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不好,更应多朗诵

时间:2022-06-11 06:44:03

歌唱不好,更应多朗诵

【摘 要】歌唱是一门在音乐上的语言艺术,有别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语言与朗诵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作为歌唱者,要想唱好歌曲,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就应该多朗诵。

【关键词】歌唱;语言;朗诵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91-01

一、朗诵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我国戏曲界流行一句话“字正腔圆”;声乐专家艾弗特说:“如果要想唱得好,首要的事情是要学着先把话说好。”声乐教育家约翰・胡勒说:“没有说话就没有歌唱。”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声的重要基础。”奥斯伦斯说:“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见,朗读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训练的重要部分。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一些主持人演出的声乐表演类节目,给了笔者很大启迪。这些主持人并不是专业的歌唱演员,但他们凭着深厚的朗读功底,把歌曲唱得字正腔圆,这也最直接地体现了歌唱的真正本质――在音乐上的语言艺术。

朗读与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气息、发声、咬字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朗读没有旋律。歌唱必须准确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否则声音再好也无济于事。应把朗读学习当作一切歌唱的预备课来学习,它不仅能使教师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还能让学生明确声乐学习的方向。在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要忙于学习声乐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说话习惯好,自如、松驰悦耳。这样的学生学习声乐就会很快;而有些人的说话习惯不好,紧、沙哑、尖锐刺耳,这样的学生学声乐就要困难得多。因此,教师必须予以纠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自然的说话习惯。

无论是何种唱法,要想唱得地道,最终还的看语言是否地道。所有歌曲的风格把握,最终都要落实在语言上的。

二、“唱念”结合为基础的歌唱训练

悦耳、正确的歌唱发声建立在元音和辅音准确的基础上。目前,一些学院派的训练方法,一味地强调“发声――发声――再发声”,导致许多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声音,忽视自然的说话习惯,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演唱中力不从心,无法表达歌曲的情感,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惑。歌唱就是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最终应该落实到表达上。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说话般自然的语言演唱,才能表达歌曲的情感,而不是只唱“音”。

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个人说话习惯和地方方言的影响。比如:四川巴中地区的“啊”常会读成“额”,因此,歌者要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读字习惯。L・雷曼在《如何歌唱》一书中指出:“歌唱的声音必须围绕在讲话的音调中塑造出来,经常做这个练习,歌声在较高的音调中就不会呈现困难。”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应该从朗读――朗诵――发声训练的过程。重视元音的准确、辅音的稳准进行字的朗读,再用低语调朗诵歌词,最后结合呼吸,往外表达歌曲,从而使得音色、音质统一,为声乐学习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可以在不同音高上说话,先低语调朗读歌词,再在音高上唱它,然后,提高说话声的音高,在中声区部分朗读并在同一音高上唱,逐步提升音高有步骤地训练。这样,歌唱者的音区既能统一,又能获得稳定的高音。

三、歌曲表现力的最高境界――“说着唱”

优秀的作曲家,在作曲前都要将词反复地朗诵,理解词的情感和语感,以便更好地和旋律相结合,谱出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者在进行“二度创作”前,更应该对歌词的情感和语感有所了解,其最佳的途径就是反复朗读朗诵。

然而,很多歌者沦为了声音的奴隶,在不了解歌曲的情感、语感的情况下,盲目地“找声音”,从而导致歌者演唱时歌词含混不清,歌曲平淡乏味,缺乏感染力。“说着唱”既能解决声音的问题,又能缓解歌者的紧张情绪,全身心地投入,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观众表达歌曲情感。因此,在演唱前,要将歌词放慢速度反复朗诵,既要注重每个字的元音准确,辅音稳准,又要注意每句话的重音、轻音所在,注重语调语气,找到语言的规律,做到准确又有情感的朗诵,才能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四、结论

歌唱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的观众,因此,声乐学习者不应一味地闭门练声、唱歌,还要多到舞台上实践,真正体会到朗诵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用“说着唱”的方式,使演唱更自然、更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时获得美妙的音色,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德伦李晋伟.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如何提高幼师学生的弹唱能力 下一篇:浅谈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