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子

时间:2022-06-11 06:01:38

这是一个家庭的亲情故事,杨琴,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大二学生,在父亲病重期间,悉心照料父亲,尽到了一个女儿应尽的孝道;这也是一个学校的故事,252名学生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孝行协会,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的今天,他们自发地提出“习德修身,践行孝道,服务老人”的口号,从身边的亲人开始,弘扬我国的孝道传统。因为爱,我们开始关注这群大学生,记录下他们的“孝行”故事。

3月15日下午,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八角村静悄悄的。一间民房内,农民杨光福躺在病床上。女儿杨琴将相机递给母亲周慧琼,然后走到床边。父女俩靠近,快门按下,画面定格。杨琴把相机递给父亲看,杨光福一字一顿小声地说:“我闺女真漂亮!”

杨琴心痛、自责。这是她买相机后第一次为父亲拍照,竟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而父亲今年才42岁。

杨琴是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大二学生。3月6日,她第二次从学校紧急赶回老家。这天,杨琴所在的湘潭大学孝行协会正在布置孝老活动。手机震动,是妈妈打来的。妈妈哽咽着说:“你爸快不行了……”

去年12月22日,正在上课的杨琴第一次接到母亲电话。“你爸肝癌晚期,医院不能治了。”一瞬间,杨琴感觉天都要塌了,她赶紧请假回家。

杨琴想在走之前为父亲买一件毛衣,孝行协会几十个成员陪她一起上街。杨琴问同行的潘阿丹同学:“我该买多大尺寸呢?”“你爸穿什么尺寸你不知道?”潘阿丹语音未落,眼泪就在杨琴眼圈里打转。她责怪自己,怎么那么不关心父亲!

回到家,爸爸还能跑、能说、能笑。可检查结果很不乐观:专家诊断,杨光福时日无多,建议回家休养。

杨琴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因病动过胆囊手术。2008年,父亲又一次疼痛不已,被确诊为胆结石,需要几万元医疗费,杨光福一咬牙,便没医治。杨琴很后悔当时没有催父亲去医院治疗。

在家的杨琴每天总喜欢黏着父亲,一起散步、聊天。傍晚回家,老房子内荡漾着一家人欢乐的笑声。这是20年前建的老房子,原本要修缮的,可杨光福硬要先供女儿上大学,等女儿立业之后,再装修作为女儿的嫁妆。一想到这,杨琴难受得直掉眼泪。她说:“父亲说,等我长大了,他就要去茶馆喝茶了。他说他不用我赡养,自己买保险,还要买个老爷车,带着妈妈去旅游。可这些还能实现吗?我太笨,现在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

让杨琴难受的,还有每分每秒纠缠着父亲的疼痛。她说:“这辈子,我都没跟爸爸说过一句‘我爱您’,可现在他听了也很难笑出来了。一想到这,我就会拼命跟我妈说‘我爱您’。”除了自责,杨琴觉得这阵子思考关于父爱的东西,比过去20年还要多。

杨琴想起高二那年,自己的饭卡落在了家里。父亲拿着饭卡顶着凛冽的寒风送到学校,并且在教室外等了3个小时。上大学后,每到寒暑假,父亲就盼望着杨琴早点回家;返校时,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离家后,父亲又在电话中念叨那句永远不变的话:“好好照顾自己,别省着吃穿。”可这些,都将变成回忆。

周慧琼希望丈夫能活着。她倾尽积蓄,四处寻偏方,可回天乏术。家庭存折上的8万元已清零,还负债两万元。杨光福不想拖累妻女。寒假快结束时,他打电话为杨琴购买了一张回湖南的车票,说:“赶紧回学校吧,好好学习。”

3月6日,杨琴再次紧急返家时,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父亲却在电话里咆哮不止:“你回学校去!你回去!不用你回来看我,你回去上课!”杨琴流着泪挂断了电话。

次日凌晨四点,杨琴到了家。当时的情景把她吓傻了。这是父亲吗!第一次回家时杨光福的体重还有130斤,半个月工夫,就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

妈妈告诉杨琴:“你在家时,你爸只想陪着你。自你回校后,他就一直躺在床上,再没能起来。”原来,杨光福用尽最后的力气,希望女儿快乐。

女儿就是这位父亲最大的牵挂。他做泥工、干杂活,再苦再累也不在乎。这辈子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衣服的他,却总想把女儿打扮成漂亮的“公主”。杨琴说:“爸爸是农民,他说这辈子自己没什么自豪的事情,考上大学的女儿是他唯一的骄傲。”

女儿确实值得杨光福骄傲。杨琴高中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杨光福经常白天做工,傍晚骑摩托车去学校看女儿。如今,却变成了女儿乘火车回家照看父亲。有时父亲疼得“哎呀哎呀”地叫,杨琴就帮父亲轻柔地按摩。但有时父亲会呵斥她,甚至骂她,“这病会传染!你走开!”不过最近,杨光福不能再骂了,他已滴水难进。

3月13日,阳光洒向大地。杨琴和妈妈将父亲从病床上移到前坪。当瘦弱不堪的父亲暴露在刺眼的太阳光中时,杨琴如梦初醒:父亲将要离开人世了。她伤心地大哭。

3月14日下午一点,杨琴收到一封特快专递。她跑进屋,将嘴贴在父亲耳边,一字一句地念着:“琴的爸爸,您好。我们是湘潭大学孝行协会的志愿者,也是琴最要好的朋友。今天,我们屏住呼吸,给您写信……琴爸爸,我们都是您的儿女,现在我们为您祈祷,您一定要好起来。”邓榕、潘阿丹、余代娇……一共32位同学签名。

念毕,杨琴双眼噙满泪水,母亲站在旁边泣不成声。杨光福对女儿说:“真好!没想到我又多了这么多儿女!”

孝行协会成员一直关注着父亲的病情。在杨琴第一次离校的早晨,几十个成员相送。有人将身上的钱尽悉递给杨琴:“伯父病重,这钱你拿着,以备急用。”同学都开始摸口袋,10元、20元……

回家后,兄弟姐妹们一直鼓励着杨琴,周慧琼每天也都能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

“伯母,我是杨琴的同学,以后我就是您女儿。”

“琴姐,太阳出来了,春天到了。我们永远做你坚强的后盾。”

“亲爱的琴,你要加油!”

……

潘阿丹是第一个知道杨光福身患绝症的同学。“那天陪琴买完衣服,我就赶紧打电话询问爸妈衣服的尺寸。儿女长大以后,漂泊在外,与父母相聚的日子很少,累计起来可能还不足一年。要尽孝,得抓紧。”通过这件事,潘阿丹对孝道有了更深的体会。

杨琴说:“长大了,才意识到孝道和亲情的重要。进入老龄社会,空巢现象严重,总有人声伐社会冷漠、道德滑坡,自己却不行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做批判者,更要做行动者。”

生命已进入倒计时的杨光福格外清醒。他叮嘱杨琴,要好好学习,照顾好妈妈;他叮嘱妻子,一定要在女儿毕业工作后,再去找位好人家。这,是一位病重父亲最后的心愿。

现在,杨光福正在妻子和一群儿女的陪伴中,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摘自《光明日报》)

上一篇:乳牙龋洞用不用补等4则 下一篇:布里亚特:癌症是我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