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06-11 04:42:10

浅谈当前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激烈的竞争摆到了每个地域发展单元面前,也给它们带来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区域规划的再兴乃是时代的必然。区域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区域规划是区域调控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 区域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何使我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以及解决好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是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的区域规划为例,以点带面,从而分析我国区域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规划; 新形势; 竞争;发展;长江三角洲;非均衡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规划是以人们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任何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与城市规划的中间环节,是使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步骤。积极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区域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区域规划是区域调控的重要依据。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对发展什么产业很少干预,但对区域发展则干预较多。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区域规划。我国已开始将区域规划编制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十一五”期间,将着重对一些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重点开发地区等进行规划。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决定先期启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激烈的竞争摆到了每个地域发展单元面前,也给它们带来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为了能在这个全球竞争体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强化区域内的联合就自然成为政治权力机构与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地区的竞争优势往往是通过一个高度地方化的过程而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在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建立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的区域创新网络,是很多国家、政府为增强国家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其成员单位大多已超出城市的范畴,空间经济协调组织尺度亦已扩大到国家间层次。

区域规划再兴是时代的要求。目前正值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之际,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势,我国区域规划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在进行区域规划的过程中是否真正符合并落实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进行规划时是否符合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规划时如果缺乏相关的认识就必然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出现。以上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当前国内国际发展变化多端,只有知己知彼,时刻掌握其发展动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综合规划。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规划就是我国区域规划的一个典型范例。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经济区试验,试验了5年,随着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的撤销,上海经济区也消失了。后来提出长三角地区的16城市概念,现在扩大为上海市和苏浙两省的全部地区。长三角地区政府能够在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科教文卫、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全身心地投入展开合作,能够在金融、商贸、劳务等领域开展对话,划分彼此的职责与任务,但各地政府又都想把处在产业链下游高增长的部分安排在自己辖区内,对增长缓慢、附加值低的产业链上游部分的兴趣不是很大。大家都想搞汽车、搞能源、搞石化、搞电子信息产业,都想上马税收大的项目。长三角地区产业高度雷同是公认的。

可是以专业化为基础的自然分工是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在行政上制造壁垒是毫无出路的。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还有一个行政机构——隶属国务院的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尚且不能弥合各省市行政区划间的利益冲突,那么现在一年举行一两次长三角论坛恐怕难以担起重任。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探索更加便于整合资源的跨越行政区划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而这种体制机制,恐怕不是苏浙沪三省市自己有能力摸索完成的,即便它们再有动力。因为在中国现行的制度之下,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或至少是放权,有些事情是几乎不可能做成的。

由点及面,通过长三角区域规划能折射出我们目前区域规划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国际上, 许多国家都形成了各自的区域规划体系, 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内容上看,已由物质建设规划开始转向社会发展规划, 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范围上看,更加重视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区域规划, 甚至开始制定跨国或以大洲为对象的区域发展规划, 如欧洲空间展望计划等。相比而言, 我国的区域规划起步较晚,区域规划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各层次、各类型的区域规划内容存在交叉与冲突。

(二)区域规划内容仍偏重于物质规划, 忽视综合协调和区域管治。

(三) 编制方法单一、内容面面俱到, 易脱离地区发展实际。

(四) 规划过程仍存在计划经济色彩,受政绩考核影响较大。

(五) 区域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薄弱, 难以适应各种灾害多发期的现实需要。

(六) 区域规划编制管理无序, 相关领域立法缓慢。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在进行区域规划研究时应注意并坚持以下几点:

(一) 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避免内容的交叉与冲突;

(二) 科学确定区域规划调控范围, 实现由物质建设规划向经济发展规划的转变;

(三) 努力推动区域规划方法和模式转型, 实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四) 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 树立有限目标的规划原则;

(五) 完善评估手段、加强调控功能,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 注重区域规划的层次性,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汪明峰.文化产业政策与城市发展:欧洲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O01(4):35.36.

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OO2.

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科学出版社2005(2):61.17

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1)11.25

个人简介:

胡筱晨 男 1989.08.10出生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 现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

与专业相关:

1.2010.6在河北工程大学第五届校园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由团委和大学生科技协会颁发

2.2010.9在大学生秋季科研立项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由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颁发

3.2010.7在学术科技节上,作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获得一等奖,建筑学院颁发

在2010年“中华魂”中国精神颂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奖,由河北省教育厅关系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省级的)

5. 2008.9至2009.9(大一学年)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并获三好学生称号

2009.9至2010.9(大二学年)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并获三好学生称号

2010.9至2011.9(大三学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并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2011.9至2012.9(大四学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并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优秀班干部称号

上一篇:浅谈住宅楼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下一篇:建筑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