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脑缺血发生脑梗死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11 10:39:03

暂时性脑缺血发生脑梗死的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d和30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6例为观察对象,并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给予评分,分析TIA患者7d和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TIA发生后19例(36.7%)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12例(22.8%)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4分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CD2”评分多的TIA患者短期内脑梗死的发生危险性较高,应及时住院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可使TIA患者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关键词】 暂时性脑缺血;脑梗死;危险因素;抗凝治疗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很容易进展成为不可逆性脑梗死。据国外文献,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0.5%[1],国内报道7d内为24.4%,30d内可达42%[2]。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因此TIA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对TIA患者全面系统分析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极为重要。我们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TIA患者短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ABCD2”评分对发生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以及为TIA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75±12)岁。伴有脑卒中史患者5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8例。TIA诊断符合以下标准[4]:①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②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无出血、占位及可以解释症状的定位责任病灶。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

1.2 观察方法 详细询问TIA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并收集临床资料,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以最长一次发作时间给予“ABCD2”评分。

1.3 “ABCD2”评分

根据资料完成评分,应用Johnston等[3]提出的预测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7分制“ABCD2”评分法,根据各项相加得分情况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把患者分为低危(≤3分)、中危(4-5分)、高危(≥6分)。

1.4 治疗及随防 除控制基础疾病外,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纳、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于患病7d和30d随访,记录有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

2 结 果

本组79例TIA患者,TIA后29例(36.7%)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18例(22.8%)发生于7d内,无脑出血发生,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

“ABCD2”评分与发生脑梗死的关系。根据“ABCD2”评分、TIA患者低危(≤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分)30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6.6%(6/36)、50%(20/40)、10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警报信号,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和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组报道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的24.4%[2]相近,30d内42%[2]的发生率偏低。其原因可能为本文观察对象门诊患者偏多,以及症状轻和一部分患者未住院进一步观察有关。

本组观察中分析发现,评分越高的患者,短期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与部分文献报道相一致。我们的观察还显示,“ABCD2”评分≥4分的患者30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9.1%,评分≤3分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为7.5%。“ABCD2”评分简单、易行,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和评分及时作出合理的治疗决策,对评分高危的患者应积极地住院检查治疗,对中危患者在门诊无法1d内完成所有辅助检查的均应建议住院,以利于及时检测,并于脑梗死发生时及时采取溶栓等治疗措施。

本组观察还证明,对TIA患者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根据临床资料和病情,及时采取一级预防[5]或二级预防[6]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抗凝治疗能够减少TIA进展至脑梗死的机会,抗凝治疗是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保护因素[2],因此显得更为重要。TIA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必要时要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频繁发作的TIA患者和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法华林、藻酸双脂钠等。

参考文献

[1] Rothwell PM,Giles MF.Flossmann E,et al.A simple score(ABC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high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ancet,2005,366:29-36.

[2] 王志红,刘宏顺,张祥建,等.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系统疾病杂志,2010,25(5):458-459.

[3] Johnsion SC,Rothwell PM,Nquyen-Huynh MN 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ancet,2007,369:283-292.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7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82-288.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3:154-159.

上一篇: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因素分析 下一篇:4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