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线串珠的艺术构思

时间:2022-06-11 05:38:58

小说以线串珠的艺术构思

内容摘要: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一个过程,其间经历着不同的阶段。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文艺作品的小说,以线串珠的方法正是把握了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以线串珠和比框取景,在小说的艺术创作中,往往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小说 构思 例子 以线串珠 艺术效果

鲁迅的《祝福》和《药》完整地展示了生活的一个阶段,在重点场次又适当铺陈一点笔墨,这种方法,好似以线串珠。

《祝福》是以人为线,写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从廿六七岁第一次来到鲁镇做工,到四十岁上下死于鲁镇。其间做工、改嫁、丧夫、被赶,都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唯独失去儿子和除夕之死,精雕细刻,大加渲染,用墨如泼。鲁迅让祥林嫂多次向人们诉说儿子被狼吃掉的故事,两次重复了相同的话;写祥林嫂的除夕之死,描绘她乞丐的外形,展示她希望灵魂有无的矛盾心理,叙述鲁四老爷的“高声的”咒骂,短工“淡然的”回答,“我”的不安的心绪,全镇祝福的忙碌景象和欢乐气氛。这样母、子之死就成了《祝福》中两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使小说增加了夺目的光彩,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以人为线的小说,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也完全不受事件的限制,可以全力刻画人物的形象。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出现事件散乱的毛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这类小说常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眼睛所见、耳朵所闻、内心所想,使前后情节、片断连缀成篇。《祝福》中的“我”在听到祥林嫂死讯之后,将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联成一片”,就是起的这种串连并粘合各个片断情节与细节的作用。

《药》是以物为线。这物就是指“药”,即人血馒头。老栓买药,儿子吃药,茶客谈药,药终究没有治好小栓的病,“药”作为主线,贯串全篇。以物为线,贯串全篇的“物”,也往往是贯串小说始终的矛盾,特别是矛盾的焦点。贯串《药》全篇的基本矛盾是,革命者的奋斗和人民群众对他不理解的矛盾。作为这个矛盾的焦点就是“药”――用革命者的鲜血制成的人血馒头,竟成了为愚昧群众治病的“良药”,小小的人血馒头,却能道出资产阶级一场大革命的血的教训。可见,作家以物为线,选取的物决非信手拈来,一定经过沙里淘金。写物,实为写人,写社会。这里的物,往往是一面“宝镜”,更能照亮社会;照彻人生。莫泊桑的《项链》,照亮的是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心理,资本主义社会虚荣浮华的风气。

小说结构用线串珠的方法,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药》就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反误了儿子的性命;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被捕后继续斗争,终遭杀害。人血馒头成了联结这明暗两条线索的纽带,使一明一暗、一主一副交织穿插,相互映衬。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被害;明写小栓吃药,暗写夏瑜的血被吃;明写茶客谈药,暗写夏瑜在狱中的英勇斗争;至于两位母亲坟地相遇,则明暗两线完全交融。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这一令人振聋发聩的主题。

两条线索,更需串联好几粒闪光的珍珠,使小说做到经纬交织,天衣无缝。《药》写了刑场、茶馆、坟地几个场景(几颗珍珠),而重场戏又在茶馆。选取刑场做描绘,因为这一特定场景,最容易表现老栓和看客的愚昧与麻木,也最容易表现革命者的寂寞与悲哀;选取茶馆重点描绘,因为这一特定场合,最适于暴露各阶层人物对革命的认识和态度,也最有利于表现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严重程度;选定坟地做描绘,会更深刻地表现革命者生前与群众(甚至母亲)的隔膜,死后仍不被理解的悲哀。

以事为线索的小说,往往有一个贯串全篇的矛盾冲突即中心事件。这个事件与小说的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相合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事为线索,仍然是以人为轴心,写事件是为了写人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十分动人。但结构拳打郑屠的故事,是为了塑造鲁达刚直豪爽的性格,故事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人物性格的冲突是结构故事的基石。

以物为线的小说,往往与贯串小说首尾的事件相联结。《药》以药为线,构成了买药、吃药、谈药的事件。《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用项链、失项链、买项链、赔项链,项链绾结了故事,故事离不开项链。“事”和“物”紧密结合,使作品紧凑,传神,更有艺术性。

小说创作中,以线串珠和比框取景的方法,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一个过程,其间经历着不同的阶段。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文艺作品的小说,以线串珠和比框取景的方法,正是把握了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空间和时间,又是不可分离的,因而以线串珠和比框取景的方法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一般来讲,以线串珠和比框取景,在小说的艺术创作中,往往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杨炜,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教师。

上一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方式设计探讨 下一篇:创业注意事项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