体现出对教师职业品质的理想追求,只有把“德育”当作事业来追求,中职德育工作者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最终追求人生价值;才会由经验型德育工作者,最终发展为专家型德育名师。因此,要对德育队伍强化使命感教育,让德育队伍在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最终形成有个性化风格的德育特色,真正实现其专业能力的根本发展。

3.外部加压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队伍人员专业能力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针对职校班主任,可参照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资料,结合本校班主任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路径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到位,保障有力的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规划,要求全体班主任对照执行。还可结合学校实际,可制定《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班主任业务考核实施细则》、《班主行工作岗位基本要求》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鞭策;其次,要加大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力度。学校要明确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培训的细化要求,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用兄弟学校优秀的德育管理和自身进行对比,开成压力,也可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德育专业能力较强者对徒弟的规范引导和督促;第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德育队伍准入机制,提高和完善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标准,严格考核标准,完善评价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

4.激发内驱

就是要完善德育队伍的激励机制,努力激发德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发展的内驱力,让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成为中职德育队伍的内在需要,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除对德育队伍加强理想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的教育外,学校要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德育专业能力强、德育成果显著的德育人员倾斜,同时积极打造德育名师工程,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引领的作用,激发从事德育工作的荣耀与激情。在物质激励方要通过完善绩效工资等渠道,提高德育队伍的薪资待遇,为德育队伍安心于德育工作营造和谐的环境。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1.理论学习

学习对于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是第一位的,正是学习才能使德育队伍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专业得到发展、智慧得到提升。中职德育队伍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集体学习、自学等各种形式,学习德育工作基本理论和新形势下的新德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明确中职德育培养目标,提高对中职德育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从事中职德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德育新理念;进一步了解中职德育教育规律,能够按照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从事德育活动,其中德育课教师还要了解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德育课程的内容,深入领会德育主干课程的精髓;进一步掌握在新形势下从事中职德育的方法、手段和技巧,提升从事中职德育的能力和水平。

2.岗位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企业的、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等。这些活动为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的大量的机会。德育工作者要自我加压,不能错过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做到每一项活动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获得新的感悟,转变观念,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对外活动,如德育现场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对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而言,可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如德育课“两课”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班会课评比等,在参赛中提高德育专业能力。

3.课题引领

德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德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展开研究行动――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探究对策。在课题研究中获得对于德育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结合德育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德育专业能力也将在课题引导下逐步提高。

4.团队发展

德育队伍团队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领域等方面结构得到合理配置的组织。注重团队建设与发展,也是提升德育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个德育工作者术有专长,在专业能力上风格各异,如果各成员以共同目标为牵引,在德育学科带头人、德育骨干教师等人的引领下,成员间彼此分工明确,协作互助、取长补短,共同德育研讨活动,有利于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乃至德育队伍整体水平。对新德育工作者来说,接受团队培养,能够成为合格教师;对已经合格的青年德育工作者来说,能够成为德育骨干;对骨干教师来说,进行“风格”培养,可以塑造成为德育名师。因此,学校可以成立以德育名师为引领的德育名师工作室,组建一个德育团队,通过传、帮、带,引导团队成员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5.校本研修

德育校本研修是以发生在学校德育活动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以及提高德育水平等方面为研究内容,它根源于职业学校与德育队伍的现实需求。它主要包括:个案研究与诊断、集体备课、德育课和班会课的同课异构、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德育校本研修可促使德育队伍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当然,由于职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条件与基础也就不同,但以校为本的德育研究更能直接而迅速地提升专业能力,也渐渐成为职校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6.工作反思

学校管理部门要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反思的具体指导,包括反思内容的指导、反思方法的指导,促使德育队伍在德育活动前设疑、活动中设问、活动后追问总结,形成反思日记或者个案札记。同时,学校管理部门应对反思进行认真管理,如组织撰写德育个案研究、组织班主任专题论坛等,促使德育工作者不断学习、评价、反馈、总结,在反思中提升专业能力。

上一篇:日光温室蔬菜深冬期的管理要点 下一篇:扬丰禾旗帜 走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