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藕节”对宝应当地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06-11 10:25:14

浅谈“荷藕节”对宝应当地经济的影响

【摘 要】宝应是中华荷藕之乡,在荷藕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逐步确立起宝应藕的品牌地位,形成产业化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立足宝应县荷藕产业现状,分析其当前不足,为宝应荷藕经济的持续健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扬州宝应;荷藕节;现状;对策

一、宝应及宝应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的北大门。陆地979平方公里,水域489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适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合荷藕的种植。

(二)悠久的历史,特色的荷藕美食

宝应是闻名全国的荷藕之乡,早在隋唐时期,宝应就开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宝应藕农代代相传,通过历代摸索,掌握了藕薄轮作、立体种植、多熟栽培、育苗诊断、合理用肥、科学田管等种植诀窍,使荷藕越长越盛,越长越好。

莲藕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既可生食,也可做菜。嫩藕生食,清凉解暑;老藕蒸食,补中益气。荷花有益色驻颜、养心安神之功能,荷叶则可清热解暑,莲子更是保健佳品,荷蒂荷梗,藕节也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说“荷藕全身都是宝”。

(三)以藕为煤,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1.弘扬荷文化

荷藕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意义。荷藕融入了宝应当地的风俗人情中,小孩吃藕,有孔聪明,大人吃藕,路路顺通,四通八达,前程似景。荷者,和也,和和美美;藕也,偶也,双双喜喜。荷藕蕴含了藕乡人浓厚的的情感。一年一度的荷藕节,不仅弘扬了荷文化,更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2.带动GDP增长

据新华日报报道:“历时70天的宝应荷藕节28日正式谢幕。宝应以荷为媒,收获24个大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其中6个项目的投资额分别超过5亿。签约项目集中在电子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这些项目将深化宝应的产业转型升级。”

宝应形成了较完善的藕业经济链条。以荷仙,五琼浆等龙头企业带动荷藕基地的发展,并形成了荷仙,水泗,苏中三个荷藕专业批发市场。荷藕批发市场在荷藕上市季节每天向外省批发荷藕20多万公斤。宝应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荷藕批发中心。荷藕的加工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县现有一定规模的藕制品加工企业达11家,其中省级集团3家。全县荷藕加工品种日趋丰富,有盐渍藕、水煮偶、速冻藕片、多维速溶藕粉、珍龙茶、藕汁饮料等多种莲藕制品,宝应荷藕出口市场广阔,对内销售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唐地区,对外销售集中于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全国年出口荷藕达2.5万。

可见宝应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荷藕第一县,其荷藕产量,加工量,出口量均冠绝全国。发展宝应荷藕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机遇和这一“软实力”对提升当地经济实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把文化和产品服务相结合,以发展文化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文化被重视了,经济也进步了,这是一步实现双赢的举措,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企业发展

每年8月份的荷藕节是宝应一年一度的节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荷藕节为宝应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旅游收入,旅游收入来自于酒店宾馆的住宿、旅游交通、餐饮购物、景点参观、文化娱乐。间接经济效益:旅游消费拉动景区乃至整个宝应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形成就业岗位100个,同时带动大量间接就业机会,大力的促进了城市圈的就业机会。

4.提高知名度

宝应成为“中国荷藕之乡”,不仅凭借宝应荷藕的品味纯正,营养丰富,药效俱佳,赢得不错的口碑,更是借助荷藕节这一个跳板,使宝应与中外客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推进合作、实现共赢,已真正成为让宝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宝应。老百姓一提起荷藕,就会自然的想起宝应荷藕。

二、宝应目前发展的不足

(一)湿地问题

宝应水域面积达489平方公里,但真正的用于种植荷藕的水域少之又少,直接约束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全县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在荷藕基地中,除部分由企业开发的基地外,绝大数是由农户自主开发的“一亩三分地”而连接而成的“百衲衣”。农户分散经营,既给标准划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劳动成本。而且分散经营使大多数农户独立完成产供销,无力抗衡产业的风险,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产业链问题

由于规模的限制,使得宝应县的加工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农户种植的荷藕均以鲜销为主,结果把加工环节的巨大利润送给了外地的加工荷藕产业。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仅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产业链难以维持。

(三)品牌问题

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实力都达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强大的农民营销荷藕队伍,使得宝应荷藕的品牌无法很好的统领全县的产业,形成全龙无首的局面。宝应在荷文化上的发掘远不及紧邻的金湖,金湖把荷文化风格、荷文化风情、荷文化特色旅游、荷文化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挖掘、开发、培植、创新、整合,拿到了“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

三、应对措施

(一)政府需加大政策扶持,做好规划引导

政府一方面鼓励部分零散藕农转向二三产业以能更好的集中种植荷藕并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解决湿地分散经营的不足,另一方面周密、谨慎地做好发展规划,保证农业的用地,处理好农作物的占地面积。宝应可形成荷藕区域化种植,形成比较成熟的湿地生态模式。以藕为主,水中养鱼蟹,藕后种茨等立体高效的植藕模式。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将“科技兴农”“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可以借助农业科技人员的力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进行荷藕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荷藕的特有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以藕为煤,开发旅游业。大力开发观光旅游的新产品。

(三)强化品牌意识

打造品牌仅仅靠政府不够,还需要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联手来打造。政府应积极的做好牵头的作用,利用“中国荷藕之乡”这个美名,抓住发展契机,有效的组织荷藕部门举办农博会,举办推荐会,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举办荷藕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荷藕销量,有73.9%的销售户采用了专门的包装,有73.6%的销售户认为包装对和偶的销售量有所提高,78.2%的藕农关注荷藕节。政府出台有利于建立一个交易平等、竞争公开、井然有序的荷藕市场的法规文件。

作者简介:

张宇萌(199-),女,江苏南京人,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

潘静(1991-),女,江苏扬州人,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张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院长。

上一篇:中职生教育方法浅谈 下一篇:浅析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承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