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应用初探

时间:2022-06-11 10:01:11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应用初探

摘要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长株潭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已有工作成果情况,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长株潭;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开展长株潭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立城市地质资料汇交、共享机制,集群城市地质资料,建立城市地质资料三维空间数据库,形成城市地质资料三维空间数据库建库标准。多层次、多角度深度挖掘数据,开发服务产品,为城市功能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精细的信息服务将成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项目首要目标任务。

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已有工作成果概述

1.1 城市地质勘察工作扎实、资料丰富

据调研数据表明: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保存23万余卷城市建设资料,株洲市城建档案馆保存有10万余卷城市建设资料,湘潭市城建档案馆保存7万余卷城市建设资料。这些资料包含工程勘察、地下管网、人防交通、水利水电等各类可利用信息。

1.2 省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已全面完成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已于2008年7月全部完成,这项工作的成果为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完成的相关数据库主要有: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长沙、浏阳、株洲、韶山等多幅覆盖长株潭地区的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万长沙、株洲、湘潭市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湖南省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

1.4 全省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到2008年底,湖南省在纵向上已经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网络连通,形成了贯穿上下的国土资源业务网络体系,横向上完成了国土资源部门与政府部门的网络连通,网络建设的完成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其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应用初步探讨

随着“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及共享机制的完善,社会特别是专业应用部门对地质信息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因此在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工作的同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利用城市地质资料数据库,初步开展差异性地质资料信息产品的定制服务。本文结合长株潭三市各项规划,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围绕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进行了相关探讨:

2.1 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

结合城市规划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和已集成的地质资料信息成果,通过选取处于不同阶段的规划区(工程)开展信息服务试点,确定城市规划领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探索城市规划领域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制定融入政府规划管理工作的流程,推广为各阶段城市规划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2.2 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

2.2.1基本农田动态评价

通过对湖南省2003年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项目地质资料的集群,实现土地利用类型与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交互关联,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分等定级、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绩效评估等提供土地地球化学、水化学、工程地质、岸滩冲淤规律等地质信息及咨询分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评价的有效互动,开展对基本农田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逐步实现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的并重管理。

2.2.2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通过湘江及其主要支流(一级支流)沿岸和近岸水域的工程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调查等地质资料信息,开展岸带冲淤及滩涂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评价工作,将成果应用于后备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后备土地资源规划方向等建议,探讨地质资料信息在后备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服务工作模式。

2.2.3地下空间管理

对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三维信息技术,进行地上地籍图、地下地籍图和地质图三图合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地下空间可利用程度评价,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基础依据,并围绕地下空间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评价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地质环境容量。

2.3 服务于城市安全

借助集成的海量地质资料信息,为城市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单位等快速提供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地点的地质信息,通过对地质条件及实时监控数据的综合分析,划定事故范围,为城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决策提供依据。提供灾害发生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信息,灾害发生区域构(建)筑物实时监测数据,土体或岩移、变形等实施监测数据。对各种地质信息及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形成地质灾害处理决策咨询报告。

2.4 服务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而言,信息服务主要是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开展浅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工作,查明浅层地热能地质背景及可开发利用的区域和合理开发量;开展场地浅层地热能勘察工作;建立浅层地热能数据库,推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型城市建设。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以往工作程度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单一目标和手段的调查方法限制了地质信息的服务功能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作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而长沙市又是湖南省省会,需要根据特有的地区特点和城市规划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调查。以往的地质调查目标单一,手段局限,工作程度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特别是“两型”社会建设定位的基本需要。

3.2 地质资料多而零散,系统整合较差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从事地质工作的除地勘单位外,还有其它科研单位,形成的大量地质资料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资料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难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

3.3 地质成果表现形式过于“专业化”,利用率低

地质成果只有被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部门采纳,被全社会广泛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有生命力。以往提供的成果地质专业化色彩浓厚,造成地质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难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已成为信息有效传递的障碍。

总之,虽然以往在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做了大量地质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成果。但由于当时工作目的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的需求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和“数字湖南”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9):4―7.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EB],2009.

[3]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上海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和产业化探索与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1):67―71.

[4]娄华君,王宏,夏军等.地质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之发展方向 [J].中国地质,2002,29(3):330―334.

[5]吴冲龙,牛瑞卿.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解决方案[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3):67―72.

上一篇:用新型资源观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型 下一篇:湖南稀土千亿产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