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君 在城市与土地之间游荡

时间:2022-06-11 02:58:57

蔡尚君 在城市与土地之间游荡

所有人,包括蔡尚君自己,没有人会想到他的电影《人山人海》会获得威尼斯最佳导演奖,

这才只是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获奖之后,有人说《人山人海》的结局不怎么讨喜,

观众可能会不喜欢,蔡尚君回应说,如果要讨喜就不会拍它,

这部电影是我眼中看到的现实,它对生活既不美化,也不丑化。

约蔡尚君采访,被婉拒了好几次,都是同样的理由――“《人山人海》还没在中国公映,没看过电影,咱们聊什么呢?”后来做了大量的准备,终于约到他,在一个咖啡馆聊天。很明显,他没有因为获奖而有任何所谓的“大师范”,他对每一个问题都很认真,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为了说清楚某一件事,会拉拉杂杂地“附赠”一大堆跟那件事有关的幕后信息。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对话者,当然前提条件是彼此能相互理解对方的价值观,之前有过记者总想将他划入“丑化中国和贩卖痛苦”的导演行列中,让他觉得难以再继续对话。倘若有认真了解蔡尚君的经历,很快就能明白他绝不是那种“为获奖故意挖掘现实阴暗面题材”的导演,他有很坚定的立场与价值判断,电影只是他思考现实、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

在《人山人海》之前,他写了多年剧本,其中包括张扬导演的《爱情麻辣烫》、《洗澡》和《向日葵》;他也曾筹拍过一些电影,但那些计划都因各种原因而夭折,不然的话可能在2006年或更早时候,他就能被主流观众知道并认可;他还有浓郁的戏剧情结,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他,早期曾执导过一部口碑上佳的先锋话剧《保尔・柯察金》,之后就再也没有导演过话剧,但这个念想却一直都在,经常会蠢蠢欲动;他真正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红色康拜因》, “康拜因”这个词是“Combine”(收割机)的中文音译,不了解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一种花的名字,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故事,但其实这部电影旨在描述“一个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城市和农村两地游荡”,电影里,父亲和儿子开着拖拉机穿过土地和麦田,从一个绝望走向另一个绝望……

从《红色康拜因》到《人山人海》,“农民”与“土地”都是蔡尚君最着重表现的对象,《人山人海》是根据一则社会新闻改编的,讲述陈建斌扮演的农民工在弟弟被凶手杀死后,自己前往重庆追缉凶手的事。虽然两部电影都在讲述农民的境遇,而且蔡尚君自己也认为《人山人海》是《红色康拜因》的一个延续,但它们之间依然有显然的区别,在《人山人海》中,陈建斌扮演的农民“老铁”,是一个已经被城市化的农民形象,他每天坚持买报纸看,有文化,而且懂得利用媒体来达到自己的诉求,但他与土地离得更远,所遭遇的困境更加具有当代社会的某种隐喻。

关注农民与土地,并不是蔡尚君为了拍电影而刻意为之的事情,事实或许正相反,正是因为长期关注农民和土地,他才需要用电影的方式进行表达,在他看来,要真正理解当下的中国现实,就必须理解农民和土地。很难想象,在我们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有近一个小时是用来谈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节点――这些节点无不是和土地相关,远的不说,光是最近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涌进城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又带着挫败重新回到农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就值得更多的人去认真观察和思考。但是很遗憾,在中国当下的主流电影创作中,像蔡尚君这样的导演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他的《人山人海》正是这种思考之后的呈现,且不论这部电影为何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如果只是因为这个奖项而去关注这部电影,是挺悲哀的事情;也且不论在观众看来,这到底是对中国的真实呈现还是蓄意丑化;我们只要理清一个问题,电影《人山人海》中要表达的问题,到底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去了解或关注的?那些失去了土地,同时也无法得到城市认可的农民群体,和我们的生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尽管从广义上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游荡于土地和城市之间的灵魂……

采访结束后,我们相约有机会再见,临别前,他还在念叨着两件事,一是想和陈建斌合作一出话剧;二是《人山人海》能不能在全国上映,虽然已经通过了审批,但就怕出意外。

【QA】(S 《舒适》 C 蔡尚君)

S 以前一直写剧本,怎么转做导演了?是“写而优则导”吗?

C 我原来是想写东西的,但后来有种“危机”――写的东西跟不上看到的东西。有一段时间我很怀疑文字,那种怀疑折磨了我一两年,当时我基本上只相信名词和动词,不相信形容词。对我而言,相对于文字,影像是更直接的,更不需要你解释,是更直接的传达,拥有更隐秘、更直指人心的力量。

S 怎么想到拍《人山人海》?把一个社会新闻变成电影。

C 通过梳理中国当下的现实关系,我个人感觉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农民和土地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历朝历代都有农民问题在贯穿着,尤其到了近代,所有动荡的关键转折点,都是因为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最近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最重要的变化都发生在这十年。所以,我很想表达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之前我拍的《红色康拜因》是描述一个已经失去土地的人,他在城市和农村两地游荡――城市他进不去,回农村土地又没了,这么一个在游荡的灵魂。

而在《人山人海》里,“老铁”这个人物,是以前任何文艺作品中没有的一个农民形象,他不是没见过世面、没文化,他每天都会自己买一份报纸,甚至懂得通过媒体来为自己说话,他混过社会、混过城市,但他是一个失败者,他不想回到农村,但生活又把他拽回了原来那种状态。在追凶的过程中,他怎么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是我最关注的,而不是他这个过程多么的惊险。而且在这个表达过程中,我没想美化什么,也没想丑化什么,我就想反映我自己看到的现实本身。

S 可能比较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你应该没什么理由去拍农民题材的电影啊?你自己的经历里有这么一块要表达的吗?

C 我以前刚开始写剧本,写的故事里都会有自己的身影,当然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的。但后来,等我拍电影的时候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过了那种倾诉自己的阶段,而变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表达。我拍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你的状态决定了你的存在,你活着的这个劲,决定了你活着的方式,你屁股坐在什么地方,决定了你的脑袋怎么想。拍电影是我跟生活的一个关系,我在这个阶段焦虑的是什么,想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会让我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

蔡尚君,1992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主要从事编剧工作,作品有1997年的《爱情麻辣烫》及1999年的《洗澡》等。2006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红色康拜因》,并在2007年获第48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亚历山大奖。2011年,由其执导的《人山人海》爆冷夺得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我拍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你的状态决定了你的存在,你活着的这个劲,决定了你活着的方式,你屁股坐在什么地方,决定了你的脑袋怎么想。拍电影是我跟生活的一个关系,我在这个阶段焦虑的是什么,想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会让我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

上一篇:VERTU龙年致礼 等 下一篇:北欧冬季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