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0上半年及2011上半年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时间:2022-06-11 03:35:39

我院2010上半年及2011上半年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上半年2011上半年住院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2010上半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是80.37%,其中不合理的占58.60%;2011上半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是78.13%,其中不合理的占57.18%。2011上半年的情况相对好于2010上半年。 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调查

抗菌类药物指的是具有杀灭细菌或者具有抑制细菌活性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广泛使用,主要由各类抗生素、磺胺类、甲氧苄啶类、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等化学治疗药物。抗菌类药物的出现对临床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合成的抗菌类药物迅速增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菌类药物的应用临床上是解决了不少问题,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不得不要认识到它的负面效应,目前,抗菌类药物的滥用和产生的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是抗菌药物应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全,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和免疫力较低,生理功能还没完全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也较为敏感。目前,我国儿科临床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整体情况是应用抗菌药的起点较高、档次较高,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滥用问题。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在明确用药指征下使用合适的抗菌类药物,促使抗菌类药物使用向着既控制感染又能够减少应用方向发展,防止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及较强的细菌耐药性。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对儿童尤显重要。

儿科抗菌类药物应用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儿科抗菌类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误区,必须清楚认识这些误区的危害才能在临床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儿科疾病的治疗。如果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所致,这样使用抗菌类药物不但不能改变病情,还可能影响

到小儿的治疗。更不应该用抗菌类药物来预防感染,当前临床治疗中抗菌类药物经常被误用到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这样会延误病情,而且会引起细菌耐药性,不利于小儿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产生各类药品不良反应。另外,还有一些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到临床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由于医院的正常运行除了其它业务收入和财政拨款外,还需要靠药品收入加成来增加医院的收入,各类抗菌药物在医院的用药比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减少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将会直接影响医院收入。还有部分医生为了迎合患者家属心理尽快看到治疗效果,也为了避免卷入医疗纠纷保护自己,会给患者开具广谱强效并且档次较高、价格不菲的抗菌类药物,甚至有些还与小儿的病情不符[1]。

小儿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儿童用药问题,特别是新生儿,体内代谢酶系不成熟,肾功能发育不全,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细胞外液容量大,药物清除相对缓慢,因此,儿童用药具有比成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因而儿童的抗菌药使用不仅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同时亦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抗菌药物滥用也是我国儿科临床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儿童是处于连续而快速的生理变化过程,由于其组织器官处于不断发育不成熟阶段,从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本文对我院2010上半年及2011上半年儿科住院患儿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用药合理性分析,并对医院及医药市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取我院2010上半年所有住院患儿病历535份,2011上半年所有住院患儿病历535份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诊断、是否有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合并用药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对比2010上半年及2011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年对医院合理用药的情况的影响。

2 结果

2010上半年535例住院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30例,使用率为80.37%;2011上半

年535例住院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18例,使用率为78.13%。而在美、英等国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仅为22%-25%[3]。

其中2010上半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不合理的有252例,不合理比例为58.60%;2011上半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不合理的有239例,不合理比例为57.18%。

2010上半年有病原学检测的病例为99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23.02%,有药敏试验的病例为8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1.86%;2011上半年有病原学检测的病例为114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27.27%,有药敏试验的病例为12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2.87%。

3 讨论分析

3.1 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用法不当

我院儿科2010上半年用法不当的比例占47.22%,2011上半年用法不当的比例占22.59%(见表3)。(1)没有认识到抗菌药物的正确用法,使得抗菌药物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没有较好的疗效。如有的小儿患儿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一日剂量1次/d静滴,这种方法不合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为快速消除类杀菌性抗菌药物,只有在细菌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由于它们的半衰期和抗菌药物后效应时间一般较短,属于时间依赖性杀菌剂,当药物浓度高于MBC后,再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强度不再增强。如果一日内仅有一次冲击有效剂量,可使受伤细菌有较长的恢复繁殖时间,重新繁殖好的细菌又不易被消灭。因此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药物应一日三次给药,每次静滴时间不宜超过lh,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并可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药物在溶媒中的分解破坏导致效价降低及分解产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增加[4]。(2)本次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患儿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一直用到出院,极少使用序贯疗法。主要是医生和患儿家属对静脉给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习惯将静脉给药当作首选。(3)溶媒选择不合理。如不少患儿静脉给药时把青霉素和GS混合一起给药。青霉素类在5% GS或10% GS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且放置时间越长分解越多,其水解产物青霉烯酸也增多,青霉烯酸与体内蛋白结合生成青霉噻唑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

上一篇:—多伦县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分析 下一篇: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再传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