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培训对提升农户农药风险意识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10 10:19:27

参与式培训对提升农户农药风险意识的重要作用

随着近代工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中国农药工业也发展迅猛,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农药原药产量由0.05万t上升到92.9万t,50年间翻了近20000倍,跃居世界前列。农药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健康和环境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10万人次,死亡约1万多人。而帮助农民提高农药风险意识,增强在农药使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解决农药滥用问题和减少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我们于2005年一2006年在云南省石屏县采用参与式TOT培训方法进行了农药风险意识培训和健康意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培训效果运用PRA(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和KAP(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法进行了评估。

一、内容与方法

1.培训对象、内容及方法

培训对象:项目点所在村的科技骨干和健康教育骨干。

培训内容:针对前期调研所了解到的当地农药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内容涉及农药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农药基本常识,自我防护,非化学农药病虫防治办法介绍等。

培训方法:参与式TOT培训。

2.评估方法

项目评估主要采用PRA方法和KAP调查法。

调查两次:2004年2-3月进行了第一次调查,评估对象595人,其中82.7%为施药人员,小学毕业人数占全部被调查总数的50.92%,文盲占1.51%;2005年4-5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评估对象613人,其中78.2%为施药人员,小学毕业人数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50.90%,文盲占1.47%。前后两次调查中,自身作对照人数达到了526人,配对比和性别比均无显著差异。两次调查主要针对作物均为水稻。

二、培训效果评估

1.农药风险意识评估

农户农药风险意识提升主要评估内容为农户对农药风险的认知程度。其中,农药对生态健康的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药对水、空气、土壤的污染;食物链中的富集和农药污染导致的对其他生物的三致作用等。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药对女性、儿童、男性产生的生殖、生理上的疾病等;农药污染食品、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农药导致人类中毒后的常见症状。

培训之初,农户对农药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知之甚少,对以上内容的回答对项率最高为40.1%,最低仅为14.2%。经过培训以后,农户对农药生态风险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调查对项率均上升到80%以上。而对健康风险的认识程度也普遍提高,男性健康的影响调查对项率上升最为明显,由培训前的18.5%上升到培训后的86.8%;对中毒常见症状的了解也由培训前的37.0%提升到96.7%。

2.农药基本常识了解状况

对农药基本常识了解的调查主要包括培训前后受培训农户对常用农药毒性划分的了解;农药的识别、购买;常用农药的防治对象和正常使用剂量;药械使用说明的阅读;施药前准备工作地点的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农药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农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

对于这一部分常识,培训前农户知之甚少。调查数据显示,了解程度最高的毒性一项,培训前对项率仅为17.3%,而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和农药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的对项率仅为6%左右。培训后,情况有了根本的改观,对农药储存一项的调查对项率提升最多,由16.0%上升到94.4%。这可能主要与培训当中对农村农药自杀和儿童误服农药事件的宣传力度较大有关。对于废弃物处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两项,培训后对项率分别为59.7%和54.2%。

3.农药使用安全防护

农药使用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喷施农药的操作规程;喷药时的防护措施;不适宜喷药的人群;天气的选择和一旦发生意外中毒事故的急救常识。

对于前几项,由于进行了实地模拟和演练,农户意识提升较快,对项率由培训前的25%提升到80%。但对于中毒后的急救,由于专业性强,受当地基本医疗、交通、通讯条件等的制约,调查对项率仅由培训前的12.4%提高到培训后的64.6%,但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农户意识的提升,相信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农药用量、水稻产量、中毒情况

项目组还对培训前后项目地区的农药使用量、水稻产量等进行了调查。具体包括:农药使用的种类、次数、花费;中毒事件的发生频率;非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的使用种类和次数;水稻产量的前后对比等。

经过为期一年的培训,被调查农户的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施药量分别下降了44.8%和31.1%;用于农药的开支减少了40.5%;中毒事件的发生也明显减少,重度、中度、轻度中毒的发生率分别由培训前的2.0%、14.3%和54.8%降低到0.5%、4.2%和9.6%;农户使用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的种类和次数由培训前的0.22种和0.38次上升到2.25种和3.38次;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还略有升高,由原来亩产672.83公斤上升到688.50公斤。最后一点出乎我们项目组的意料,但无疑为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即避免极端禁绝化学农药的做法,采取循序渐进,逐年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可以有效规避病虫害风险,减少农户损失,而且更容易为广大农户所接受。

二、讨论

3.1解决根本

鉴于当地的一大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施药人员的选择显示随意性,每家每户并无固定人员进行施药。因此,项目采取参与式TOT培训,让村落整体的农药风险意识有一个较大提升,这对于今后更好的相互监督,家庭内、邻里间形成农药风险意识氛围并以此影响施药人员注意自我防护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暴露问题

(1)培训方法的改进。对于易于达到的指标和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农户的意识和行为能够得到较快的转变,如农药可能对儿童的影响,农药中毒的常见症状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而对于那些难以达成的目标或与农户切身利益相关性短期不明显的事项,如农药废弃物的处理,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群众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对文字性的材料难于理解,同时还缺乏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渴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加以引导,同时注意编订教材和培训资料时尽量贴近当地生活、通俗易懂。

(2)培训内容的补充。比较前后两次评估,中毒人数减少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仍在被销售和使用,而导致农户中毒的案例中多数是由于这类农药的使用不当,这对农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高毒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技术培训,是控制农药中毒的关键。

(3)其他因素的制约。导致农药滥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技术、法律、伦理、经济、政策、习惯、监督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农户自身因素是健康教育培训中的最重要一环。首先,作为参与式培训的主体,农民要参与到自身的需求评估、问题分析、解决对策的整个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其次,该培训可能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农户的经济利益,如作物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减产、产品品质(外观)下降,而无公害产品又得不到市场的价值补偿,这些都是对农户经济承受能力的考验;最后,农民采取减少农药使用的生产方式保护了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的受益者不仅包括当地农民,还包括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因此,农民的经济损失无法与自身收益成正比(至少短期内如此),仅仅依靠农民的“觉悟”势必不能使该结构稳定和长远,需要广大消费者,政策制定、执行者,农业技术研究、推广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解决农药滥用的问题。

四、结论

参与式TOT培训可以用于增强农户农药风险意识,普及农药科学知识,宣传国家农药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提高农户自我防护、安全意识及对不良行为的有效干预。该方法的实施还成功实现了显著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和用于农药的开支,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中毒事故发生,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生态、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保护生态健康和人类健康;维持甚至增加作物产量,保障农户经济收入等目标。因此,参与式TOT培训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可以在中国广大农村社区加以推广和应用。

(1、3.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2.云南师范大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高校行政人才 下一篇:汇编语言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